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载关学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张载在《西铭》中所提出的物吾与也的命题,既是对古代生态智慧的继承和综合,又是对现实环境问题的深刻体察。张载把天地万物作为道德关怀的对象,体现了对自然秩序的维护和对其他生命物种的尊重,以及对非生命存在的关爱。从天地之礼的价值肯定,敬畏之心的伦理自觉到物与之道的合内外贯通,体现了张载生态哲学的理论建构,而其内在的生态伦理意蕴,恰恰与现代生态哲学有异曲同工之趣。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哲学学会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人文杂志》编辑部、《陕西师大学报》编辑部于1983年1月17日在西安联合召开第一次“关学”讨论会。西安地区从事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教学、科研的专业工作者二十余人参加讨论,陕西省社联主席郭琦、副主席赵谭冰也参加了会议。“关学”是张载创立的学派,此后,关中地区“理学盖昌”,即从研释张载著作而论,如明代吕楠之《张子钞释》、韩邦奇之《正蒙解》、刘玑之《正蒙会稿》、清初李元春之《张子释要》等,几乎代代相传,“道脉不绝”。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将“关学”作为宋明理学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重要学派,科学地加以研究,还是建国以后  相似文献   

3.
二程洛学是宋明理学的开端。洛学思想的萌芽时期,从1046年二程拜师周敦颐开始到1057年程颢中进士结束,其间标志性的文本有二程拜师周敦颐的相关语录、程颐的《上仁宗皇帝书》《颜子所好何学论》、程颢进士考试的三篇“南庙策论”,它们包含的圣人之志、圣人之道、纯王之政、善政养民、正心养性等重要思想观点,标志着洛学思想已经萌芽。  相似文献   

4.
张载是北宋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又是颇有影响的进步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著书和在横渠讲学中度过的。他的门生很多,并多是陕西关中人,形成与当时的濂学、洛学和闽学并称的“关学”学派。他的著作浩瀚,主要有《正蒙》、《东铭》、《西铭》、《易说》、《经学理窟》及《张子语录》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本文从三个方面论他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中西文化交融不断深入、中国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与现代转换,就成了摆在每一位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陕西师范大学丁为祥教授的新著《虚气相即——张载哲学体系及其定位》(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一书,就是在这方面努力探索并颇具创新意义的一部力作。张载是关学的开创者,也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其为理学“造道”的《正蒙》一书,一直是宋明理学中最为艰深的著作。但长期以来,由于“两军对战”模式的影响,有关张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气说”…  相似文献   

6.
前言研究张载哲学,首要的问题是,弄清其人思路,辨明其学主题。主题的确立,既是哲学家理论成熟的标志,又受当世哲学思潮客观发展的制约。要辨明张载关学的思想主题,不能不从奠定他全部思想理论基础的《易说》入手,而又顾及其必然走向《西铭》——《正蒙》的发展逻辑;更不能不注意有宋一代,所谓“周程张朱”或“濂洛关闽”的思维路径,而从这一理学思潮的螺旋中,来考察张载自身的思想逻辑。  相似文献   

7.
张载是“关学”的创始人,又是宋明理学重要人物之一,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不同的评论,而且建国以来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建国以来学术界对他的哲学思想,大体上有四种不同的观点:唯物论的元气本体论;唯心论;二元论;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唯物论,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唯心论。对张载关于气与性和理与气关系问题上的思想;对张载的鬼神观念;对他的认识论;以及对他在宋明理学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张载在认识论上是从二元论最后倒向唯心论,在人性和伦理道德问题上是唯心论,在发展观上具有比较丰富的朴  相似文献   

8.
近日在进行“关学”文献检索时,发现一篇名为《关学研究的里程碑》的文章(马延著,《渤海学刊》1992年第1期),当时异常惊喜,因为这正是我近来关注的问题。但读后却发现,是作者读王学奇先生《关汉卿全集校注》一书的评论,与学界所认同的“关学”一点也不搭界。我认为该文把“关  相似文献   

9.
北宋道学运动的兴起 ,主要是由于赵宋统治集团之“文治”取向和“以儒立国”国策的确立 ,以及朝野互动以求“推明治道” ,从而引发儒学学风从实证化范式向哲理化范式转型的结果。张载道学 ,正是在这一学风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张载关学学风之特质体现为 :“勇于造道”、“志道精思”的道学建构 ;“道学、政术”不二的政治主张 ;“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的道德修养方法 ;“以礼为教”、“敦本善俗”的社会教化使命 ;关心民生、多方“营画”的经世致用作风。张载关学学风的现代意义 ,可从学术思想史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两个面向把握  相似文献   

10.
"京师论《易》"是张载与二程第一次学术交流的主要事件。对这一事件的探析显示,《周易》在张载与二程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张、程受王弼《易》学影响较深,都注重对《易》道的践履。作为理学的创立者,张、程早年出入佛老,后又返归六经,原因是他们需要从佛道中汲取营养,且他们有着浓厚的儒家情怀。事实上,"京师论《易》"是张、程回归儒家正统,共同致力于道学建构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洛学是北宋黄河流域出现的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地方学派.此后,以它为源头的宋明理学成为河洛文化与黄河精神文化的核心部分.洛学在北方从黄河中游辐射到上下游,在南方发展为福建闽学、湖湘学派、江西学派、浙江永嘉学派和四川涪陵学派等地方学派,并演化为宋明理学,广播中华大地.洛学的演化轨迹为世人展现了一幅黄河精神文化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以心性之学著称,儒家哲学思想作为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十份强调心性修养的作用。而杨时的修养论上承洛学,下启闽学,且在修养论方面也为二程洛学和朱子闽学之间的衔接提供了必要的学脉渊源。从修养的层次脉理角度对杨时的修养论做一番梳理,并以此呈现其在本体论和工夫论方面的独到见解,以期为杨时思想的研究和当下个体精神修养的提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笛卡儿的“以太”、“旋涡”说与张载的“太虚即气”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摘译自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著《翰林集》(《Hanlin Papers》)的第二集第九章(1894年上海出版,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原来的标题是《前笛卡儿的笛卡儿哲学》(《The cartesiam Philosophy before Dcscartes》)。作者比较了张载的“太虚即气”说和笛卡儿的“以太”“旋涡”说,认为二者十分相似,并提出了笛卡儿的学说可能来自张载学说的推测。这一推测,受到了英国著名自然科学史家李约瑟(见《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和我国高能物理学家何祚庥(见《中国科学》1975年第5期)的重视。译者认为,这篇文章为研究关学在世界哲学史上的地位、价值和影响,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应当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4.
《大学》今古本的问题是宋明理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歧,所谓程朱陆王的分歧以及阳明学与朱子学的对立,主要也就集中在对《大学》今古本的不同选择上,并且也是作为其各自不同的经典依据出现的。但由于这一分歧既非出自经典文献本身,也不像今古文经学那样存在着具体的历史缘由,而主要是由不同为学进路下的不同选择与不同诠释造成的,因而在现代学术背景下,通过对《大学》今古本的比较与古本自身义理规模的重新解读,完全可以澄清古本自身的义理结构,还古本《大学》以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从而发挥其在认知先秦儒学精神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文献材料的散佚,元代古音学鲜见学者言及。元代人在古音观念上有独到见解,戴侗、熊朋来、刘玉汝等人的古音说对清代顾炎武古音学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元代人从《说文》谐声和《诗经》用韵方面探讨古音问题的方法,把文字研究与古音研究结合起来,也是十分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张载哲学历来就存在着不同的诠释.这种不同表现于古代,就存在于程朱与二王(王廷相,王夫之)之间;表现于当代,则存在于大陆与港台之间.笔者从理学崛起的思潮背景与张载探索的问题意识出发,重新解读张载的造道视角,从而认为天人、体用以及本然与实然的双向统一就是张载的理论建构原则,也是我们准确把握张载哲学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甘肃区域学术的概括——“陇学”一词最早在清中期出现,至民国时期,陇学成为甘肃区域学术的专称。卢政致力于甘肃学术的整理与阐扬,仿《关学编》体例,撰成《陇学编》,首次将陇学脉络加以系统梳理。数十载后,张维重新“评骘陇学”,完成《陇学略述》,勾勒陇学的嬗变与整合历程,重构了相对完整的陇学谱系。从卢政的《陇学编》到张维的《陇学略述》,清晰地再现了陇学的发展脉络和学脉传承,这对于全面系统地了解陇学思想史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北宋五子中,惟张载敢开一代风气,首立关学主题,奠定了宋明理学格局。但张载不仅是一位“苦心”创造“天人一气,万物同体”的宇宙本体论哲学的理学家,还是一位“巍巍只为苍生事”的最富有政治理想的思想家。他远绍洙泗正统,近辟佛道异学,深发儒学大义,将中国传统儒学从道德经验论中,推向较逻辑的哲学思辩,进而给“秦弊于今未息肩”的关中士人,指明了精神追求及其所要达到“孔颜乐处”之理学境界,为“生无定业田疆坏”的北宋社会安置了一个合理而不现实的“民胞物与”的封建乌托邦。此即《西铭》理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四本较有代表性的《运动训练学》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从教材的框架以及主要章节内容的对比研究中,探讨我国《运动训练学》教材建设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并提出《运动训练学》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写要以"一元训练"理论为指导的思路,为丰富与完善《运动训练学》学科理论体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唐代谱学     
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说:“姓氏之学,最盛于唐。”郑氏的这个结论是他在通观了从汉至宋谱牒之学发展的整个状况后得出来的。今考《隋书·经籍志》著录,从汉初所得《世本》至《齐永元中表簿》,通计已亡姓氏之书,共50部,1277卷;而《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唐一代的姓氏之书即有61部,922卷,可证郑氏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然而,郑氏只是说出了谱学至唐有了极盛发展的这个现象,并未对其作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