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朱光潜作为著名美学家,也曾对京派文学作品进行过评论。他通过对京派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的文学批评活动,总结京派“言近旨远”“静穆”“节制”“和谐”的艺术特征和审美理想。他将“美感的态度”“不即不离”的距离说、“物我交融”的移情说等美学理论运用到文学批评中,使其文学批评展现出系统性和全面性。朱光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学批评,不仅在京派文学批评家中独具特色,而且对推动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讨崇尚自然派艺术的审美情趣,着眼于“真”与“美”的概念剖析,以崇尚自然派艺术实践和理论为依据,从文学史和美学史的角度,审视崇尚自然派求真求美的艺术情趣以及自然、平淡的优美风格.崇尚自然派认为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艺术,在以自然物为描写对象的艺术创作中做到景象真切,情感真挚自然.崇尚自然派标榜自然、平淡的优美风格,认为真正引起美感的东西就在于斯,这是自然派区别于其他流派最鲜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高尔泰的美学是以“美感”为核心的美学,而《论美》和《美感的绝对性》是他集中论述美感(美)的论文.从“美是人的主观感受”到“美是-种价值评价”,以及用“美感”论阐释艺术与诗的主要观点,再到强调“美感具有绝对性”构成了他相对完整的美感理论.这些观点不仅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独树-帜,更在后来的不断修正中成为高尔泰美学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现代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早期美学理论为研究内容,探讨了其以“心物统一论”为特征的美学思想体系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朱光潜主要是从审美的非功利性和绝对静观两方面来把握审美感受与“形象的直觉”的同一性,并以强调“审美心理距离”、“审美移情作用”来保证这种同一性的实现;在此基础上,他从直觉出发,在心理学意义上把美的本质归结为心与物、主体与对象的统一,确立了他的“美的双重统一”的观点。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根源,并不象有的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简单而直接来自于克罗齐学说,事实上,他同克罗齐主义的联系是很形式化的,相反,朱光潜站在儒家精神起点上,与尼采主义却有许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批评这一角度对罗斯金的《芝麻与百合》进行了分析。罗斯金很早就认识到了大自然的重要性,认为对自然和生活的崇敬和热爱能培养人的道德和宗教信仰的虔诚。在他看来,工业化进程中的思想和情感的分离才导致了社会道德、美德的缺失和其他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他所坚持的思想和情感的统一也反映在《芝麻与百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中;凭借这种统一,他强调人应该尊重生活,认真地生活。因此,他在该书中构建的理想社会不是一个乌托邦,而是激发人们行动起来的蓝图。  相似文献   

6.
钱加清 《教育艺术》2002,(11):38-39
节奏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 ,它是美的重要因素。朱光潜先生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 ,其节奏变化对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至关重要。讲究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 ,就是要使教学活动产生一种富有美感的规律性变化 ,即通过教师对教学材料和谐的组织和呈示 ,构建出一种与人的生理和心理节律相吻合的秩序 ,形成一种“波状”形态 ,从而构成一种美的流动。这种富有美感的艺术节奏不是随意形成的 ,需要教师精心创设与营构。1 .调控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疾徐张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教师讲话带有审…  相似文献   

7.
安东尼·高迪是西班牙历史上最著名的天才建筑师,他尊重历史,崇尚自然,用其独特的艺术语言给予建筑物自然而神奇的美感。本文从造型美、装饰美、色彩美等方面对高迪的建筑作品进行艺术的审美解读,体会其建筑艺术与众不同的美。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见“美”的魅力是巨大的、惊人的。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历史教学的美育问题。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诸如,国外学者罗斯金认为,“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与雕刻的美女相比,前者是美,后者不是美”;有人则不同意这个观点,以为这是片面的、不对的,不可取的;有人认为“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与实用有关,美感与占有欲无关,快感有占有欲”,人们饥饿时与吃东西有关,在吃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在《文艺心理学》中,朱光潜先生将美感经验定义为“形象的直觉”,从而把联想排除在美感经验之外。而同时朱先生又认为无论是创造还是欣赏都离不开联想,甚至得出“诗的微妙往往在于联想的微妙”的结论。直觉与联想的矛盾由此形成。朱先生克服此矛盾的方法是,将艺术欣赏的范围扩大,认为完整的艺术欣赏活动包括欣赏前的了解、不旁牵它涉的欣赏和欣赏后的批评。而本文认为这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矛盾,不过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它做了调和。借助以苏珊.朗格为代表的符号主义美学,我们或许可以从根本上使矛盾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社戏》美学底蕴漫谈吉林/迟健勇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他还说:“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社戏》呈现形象给读者的直觉,是它所体现的艺术构思美和着力展现的风土人情美,通篇的内核是农民...  相似文献   

11.
Mr Xu Yuanchong puts forward the translation theory of "three beauties" which defines that poetry translation should reproduce the sense beauty, sound beauty and form beauty of original poetry. This thesis analyzes Mr Xu’s translated work on the Height from "three beauties" theory and explains the concrete realization of three beauties in his translation work.  相似文献   

12.
美感是艺术和自然事物给人们带来的感觉和体会,在书籍装帧中同样缺少不了美,因美产生艺术性,因美产生观赏性,它是不同时代书籍装帧艺术性“性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潜先生在其《自然美与自然丑——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的错误》一文中,表述了他对自然美与自然丑的意义、中西方对自然的不同认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及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关系。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第一卷中也表述了他对自然美的种种观点及态度。本文就中西方两位美学大师在自然美观这一问题试做浅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用"人生美学"来概括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特征,有机整合了朱光潜将的美感心理研究、诗论研究、谈美与后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等几个板块,是一个重要突破,也对认识中国美学的民族特色起到了深化作用。但要准确理解朱光潜的"人生美学",还必须到中国传统的人生境界与人生美学思想中进行探源性研究,才能更加全面与深入。  相似文献   

15.
夏玲 《培训与研究》2006,23(1):15-18
苏轼关于艺术自然美学观的形成,大致是从他对待自然的态度开始的,因而有“物有可观,皆有可乐”的哲学认识,并由此进而在一些文章中提出主体对待自然的方式“不可留意于物”的自然审美原则,再进而从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中探求文艺创作的“随物附形”、“自成文理”的自然文艺美学观。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的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思想以“趣味”为中心内涵,把文学的“趣味”和作家及读者的情趣、人格、修养联系在一起,赋予了“趣味”以超越狭隘的个人爱好的深广意义,“趣味”成为朱光潜最为重要的文艺理论术语。从价值取向角度而言,朱光潜“趣味论”的文艺理论思想可以理解为审美功利主义,或概括为以审美为核心,追求真、善、美三元调适。  相似文献   

17.
恰当使用英语变体词是有效地运用英语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翻译中的"意美、音美、形美"三美原则亦可作为英语变体词的审美原则,用来探寻其使用过程中所折射出的丰富内蕴和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8.
和谐美是中西方美术创作中共同追求的艺术境界。但是,中西方对和谐的理解和追求存在种种差异。在中国,艺术家强调内涵神韵的和谐,西方艺术家则更偏重形式的和谐,尤其是符合几何定理的形式和谐。中国人侧重于内心、意识层面上的美的追求;西方更注重客观的数理之美,如比例的匀称、色彩的搭配。  相似文献   

19.
樊婷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103-104
针对一些现代社会颇具争议性的艺术现象为具体范例,对所引发的欣赏者对“美感”属性的误解与困惑做了一番浅要的阐述,主要从美感的定义和特性、美感能力的高低以及美感与其他人类意识范畴的精神反映的联系与区别等方面,结合范例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