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怀视野下普通中学特殊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汶川抗震救灾到北京残奥会成功举办,关怀残疾人的生存状态已成为全民共识.中学特殊体育课程建设是基础教育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通过对文献的归纳梳理,从生命关怀取向对普通中学特殊体育课程内容进行理论建构,探讨特殊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设计了运动技能、健康体适能、运动基础知识等6大领域,为我国普通中学特殊需要学生体育课程开发提供一种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看待运动技能教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在新一轮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中,一线教师关注和困惑的是教不教运动技能、让学生学什么运动技能和让学生学多少运动技能等问题,这是新课程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焦点。笔者认为,在体育学习领域,应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并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是否要“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由于新课程放弃了以运动方法为主线安排课程内容体系的结构方式,一些教师误认为新课程排斥竞技运动,不将竞技运  相似文献   

3.
一、体育课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含义与要求 在目前体育选项课程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教师、教法、集体等都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但让学生仅仅如此是不够的,目前的体育选项课程教学改革也基本停留在此阶段,从而导致学生选择了自己主动选择的运动项目之后,上课照样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或更有自由散漫、放任自流之甚者,自以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张祝平 《精武》2012,(12):82-83
健康体育生活方式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人在学生时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培养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当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阐述了青少年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国家发展的关系,并就如何促进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提出建议。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培育健康体育生活方式能够有效的预防与治疗现代文明病,促进人类的健康。今天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青少年学生,将走21世纪我国轻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2000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1995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等均有所下降,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城市肥胖儿童明显增多,近视率居高不下。另外.我国学生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一些明显弱点,缺乏抗挫折能力,意志比较薄弱,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等。这些问题如何并决将直接影响我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能否赢得胜利。这种形势迫切要求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重视其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培养策略是:学生健康观念的树立是其健康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前提;以运动参与为突破口,促进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积极创造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有利于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体育态度变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调节着人对体育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高师学生的职业定向是教师,重视和加强高师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与培养.对推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活动广泛与深入地开展及提高未来教师队伍的健康水平等,都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不同年级学生对体育课教学所持的态度及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表现等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日本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进行概述和解析,并归纳其主要特点为:基于学生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更加明确化和系统化;注重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衔接;重视武道和舞蹈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我国构建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启示为:基于体育核心素养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中小学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设置一体化;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彰显本国体育传统与文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体育功能的不断扩展,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手段,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增进健康,强健体魄。有利于学生形成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在运动中体验运动乐趣、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对学生的成长有深远的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对西藏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以及他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体育兴趣是指学生对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及运动训练等与体育相关的具体事物意识的选择和倾向性态度。体育兴趣是体育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在“催化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效果。本对我校三个年级的873名学生进生了问卷调查,经分析发现,中专学生体育兴趣有其自身特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教学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大学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锻炼项目、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时间上,在学习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它不仅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和培养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爱好和习惯,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生理卫生、保健知识都能得以提高和丰富,符合当前学校教育的目标要求,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不管是体育教学,还是运动训练,能否掌握动作技能是体育教师和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动作技能学习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力的问题、按通俗的理解,用力正确就是找到“感觉”,没有找到感觉也就意味着体验不到正确的用力方式。“找感觉”也几乎成了正确用力方式的代名词。因此,在动作技能学习中弄清什么是“感觉”.怎样帮助学生找到“感觉”,这是在体育教学尤其是运动训练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打破了以运动技术为主线安排课程内容体系的结构方式,表现在对运动技能目标的表述比较笼统,不像历次大纲那样具体而明确地规定每学年应完成的运动技能教学项目的课时比例、技术动作、战术动作、考核项目和方法甚至技术教学的辅助练习,而是要求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条件及学生的实际,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在体育教学思想和对教材认识上的一大进步,但却使一些比较重视学生运动技能传习的一线教师们产生了很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12.
吴燕丹 《体育教学》2009,(11):31-32
1.引言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走向社会仍能保持健康体魄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我国普通学校特殊需要学生的体育权利无法得到保障,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特殊体育长期以来处于学校体育的边缘地位。使特殊需要学生在校园里同样能享受到体育乐趣,体会到社会文明进步的温暖,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对特殊人群的体育人文关怀不能仅仅依靠政策支持,更有赖于整个社会的观念转变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1.前言体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是指对体育课程各内容要素进行的安排和排列,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体育课程内容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为学生建构出一个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内容知识体系。体育课程内容知识体系的建构,主要涉及纵向和横向两种组织形式。纵向组织强调顺序性、连续性和纵向关联,即关注内容的难度与深度的递进;横向组织则强调内容的范围和横向关联,即关注内容的广度与范围的丰富。这样,在进行体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时,就存在着使两者如何协调的问题,因为只有两者在课程内容组织中达到了一种均衡,课程内容的组织在整体上才是科学的、完整…  相似文献   

14.
解读体育课程的生活回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明 《体育与科学》2004,25(6):79-81
体育课程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建构主义理论和新的体育课程价值观是这一理念的理论基础。要实现体育的生活回归,必须在体育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课程教学的实施等方面,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过程中的生活体验以及学生的可能生活,拓展课程的教学时空和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高等学校的学校体育应该是有区别的.在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突出师范性,不仅要完成其他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任务,还应安排一定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运动组织和教学方法等内容,以适应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对教师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1.在游戏运动中“嬉”夏 体育游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练习热情的重要课程内容,又是驱逐炎热和疲劳,调节心理素质,改善课堂氛围,使其积极投身运动的首选法宝。体育游戏运动,变化万千,其乐无穷;体育游戏运动,锻炼较全面,身心负荷适中;体育游戏创新,开发潜能,魅力无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与实施和“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 ,体育教学进行了重大改革。但从总体上看 ,还没有突破性进展 ,普遍存在着“换汤不换药”的现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始终未摆脱以重复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旧课程体系 ,教材内容的选择仍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 ,教学方法仍以竞技运动训练为依据 ,教学目的仍旧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已日渐显露 ,培养的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差 ,体育健身知识匮乏 ,大多数学生很少自觉进行课外锻炼 ,走上工作岗位后 ,就中断了体育锻炼。这充分说明 ,学校体育给学生…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保健课程的内容体系应充分开发与利用现有课程资源,从学生实际需要和兴趣出发,选择终身体育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和实用化。  相似文献   

19.
张旗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2):121-122
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水平情况呈下降趋势,究竟原因,体育课程内容安排的紧密程度和学生锻炼水平的提高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较深,文章从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和体质健康测试内容相结合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运动项目和课程内容,旨在为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水平的同时,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申云霞 《体育师友》2011,34(6):50-51
体育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能充分体现学校体育发展的优势和特色,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在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开发探索中,选择教学内容要更多的研究它的功能和价值,要充分考虑学校硬件条件以及教师的实际情况,要既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又能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实现体育教育既育体又育人的理想目标。在具体的操作中,值得提醒大家的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不是学生喜欢什么就选什么,教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而是应该根据具体的课程目标体系,充分发挥地方、教师、学生的优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