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将带来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双碳”转型路径是一系列目标、技术、资金、政策等综合驱动的系统行动路线图。随着全社会对“双碳”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双碳”工作面临全面深化落实的系统推进挑战。文章总结了“双碳”目标引领下的低碳转型新成效与双碳“1+N”政策体系,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转型需求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从经济体系、能源体系、国土空间格局、建筑和交通、消费模式、技术创新、金融体系、贸易与供应链、治理体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推进双碳目标深化落实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碳中和目标下的若干地球系统科学和技术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碳中和作为21世纪最大规模的有序人类活动,亟待科学应对。文章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讨论了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气、陆地和海洋相关的地球系统科学中的若干科学和技术问题及现存的知识不足。从地球系统模式、气候监测指标、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碳源/汇核算方法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支撑碳中和的关键技术手段及现存的问题。基于目前存在的挑战和不足,建议深入理解气候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完善地球系统理论与模式,从多圈层角度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气候变化理论基础;自主构建气候变化监测指标系统,研发温室气体监测与核查手段和平台,为碳中和目标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略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行动是一项涵盖全域国土空间、国家主导全民参与、长期持续实施的巨大系统工程,需要有明确且兼具韧性和适应性的行动方略。文章在梳理“双碳”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行动方略、技术途径与科技支撑等问题,认为中国“双碳”行动的基本方略应该是坚持“一个基本理念”、实现“两个宏观目标”、贯彻“三路综合”与“四举并进”的技术路径、落实全域国土空间管控和产业协同发展的“五个统筹”宏观布局,强化气候变化、地球系统碳循环科学研究及脱碳、低碳产业技术变革。面向国家“双碳”行动的全球变化和生态经济学研究需要长期持续关注的核心科学问题,构建地球系统碳循环过程、碳储量及通量的多要素-多过程-多界面-多尺度协同监测体系,系统认知和精细评估中国区域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及增汇潜力。当前的迫切任务是构建和完善科学基础、观测模拟、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保碳增汇、国家战略与路径选择、协同治理与管理政策7个方面的科技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周磊  王军锋  乔芬 《内江科技》2023,(12):83-84
<正>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将极大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双碳”目标对储能产业人才的知识结构需求产生了重大变化,所以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对于培养“高精尖缺”复合型人才和推动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双碳”目标背景并结合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探讨江苏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等内容,旨在为培养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提供有益的思考与探索,促进我国储能技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建“双碳”政策体系、实现“双碳”目标,亟须对我国低碳政策发展脉络和治理模式变革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基于政策变迁理论,构筑“政策目标—政策主题—政策波动”分析框架,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和政策计量方法对我国2000—2021年间颁布的1 743条低碳政策进行分析,总结低碳政策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演化路径,定量评价各政策主题在不同阶段的贡献度,并系统刻画我国低碳治理模式的变革。研究表明,低碳政策主题经历了由“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并重”到“节能减排”,再到“节能减排减污降碳协同”的低碳治理战略布局演变;低碳治理经历着探索式治理、运动式治理、多元式治理和适应式治理的模式变革历程,不同模式下约束力度和激励力度组合特征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气候治理议题逐渐占据世界外交的中心视野,中国学者在政策导向下对其研究比例跃升。以CNKI数据库所收录2006—2021年有关“全球气候治理”主题的337篇CSSCI期刊文献为样本,借助CiteSpace软件为工具绘制知识图谱,直观分析国内全球气候治理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经分析,可知国内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研究在十九大之后出现爆发式增长;国际政治学领域的学者、期刊和机构组成了主体支持力量;全球气候治理的困境及原因、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角色转变以及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等是主要热点议题;“双碳”主题下的碳交易机制复杂化、数字碳中和以及新时代碳外交等子议题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典型区域推动面向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能源技术(以下简称“双碳”能源技术)综合示范是中国科学院支撑“双碳”目标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技术集成示范”和“典型区域示范”2个特征论述了开展“双碳”能源技术区域综合示范的意义,并基于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已有研究布局,提出了适合中国科学院推进“双碳”能源技术综合示范的多能融合理念及其4条主线,分别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非化石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工业低碳/零碳流程再造和数字化/智能化集成优化。最后,文章结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陕北、辽宁和山东等区域开展以“多能融合”为特征的技术综合示范的工作,对典型区域推动“双碳”能源技术综合示范的背景、目标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讨论,供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6):I0010-I0011
[导读]在气候变化的驱动因子中,云和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不确定性最大的部分。而云在地球气候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在目前的气候模型研究中,寻找云的“配方”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下,化石能源利用面临新挑战。文章梳理总结了目前我国化石能源利用现状,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状况,提出了“双碳”约束下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思路,从煤炭高效燃烧与转化、石油天然气高效利用及煤化工“三废”处理方面提出技术发展建议,以期为“双碳”目标实现和新型能源系统构建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面临着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任务和国际碳减排压力。因此,准确的碳排放数据对于评估“双碳”目标和国际履约非常重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推荐将二氧化碳(CO2)观测与大气反演结合来“自上而下”地校验“自下而上”的碳排放清单,并指出加入大气14CO2观测可以更准确地校验碳排放清单。放射性碳同位素( 14C)是化石源CO2最准确的示踪剂,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推荐用于碳排放评估。文章基于大气14CO2观测的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的紧迫状况,建议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大气14CO2观测网络;开展培训,统一相关标准,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尽快开展14CO2观测与大气反演相结合的研究。以此使我国的碳排放研究水平与国际接轨,并提高碳排放数据的可靠性,进而服务国家的“双碳”目标和气候外交谈判。  相似文献   

11.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集聚力量开展引领性科技攻关,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责主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文章以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重大咨询项目为具体案例,总结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凝练“双碳”关键科学问题,以及聚焦“双碳”关键技术需求和逻辑体系,组织多学科协同专家团队,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数据支撑、确保咨询观点全面客观针对性强,强调决策支持目标、多管齐下扩大咨询研究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为我国碳中和的科技研发、科学组织管理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如何充分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则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本计量方法测算上市公司的同行“双碳”政策感知,定量分析同行“双碳”政策感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对这种溢出效应机制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同行的“双碳”政策感知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研发强度、专利申请量和专利获取量;该创新促进效应的重要渠道是“双碳”政策感知在行业与企业间的传递;外部环境、企业性质和行业特征是该创新促进效应的重要调节变量。本文研究结果验证了凝聚绿色低碳转型的行业共识,可以充分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并指出激励政策和给予特殊行业补贴的策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对相关学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双碳”学科研究生课程思政注入了新的内涵。该文基于文献计量学(CiteSpace科学计量可视化软件),分析我国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现状,结合新出现的研究热点关键词,提出未来“双碳”学科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三条突破路径:广泛而深入地挖掘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内化融合;促进相关学科深度融合、交叉出新;构建多维度高质量的课程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基于创新驱动发展背景的“双碳”学科研究生课程思政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创新生态系统成为企业主要的创新发展模式,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把减碳任务融入创新生态系统总目标,因此,如何将“双碳”目标融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评价,是现阶段亟须研究的问题。文章结合“双碳”目标,构建出涵盖19个因素的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影响因素体系,运用熵值-DEMATEL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得出全部A股上市制造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得分,并通过DEMATEL-ISM方法对健康度影响因素的重要情况及因素间的层次结构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总体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且存在明显地域差异;其关键影响因素有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等;根据层次结构模型,得出了7条影响因素传递路径,包括1条以根源因素主营业务收入为起点的主导路径。研究结论对企业改善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从必要性和紧迫性两方面分析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驱动因素,提出要实现“双碳”目标就必须科学有序重构我国能源结构及相关工业体系,其中科技创新将发挥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随后基于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的长期研究基础,提出以多能融合理念引领“双碳”目标实现的科技发展路径,并详细阐述了多能融合理念内涵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非化石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工业低碳/零碳流程再造、数字化/智能化集成优化4条多能融合科技路径;最后提出了推进多能融合科技发展路径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中起到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双碳”目标要在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固碳3个方面持续发力,构建以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清洁能源规模利用与多能互补、工业流程低碳再造、建筑交通智能化多能融合为主线,以甲醇、氢能和储能为平台的多能融合能源生产和利用新模式,支撑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22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通过实施科技战略研究、基础前沿交叉创新、关键技术突破、新技术综合示范、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合作支撑、创新体系能力提升、“双碳”科普等八大行动,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以“双碳”目标为指引,推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既关乎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构建,又关乎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更是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为此,需要发挥国家的引领作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发挥高校的关键作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发挥社会的重要作用,助力低碳行为落地,以寻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18.
“煤矿供电”是一门具体行业特色的专业课程,是电气专业知识在煤矿行业的实践应用。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为煤矿企业培养具有从事电力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能力的专门人才。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我国的电力网络将发生深刻变化,对电力系统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新工科背景下,从创新和实践方面提出“煤矿供电”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电力系统从业人员,以满足“双碳”目标下煤矿电力系统对创新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气候合作,对实现共建国家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一带一路”能源经济模型(CGEM-BRI),模拟了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和不同配额分配方式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低碳转型路径,分析了共建国家低碳转型潜在的资金、能力建设和管理制度需求,给出了中国与共建国家开展气候合作的建议。研究发现,为实现2100年全球1.5℃温控目标,到2050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整体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至少要达到65%;共建国家实现国家自主贡献(NDCs)中的低碳发展目标保守估计需要19.2万亿美元,且不同国家资金需求领域有着较大差异。为满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低碳转型的需求,中国需要加快气候合作战略与经济转型及国际化战略的深度对接;发挥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比较优势,助力共建国家能源低碳转型进程;推动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的加速落实,促进“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合作;加强气候合作的能力建设,分享碳市场建设的经验,推动建立广泛参与、各尽所能、务实有效、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双碳”目标的提出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其对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双碳”目标的实现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是并行不悖的,如今在碳减排趋势下资源循环利用对经济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针对如何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利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构建绿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梳理回顾了我国产业在双循环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演进,得出“双碳”目标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且指出了实践方向,即要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时间节点,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双碳”目标实现进程,推进全面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国内外产业链的关联和互动,从而推动绿色双循环发展,提升国际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