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学科立场是“实化”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关键,是“净化”跨学科主题学习认识的视角,也是“显化”跨学科主题学习功能的基础。学科立场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科视域、本质、价值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它以主学科统摄相关学科、以主学科核心素养为旨趣、以跨学科实践为过程。面对复杂的学习实践,应构建学科立场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多元实践样态,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不同视域来看,分别表现为“微科”型、“单科”型和“多科”型实践样态;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不同定位来看,其实践样态可分别视作一种内容组织方式、形态和理念;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不同属性来看,又包括议题深度诠释类和项目综合实践类样态。  相似文献   

2.
“拼盘”式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形式上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但在内容上各学科之间却“跨而不合”或“合而不深”,在结果上则难以导向对主题的深度理解。“拼盘”式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它是学科性与跨学科性客观冲突、主学科与相关学科不同立场的博弈、预定设计的实践性调适的结果。“拼盘”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助于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样态的拓展与丰富,也可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积极稳妥落地。同时,它也可能带来一些缺憾:引发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误读,难以彰显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应有价值。基于以上反思,当下乃至未来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既应主动实施“拼盘”,又需积极超越“拼盘”。  相似文献   

3.
王雯 《福建教育》2023,(39):23-28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狭义的跨学科学习,表现为通过立足学科知识,以主题的形式来实现关联其他学科知识、方法和思维的一种综合学习方式。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立足的学科称为“主导学科”,关联的其他学科称为“辅助学科”,主导学科与辅助学科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根据主导学科(“1”)和辅助学科(“N”)整合的不同程度,可以将跨学科主题学习类型划分为“1←N”“1&N”“1→N”“1∪N”四种不同实施形态。  相似文献   

4.
曹媛 《小学语文》2023,(2):27-32
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需要各个学科通力合作的,跨学科学习突破了学科界限,把不同学科的多种知识和经验整合起来,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机会。立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跨学科学习”所体现的“跨界”“有界”“无界”三重学科融合理念的境界,结合教学案例阐述“跨学科学习”在教学中的“独立式”“拓展式”“融合式”三种设计路径,以及具体设计与实施的关注点:一是确立一个好的跨学科学习主题;二是找准跨学科的联结点,关注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发展;三是评价嵌入活动过程,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深度学习;四是以跨学科学习为纽带,建构多学科教研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义在于,从载体学科出发,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概念、思维等促进学生理解本学科的知识、概念,结合或融通其他学科完成与解决本学科的任务、问题,最终指向对载体学科的深度理解。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边界,区分其与综合实践活动、其他综合学习课程、劳动课程、学科类综合课程、项目化学习、学科主题学习的不同。同时,还要把握跨学科主题学习之“学”的转变,即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从封闭固化转向开放增值,从低通路迁移转向高通路迁移,在学习结构与学习方式上努力实现新突破,注重学科实践与单元视角的整体安排,打造“学科+”的融合课程体系。学校在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时,要整体规划,设计内容框架;重构学科单元,联结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任务;研究“跨”的方式,形成“1”与“X”不同关系的实践形态;规避实施误区,把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课标》在原有的初中历史学科六大知识板块之外新增的板块,《课标》要求以10%的课时投入跨学科主题学习。文章概述了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从教学与应试的角度谈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状,并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路径,同时围绕“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主题,设计综合历史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地理、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通过小组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要开展良好的跨学科学习,需要“跨越”学科的情境设计,需要“打通”壁垒,让不同学科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自由进出”,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以语文学习为主的跨学科学习设计要关注“跨越性”情境设计和学科间“自由进出”。  相似文献   

8.
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要求,在跨学科学习资源开发原则上强调要“蕴含学科本质问题”“导向学生综合素养”“能够丰富学习实践”“能够契合学生实际”“体现课程结构化思想”,在跨学科学习资源开发路径上强调注意“利用跨学科知识表征情境”“多学科融合应用”“从知识交叉处理解学科知识”“从其他学科应用中感悟数学知识”“用数学解决其他学科问题”,自觉地关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困境和阻碍。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首次明确了跨学科学习在国家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跨学科是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方法、制度、实践以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跨学科学习则是学习者对运用多学科知识、方法、制度、实践以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习过程。跨学科学习具有问题导向、基于学科和整全性等特征。跨学科学习有其独立的认识论基础,同时也对“学科学习”有着重要价值。跨学科学习的教学设计应当秉持问题导向、双重目标和有效融合等原则,而其教学模式则有“直接教学”“范例—迁移教学”和“自主探究指导”等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10.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落实在于对“跨”“学”“评”“行”的正确理解。就“跨”而言,不能转换成为原有校本特色课程的“升级”或“改造”,不能混同为单纯的“跨学科学习”或学科融合,也不能等同于课程方案中的其他综合类课程的综合学习或项目化学习、现象学习等。其要义在于从某一主体学科出发,以其他学科的知识、概念、思维、眼光促进该主体学科的知识、概念理解,及结合其他学科完成和解决该主体学科的任务、问题,最终指向该主体学科的深度理解,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该主体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间的关系,即“1”与“X”的关系。就“学”来说,它是以“主题”为基本学习单位的结构化学习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多主体协同学习,鼓励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应用,重视培养学生跨学科联结的自觉和能力,强调学科间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及过程结构的高通路迁移。在评价上,对教师来说,要关注跨的“真”与“假”、“难”与“易”、“深”与“浅”及学科的整体规划设计;对学生来说,需关注参与的量与质及学习的创新与实效。为深入推进这一新型学习实践,学校须提供支撑,如系统的教师研修、建立跨学科教研组;学科组须建构整体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图谱”并开展“原型”研究;教师要立足...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需要设立跨学科学习活动,加强学科联系和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与其他学科相比,科学课程的学习本身就具有跨学科学习的特点,在实践之前需要从素养、知识和价值等维度对其进行解读以增强理解。从课程标准出发形成了跨“学科核心概念”、跨“内容领域”、跨“跨学科概念”、跨“科学”四种科学跨学科教学组织方式,并结合不同的教学与实践方式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为跨学科科学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开展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活化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南烛特色农业发展”为地理课程跨学科学习主题,围绕前期调研、目标制定、主题和内容选取、学习形式选择、学习场所选定、组织实施、展示交流和学习评价等环节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应注意“学科跨度”“学习主题”“学习主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创客教育通过项目实践解决指向真实世界的问题,跨学科学习是必然途径。创客教育中的跨学科学习要避免简单的“学科拼盘”“网络搜索”等误区。同时,可采用“5W模型”,提出跨学科项目;借助关键问题,引发跨学科思维;在关键节点上“驻足”,让跨学科学习“慢下来”。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教学中,往往涉及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语文和美术等多个学科内容,这些相互关联的学科内容是跨学科实践教学的基础。立足生物学科“叶”的学习内容,围绕“探秘‘叶’生活”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梳理涉及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语文和美术等学科的跨学科知识点与思维点,分析跨学科内容,设计跨学科实践子主题,进行跨学科实践教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信息科技学科的学习内容由内容模块和跨学科主题两部分组成,跨学科主题是义教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以“电脑是学习的好帮手”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平板电脑App“小爱同学”“古诗词典”“小猿口算”“百度翻译”等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实践信息科技、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之间的融合,对新课标下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教学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分科之下,何以“跨学科”?“分科”是学习和研究的必然,而“跨学科”是自然的本性和教育的需要。教育改革指向“跨学科”思维。这要求教学付出“跨学科”行动,包括允许学生的“跨学科”理解、给学生选择权。“跨学科”需要打破学科之间的“樊篱”,需要主动顺应,进行“跨学科”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所谓“跨学科学习”,是基于跨学科意识,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观念以及跨学科观念,解决真实问题的课程与学习取向。  相似文献   

18.
开展跨学科教研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本研究从内容、形式、步骤、机制四个方面对跨学科教研的实施进行分析。跨学科教研的内容源于各学科课程标准、学科之间的知识与能力交叉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教研内容的确定要遵循真实性、适切性、实践性三个原则。跨学科教研形式包括单一学科为主的跨学科教研、多学科融合的主题学习教研和超学科项目式学习教研。跨学科教研的实施可从学科组和年级组两个层面有针对性地推进。教研机制上可采取“学科组教师深挖教材课标—跨年级纵向探讨整合—跨学科横向梳理融合—科研室、课题组综合调整完善”的立体式研修机制和“调研—培训—实施—晒赛结合”的推进机制,以进一步保障跨学科教研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沈晓丽 《江苏教育》2022,(91):14-16
每个学科都需要相应的语言能力,在各个学科中渗透语言学习是广义的语文跨学科学习。在新课程方案中,跨学科学习是加强课程设置综合化的核心举措,语文课程也不例外。语文课程标准中设置的“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就是微观意义上课程样态的跨学科学习。  相似文献   

20.
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并设立了跨学科学习主题。聚焦小学信息科技学科中“数据”这一核心概念,以“数说碳排放”为跨学科主题,描述了“主题确定—目标编制—组织内容—活动设计”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路径。以“碳足迹”一课为例,设计“采集数据—组织数据—计算数据”的活动过程,融合科学学科、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解决真实性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