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聆听了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孙老师的教学魅力。课堂上,孙老师机智敏锐,收放自如;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参与。师生间妙语连珠,精彩叠出,不时引来阵阵听课教师的掌声和由衷的笑声。整整两堂课,师生情感投入,合作探究,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孙老师恰当的评价激励是分不开的。片段一: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以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生:天游峰的景色怎样?它有什么特点?师:你可真会思考。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你真是个小小思想家。生:作者为什么不写天游峰的好山好水,而要写天游峰的扫…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段]师:险峻的天游峰上有一位可亲可敬的扫路人,想认识他吗?请大家浏览课文,用“”画出并朗读文中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生轻读、圈画)师:谁愿意告诉大家,在天游峰你所见到的扫路人?生:(1)“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  相似文献   

3.
一、回顾复习,进入文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游天游峰认识了一位扫路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本1.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2)练习感情朗读,把你的理解通过朗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苏教版)第十册13课教学实录:师:险峻的天游峰上有一位可亲可敬的扫路人,想认识他吗?请大家浏览课文,用“~~~~”划出并朗读文中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生轻读圈划)师:谁愿意告诉大家,在天游峰你所见到的扫路人。生:(1“)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2“)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师:还有谁也划出了这些句子?没有划全的赶紧补上。反复读读这几句话,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话简明地告诉大家,你见到的是一位怎…  相似文献   

5.
刘锋 《四川教育》2008,(9):32-33
[案例]孙双金老师《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 生:孙老师好! 师:哦,知道我姓孙,孙悟空的“孙”。谁告诉我孙悟空有什么本事?(生笑)  相似文献   

6.
正式上课前,教师就自己的姓氏与孙悟空沾上了边,让学生说说孙悟空的能耐,并说出与自己同姓的中外名人、伟人。教师还就名人、伟人也都是从普通人一步一步做起的,然后很自然地引入了课题。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苏教版)第十册13课 教学实录: 师:险峻的天游峰上有一位可亲可敬的扫路人,想认识他吗?请大家浏览课文,用“~~~~”划出并朗读文中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生轻读圈划)  相似文献   

8.
正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读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的一首抒情短诗《天上的街市》。(板书课题)师:首先请大家根据活动单提示阅读课文,熟悉注释。投影:活动一:1.自由朗读,组内互助,读顺诗句。2.阅读课文下面的注释1,了解作家作品。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默读书下注释1,用笔圈画重要内容,然后各组学生在组长带领下分别进行合作朗读练习。  相似文献   

9.
正一、导入新课师: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曾说,"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汪先生走进高邮,去品尝"端午的鸭蛋",感受生活的诗意。(板书:端午的鸭蛋汪曾祺)二、自主先学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出示课件):1.在文中圈点勾画重点字词。2.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3.端午的风俗如此之多,作者为何对小小的咸鸭蛋津津乐道呢?师: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认真读一读,写一写。生:(朗读)腌蛋、门楣、籍贯、车胤、城隍庙、鸭蛋络子。(后齐读)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位教师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的片断:师:无限风光在险峰,饱览了天游峰的险峻之后,让我们走进课文去采访那位天游峰的扫路人,随时记下你的采访收获。(学生读书、批注。)师:把你了解到的关于老人的情况交流一下。生1:老人性格开朗,衣着简朴。他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生2:老人很健康,他性格开朗,充满自信,他每天扫九百多级台阶,也不嫌累。生3:老人穿着一套褪色的衣服,脚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生4:老人年过古稀,但身体很好。他喝雪花泉的水,吃自己种的菜,过得很快活。生5:老人快乐、自信,对生活充满…  相似文献   

11.
师 :这节课 ,我们学习第十三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 ,同学们会想一些什么问题 ?生 :“十六年前”指的是哪一年 ?生 :是谁写的回忆 ?回忆了些什么 ?生 :都十六年了 ,为什么还要回忆 ?……师 :(把学生们提的主要问题写在黑板右边 )以上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文 ,在课文或其他参考书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自学课文 ,查找有关资料 ,同桌相互交流 )师 :(大约过了10分钟 )好了。现在 ,谁能回答刚才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 :刚才 ,同学们通过自己提问、自己学习和互相讨…  相似文献   

12.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白居易的《卖炭翁》。(板书:鬓碾辙敕叱骑系)请两个同学上来注音。(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很快注好音,教师领读注音的字,正字,解词。)师: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学生各自朗读,教师来回巡视。教师带读课文两遍,学生又齐读一遍。)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六册第33课第二课时 教师:合肥市南门小学刘乐华 学生:合肥市南门小学三(1)班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3课(板书课题:33.珍贵的教科书.学生读题)现在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看看这一段主要写哪方面的问题。 (学生轻声朗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曹丽 《中小学电教》2010,(10):139-139
<正>教学目标: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通过朗读训练,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15.
一、与课题对话,进行阅读预测,产生阅读期待师:请同学们读课题,然后指出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又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生:从"天游峰"这个词语中,我知道天游峰一定是很高的,在这座山上的人就好像是在天上游览,但天游峰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儿的呢?  相似文献   

16.
(课前组织男女生赛诗)师 :从刚才同学们的赛诗可看出 ,大家的积累相当丰富。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宋朝苏轼写的《题西林壁》。请同学们伸出手在桌面上与教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课题)师 :自己把课题读一次 ,看看哪个字的意思不明白?生 :“题”是什么意思?生 :“西林”指什么?师 :真会思考 ,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书中的注释。生齐 :“题”是书写。“西林”指西林寺。师 :把每个字的意思连起来 ,自己说一次。(生练说)谁来说给大家听?生 :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写诗。生 :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师 :学古诗一定要看书中的注释。注释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  相似文献   

17.
正一、范读导入,直奔重点师:老师先来给大家读一遍课文,同学们跟着默读。(配乐朗读,教师感情充沛真挚,读毕掀起掌声)师:这篇散文写得好不好?生(齐):好!师:好在哪里?好,这个同学积极举手发言,那就请你说说。  相似文献   

18.
一、板书课题,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落“字故意写得比“花生“大),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请大家看课题,老师写的课题有特点吗?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理念】《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写人散文,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游览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扬了一位扫路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文本以生动的人物言谈举止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揭示人物个性,同时注意运用对比映衬,突出扫路人的老当益壮。这样的文章教什么?新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杨增华 《学语文》2004,(1):10-10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提问学生是否读过鲁迅的作品,然后请同学们欣赏文中的插图,并说说这个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师:画面中有个小孩手拿着书,背对着热闹的场面,似乎对放风筝不感兴趣,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朗读课文。(板书课题)二、朗读练习,熟悉课文请同学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