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鑫林  夏保华 《科学学研究》2023,(11):1958-1966
负责任创新透明性是一个基于信息的隐喻概念,旨在突出一种与以往创新实践完全不同的、理想的创新实践形态,即能够营造一种有利于实现创新实效和承担创新责任的对所有行动者可见、可参与的公共场域。负责任创新透明性具有内在的实践动机和外在的实践条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负责任创新透明性虽然面临着技术层面的黑箱挑战和社会层面的多手问题、隐私价值冲突、知识产权制度挑战等,但对这些挑战的应对仍然离不开透明性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研究一直追求负责任创新趋善而行的普遍价值,而对责任理应更“宽”的框架讨论不足。在“新发展阶段”,理论界对负责任创新的重要命题,即谁对创新负责任、创新要对谁负责任以及负什么责任应准确认识。本文总结已有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了内含创新主体、价值主体、创新客体、创新理念和政策的机理框架,用以阐释负责任创新的理论逻辑。研究结论指出,应以国家战略的首位价值主体为导向,发展新的创新理念,促进负责任创新动力机制形成;建构由政府、党派、民众、用户和社区共同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注重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和行动的转变;完善自主可控的创新链,形成大国间“均势”的创新安全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合成生物学是生物学与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在能源、生物医药、农业和化学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与此同时,其研究与创新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与伦理挑战。文章追溯了"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的理论渊源,指出了"负责任创新"对责任伦理的积极拓展和对技术评估与技术伦理、法律与社会影响研究的升华。在分析了合成生物学"负责任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建议从加快生物安全立法、风险与伦理评估、责任教育与监管、公众对话与参与、跨学科协同和全球治理6个方面,建立健全我国合成生物学"负责任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国家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李娜  陈君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6):258-264
负责任创新(RRI)旨在科学和技术创新过程中社会行动者和创新者彼此负责,同时会考虑创新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及创新产品的可接受性、可持续性和社会需求。其内涵分为行政定义和学术定义。在预期、反思、协商、反应、可持续性、关怀这6种负责任创新框架的基础上引入无私利性,基于负责任创新这7种框架理念解析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安全、隐私、结果等三方面主要伦理问题,探讨嵌入RRI框架来解决人工智能(AI)在产生、应用和发展等过程中滋生的伦理问题的路径,使AI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5.
管理学领域的负责任创新主要是整合所有利益相关者力量,并尽可能解决创新活动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实现创新成果对社会的良好嵌入。为探究该领域研究发展方向,选取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SSCI收录的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相关文献,通过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文献进行梳理,通过对研究文献的作者、参考文献以及关键词进行分析,对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研究的主要作者团队、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脉络进行总结,并对研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大连高新区企业负责任创新评价的需要,从企业产品设计理念、产品生产过程和评价监督机制三方面构建企业负责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以大连高新区内NV公司和SA公司为案例,采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评估,揭示高新技术企业在负责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验证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评估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细化企业创新需求差异对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关系的影响,尤其探讨企业创新需求,即要素密集度和行业竞争度对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机制,以促进提升数字经济的创新激励效果。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及其所属地级及以上市的数字经济数据,实证发现,数字经济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并表现在创新需求较高时,即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行业竞争度较高的企业更显著;同时,数字经济不仅提高了企业创新的数量,而且提高了企业创新的质量。由此,提出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结合企业实际创新需求,为企业提供差异化数字化发展支持政策、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和提高政府扶持的门槛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苏屹  王文静 《科研管理》2021,42(11):8-15
   全球范围内技术发展的变革性和复杂性在技术应用层面带来了一些创新伦理问题,许多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际是双刃剑,创新在推动发展的同时,也会对自然和社会带来一系列不好的影响。负责任创新是一个让公众和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创新研究并且重视社会预期与潜在影响的过程,开展相关研究能有效缓解人们对于技术安全的担忧。文章通过对以往文献进行梳理,将相关研究分为负责任创新参与主体、概念方法、案例应用及存在问题四个维度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双循环”战略,及现阶段中美技术脱钩问题,分别从宏观-国家,中观-行业、产业的角度对负责任创新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负责任创新和动态能力对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影响在实践中已逐步显现,但从理论上对负责任创新嵌入的动因、负责任创新与动态能力相互的影响机制以及对企业绿色转型升级路径的探讨仍然较少。本文以我国四家能源企业为案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的程序与方法对上述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负责任创新嵌入能源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动因,是基于企业所受到的内部资源与发展压力和外部环境与竞争压力所致,但以制度响应嵌入外部压力为主要驱动力;负责任创新与企业动态能力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动态提升过程,二者动态提升推动了企业绿色转型升级;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是通过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所引领的两条主要路径实现的。同时,本文提出了负责任创新与动态能力协同驱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压力-行为/能力-绩效”理论模型。研究结论和理论模型有助于我国大型能源企业通过提高负责任创新和动态能力实现绿色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解析与影响效应研究对推进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厘清数字经济赋能创新绩效提升的直接和间接动力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数字经济对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影响机制,基于河北省2010-2020年1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河北省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检验分析数字经济赋能河北省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效应,探析数字经济对创新绩效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河北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并可以通过人力资本间接提升创新绩效;数字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促进邻近地区的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重塑了创新主体之间的价值共创方式,拓展了现有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引发关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思考。本文提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两种表现形式:创新导向的数字生态系统(又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以及数字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又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Ⅱ型”)。创新导向型的数字生态系统旨在促进数字创新的产生、应用与扩散,这一围绕数字主体而形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延续了数字生态系统收敛性、可扩展性、自生长性和模块性的基本特征。数字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是数字化进程与创新主体间价值共创行为深度融合的结果,实现了创新生态系统内主体、结构、制度、功能和演进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与Ⅱ型彼此渗透、相互促进,改进了创新主体之间的价值共创方式,推动了创新能力与创新效能的全面提升。最后,建议未来研究从案例分析、形成机制分析、发展战略分析、政策研究和监测研究等方面来健全和完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数字经济体量大但辐射能力不足,数字化转型有待进一步深入,而欧盟数字创新中心是全球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因此,在梳理数字创新中心定义和内涵基础上,系统分析欧盟数字创新中心的服务内容、运作机制和发展现状,并以3个典型数字创新中心为例,总结得出欧盟数字创新中心的特色经验,包括关注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形成连续协调的服务体系、搭建多主体多层次平台和布局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等方面。基于此,得出对中国数字化创新发展的启示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统筹规划布局、以数字创新中心为平台构建合作机制、以政产学研协作为基础培育生态系统和以完善的服务与设施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相似文献   

13.
数字创新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创新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模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特别关注。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20年来文献的查阅和梳理,构建了数字创新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对数字创新内涵界定和特征分析基础上,根据表现形式将其划分为数字产品创新、数字服务创新、数字过程创新、数字组织创新和数字商业模式创新五种类型。提出数字创新具有提升运营效率、提高组织绩效、促进高质量发展和改变竞争格局的功能。认为数字创新由数字创新者、数字创新公民、数字技术、数字创新平台和数字创新文化五个基本要素组成。提出数字创新组织与管理包括数字创新战略制定、数字创新组织准备和数字创新运行管理等内容,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数字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韩璐  陈松  梁玲玲 《科研管理》2021,42(4):35-45
为了从城市层面定量验证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赋能作用,基于2011—2016年286个主要地级市的样本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这一结论在剔除特殊城市样本,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更换被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对于创新能力越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赋能作用越明显,从而导致城市间创新能力差距扩大;创新环境(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在数字经济与城市创新能力二者关系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即在人才集聚程度或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赋能作用更为明显。政府应以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为抓手,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此外,应重视数字经济会扩大城市间创新能力差距这一现象,在促进数字经济驱动城市创新发展过程中,加强城市间帮扶与合作,避免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5.
康瑾  陈凯华 《科研管理》2021,42(4):1-10
数字化时代,数据作为新的要素进入到创新发展经济体系中,改变了原有的要素构成和主体关系,急需健全数字化背景下创新发展经济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提出数字创新发展经济体系的概念及其分析框架,并从“围绕数字自身创新发展形成的经济体系(Ⅰ型)”和“创新发展经济体系的数字化(Ⅱ型)”两个相互融合增值的体系出发,来界定和理解数字创新发展经济体系的内涵。本文认为,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不断升级突破、知识生产方式不断优化、创新要素关系不断增强、创新主体边界不断扩大、制度和条件不断完善为数字创新发展经济体系的演化提供了动力支撑。最后,本文在数字化背景下拓展了熊彼特的创新发展经济理论,指出数字创新发展经济体系通过投入创新数字化、产品创新数字化、工艺创新数字化、市场创新数字化、组织创新数字化等五类渠道实现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的推进内嵌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数字创新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新动能,也为面向共同富裕的数字创新创业研究的兴起提供了强大的经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本文在对共同富裕内涵系统解读的基础上,聚焦共同富裕在效率、公平与精神文化富裕三个层面的发展需要,运用编码方法梳理发现,面向共同富裕的数字创新创业研究视角包括:基于发展效率的金字塔底层与数字化转型赋能视角、关注公平的机会公平与价值共创视角、丰富精神文化的创新精神与文化场域视角。最后从发掘内涵测度、深化理论视角、剖析内在机理、关注负面效应与深耕本土价值等5个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文章对厘清面向共同富裕的数字创新创业研究进程、提供领域研究未来方向有重要的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玉利  冯潇  田莉 《科研管理》2022,43(5):1-10
在数字经济时代,大型企业在技术创新与创业发展所展现出的骨干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开始通过支持和推动多元创业活动来识别新的发展机遇和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有关大型企业组织僵化、结构臃肿等方面的陈旧负面印象被打破。然而,目前还鲜少有研究将大型企业的创业实践与数字创新相结合,探讨数字经济下由创新驱动的大型企业创业活动,导致对大型企业是如何在数字技术创新的支撑下驾驭企业创业活动的理解仍然有限。对此,本文首先梳理提炼了大型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机遇和优势,然后对既有研究中对大型企业创业的关注与探索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其次,以前述梳理工作为逻辑起点,提出了有可能挑战管理主流理论观点的研究课题,即公司关联创业、大型企业机会识别与定义以及对管理模式的冲击。最后,本文总结了本次专栏的工作,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转型研究:演化和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数字化转型相关的研究议题已经逐渐融入创新、创业等诸多领域,并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针对目前该领域缺乏系统性回顾的研究现状,本文通过对数字化转型领域经济和管理类文献的系统梳理,聚焦数字化转型研究发展和应用场景演变的整个过程,围绕数字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探究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演进过程。研究基于重要文献的具体研究内容及数字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融合程度,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从三个阶段解析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演化过程,系统性归纳了数字化转型研究发展的过程及主要应用场景,探索性地提出了推动数字化转型研究不断演进的三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数字技术应用给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促使产业层面创新理论和实践的转型,推动学术界持续聚焦数字技术创新及其应用情景方向上研究的不断深化;(2)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通过创造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重构产业的商业模式及战略,推动与数字化转型活动相关的价值获取及创造方式等研究议题的持续展开;(3)数字创新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基础,数字创业成为数字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及数字创新价值创造的重要实践,推动学术界对以“数字”为基础研究的不断涌现。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还对数字化转型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解析。研究内容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发展和产业实践创新提供了知识增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