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袁润  钱过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123-130
[目的/意义]研究应用粗糙集理论分析专利信息的可行性及其方法,建立识别核心专利的粗糙集理论模型。[方法/过程]综述国内外研究核心专利识别的相关文献,确定包含8个指标的核心专利识别指标体系,再用粗糙集理论分析专利信息数据,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按照计算的核心专利综合指数(CICP)大小将某特定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序列分为核心专利、关键专利、重要专利和一般专利。[结果/结论]以通信领域的976件专利数据为分析样本,运用本文核心专利识别模型识别出11件核心专利,其中包含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利,核心专利识别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核心专利识别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本文核心专利识别模型具有一般性,可应用于分析研究专利价值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意义]技术机会识别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及时发现和把握有价值的技术机会对技术创新突破意义重大。[方法 /过程]从主题挖掘与专利评估的视角提出一种技术机会识别方法,首先应用主题模型识别技术领域涵盖的技术主题并进行专利聚类;其次在技术主题层面展开细粒度分析,综合考虑技术机会应具备前沿性、价值性和时效性的重要特性,采用突变级数法和离群因子算法评估技术主题中的高价值专利和离群专利形成核心专利集,并计算每个技术主题的专利平均年龄;最后,将技术主题中的核心专利占比和专利平均年龄作为核心指标绘制技术机会识别地图,用于识别技术机会。[结果 /结论 ]以智慧农业领域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实证,识别智慧农业领域的5个技术机会,为创新主体的技术研发提供决策支持。但识别结果的定量验证以及融合多源数据进行技术机会识别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研究时间因素对专利被引频次的影响,可以减少时间因素对技术评价活动的制约,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方法/过程]采集1975-2017年的美国专利数据,开展基于固定效应法的专利被引频次的修正研究。将专利按照不同公开年份和不同技术领域分组,选定组内均值和6个TOP分位数为被引频次基准,统计当前时间点的被引频次基准线及基准线的历史时序变化情况。建立神经网络模型,拟合基准线的时序变化规律,并预测未来统计时间点的基准线。[结果/结论]专利公开年份和统计年份的时间差异,使得专利被引频次无法直接进行比较。本文建立了基于不同技术领域、不同公开年份和不同统计年份的专利被引频次基准线,为专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随着战略型新兴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如何识别具有潜在协同效应的技术创新组合、厘清组合中核心的创新关系,是有效规划产业发展路线、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方法/过程]在技术组合进化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深度学习、SAO语义挖掘和CFDP算法,提出一种基于专利数据的技术创新组合与演化关系的识别方案。该研究方案共分为3个步骤:首先基于关键词与专利分类号构建领域检索策略,并实现对获取数据的清洗和分词。随后,通过Word2Vec构建领域技术主题的词向量语义网络,并利用CFDP算法识别出潜在创新要素及组合方式。最后,深入挖掘各组合中核心的SAO结构,通过LSTM深度学习算法对其演化关系进行分类,挖掘技术的核心创新方式,进而有效甄别领域潜在的技术机会。[结果/结论]以语音识别领域为例,通过对该领域DII专利文本数据的深入挖掘,识别并追踪5个潜在的技术创新组合及核心创新方式。研究发现,当前我国语音识别领域在智能芯片设计、语音识别算法、新场景和应用等方面有较大的创新潜力。  相似文献   

5.
杨艳萍  董瑜  韩涛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9):143-148
[目的/意义]基于专利共被引聚类和专利组合分析构建关键技术识别分析框架,可为产业、企业决策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首先通过专利共被引聚类获得若干个聚类簇;再通过领域专家对聚类簇进行判读和命名;最后从专利活动和专利质量两个维度对聚类簇进行专利组合分析,其中专利申请数量和被引频次均较高的专利簇即为关键技术。[结果/结论]与已有方法比较研究表明,本方法不仅可以有效识别产业关键技术,还能在中观的产业层面揭示出切合实际需求的技术方向,也可为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不同的技术发展战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任海英  李真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9):117-129
[目的/意义] 基于专利文献识别产业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链,对于梳理产业核心技术架构,分析我国核心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确定技术攻关方向,完善技术链和产业链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 改进经典的SAO结构,提出基于输入输出型SAO网络的核心技术链识别方法。从领域专利文本中提取输入输出型SAO结构作为技术要素,根据技术要素间的输入输出关系构建技术的领域知识网络;运用加权k-Core方法获得包含主要技术关系的核心知识子网络,并通过识别强连通分量实现核心知识子网络的分解;利用主路径分析等方法识别核心知识子网络中的外部核心技术链与内部核心技术链,并参照其涉及专利对核心技术链进行解读。[结果/结论] 将所提出方法应用于量子计算领域,识别出其中蕴含的外部和内部核心技术链,通过专家验证以及与相关学者研究的对比,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该识别方法具有技术链关系连贯、自动化程度高以及灵活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针对现有评价方法对期刊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的问题,提出一种将期刊被引频次、被引时间异质性与被引分布均衡性相结合的期刊综合评价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基于期刊被引时间的异质性计算加权篇均被引频次;其次,利用改进后的泰尔指数衡量期刊被引分布的均衡性;最后,利用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将被引时间异质性与被引频次均衡性相结合,构建期刊综合评价指数——关联度指数(Relevance Index,简称RI)。[结果/结论]通过对国外图书情报领域的40种期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相比于JIF和h指数,RI指数能够考虑期刊被引时间的异质性,时效性更强,权重分配更合理;RI指数能兼顾期刊被引分布的均衡性,能够识别平均影响力较强的期刊,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睡美人文献是指那些发表初期遭遇长时间的冷遇,随后突然引起广泛关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蕴含着重大科学发现,对其进行识别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现有识别方法的梳理和分析,提出识别睡美人文献方法的改进思路和做法。[方法/过程] 明确以高被引文献作为睡美人文献识别研究的对象,选取文献年被引频次累积变化趋势作为研究切入点,提出累积被引速度和累积被引加速度两个指标,明确自引的处理方法。[结果/结论] 提出睡美人文献识别方法的改进思路与实证路线,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识别方法,同时为睡美人文献预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睡美人与王子文献的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研究睡美人与王子文献的识别方法。分析唤醒机制,为未来在学术交流体系中发现"王子"作者,发掘、唤醒低被引和零被引文献的潜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 采用被引速率指标和睡美人指数两种客观指标识别1970-2005年临床医学四大名刊上发表的睡美人文献;基于以下4个原则寻找唤醒睡美人的王子文献:①发表于被引突增的附近年份;②本身被引次数较高;③与睡美人文献的同被引次数高;④在年度被引次数曲线上,王子文献对睡美人文献的"牵引或拉动"作用非常显著,即至少在睡美人文献引用突增的附近年份,王子文献的年度被引次数应高于睡美人文献。[结果/结论] 由于考虑了全部引文窗的引文曲线,被引速率指标能够识别出那些被引生命周期长、至今仍持续不断高频被引的论文;睡美人指数能够快速识别出睡美人文献,但却无法反映年度被引次数达到峰值之后的引文曲线;将被引速率+发表最初5年年均被引次数两个指标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识别睡美人文献。分析发现,综述、指南、著作等"共识型"的文献对于引发那些提出了新思想但尚未被认可的睡美人文献的被引突增起到了关键作用。建议事后识别睡美人文献可采用客观指标与主观界定相结合的方法,事前预测睡美人文献要注意追踪其是否被"共识性"文献推荐和引用,学术评价要特别关注被引速率低的论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将论文与专利相结合,建立一套整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研究前沿识别方法。[方法/过程] 以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前沿识别方法模型为基础,用余弦相似度算法将论文和专利相结合,并使用研究主题年龄和研究主题关注作者数量两个指标来识别研究前沿,最后在LED领域进行应用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识别出基于单独的论文数据或者专利数据不能识别的研究前沿,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跟踪研究前沿的产生、成长、消退与消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专利转移对象识别对高校有的放矢推送专利、提升专利转移效率、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对高校专利信息和企业多源信息进行语义抽取,构建能够体现企业产品/技术纵向延伸需求的领域技术树,最后建立高校与企业间的技术-需求匹配模型,依其匹配程度进行高校专利转移客户识别。[结果/结论]以我国气凝胶领域的高校专利为例对识别方法进行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识别出具有产品/技术纵向延伸需求的高校专利转移对象,应对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促进高校专利转移、实现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专利申请及审查制度的专利引文评价效能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研究专利申请及审查制度下的专利引文作用机理,厘清专利引文评价效能,是保证学术评估客观合理的重要前提。[方法/过程]以美、中、日三国诉讼专利和许可专利为实证样本,分析专利引文频次与专利价值的相关性,并结合专利申请和专利审查制度就专利引文对施引专利、被引专利的评价效能进行深入剖析。[结果/结论]专利引文频次对专利价值而言是一个正向、负向、中性混杂的评价指标,专利引文对专利价值的评价需建立在对引用动机、引文扮演角色和实际发挥作用等诸多要素的深入细致分析上,否则,专利引文对专利价值不具有客观的评价效能。  相似文献   

13.
在网页排名和论文排名基础上,采用引用频次标准和引文网络计算排名数值,建立专利排名算法。分析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数据库中的数字图书馆相关专利,研究结果显示专利排名算法能够区分相同引用次数的专利排名。该研究是网页排名算法的一种新型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睡美人"文献是对科学论文中存在的迟滞认可现象的描述,而延迟发现与延迟关注的现象也同样存在于技术文献中。在梳理文献中的睡美人、专利沉睡现象及专利引文分析的相关研究后,将此概念引入到专利信息分析中,揭示专利文献中存在的睡美人现象。[方法/过程]以美国专利商标局和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发布的专利及其引证信息为基础,使用睡美人文献经典识别方法识别出睡美人专利,对其进行特征分布分析,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证明专利文献中也存在睡美人现象,且拥有专利文献特有的特征,为后续睡美人专利的识别与唤醒奠定基础,进而为及早发现并利用此类有价值的专利文献提供解决方案,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迭代,提高科研效率,加速科学发现。  相似文献   

15.
��[Purpose/significance] Patent is one of the most reliable sources of technical intelligence. By patent analysis, one can realize the mining and the utilization of patent information, and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analysis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emergence, development, transfer, change and even annihilation of technology themes.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is to deeply reveal the patent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ical elements are the key to deeply reveal patent technology information.[Method/process] Proposing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echnical elements based on patent documents for specific fields by analyzing typical patents and feature recognition.[Result/conclusion] Applying our methods to the nano fertilizer fiel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ypical patents, five technical elements are identified:materials, products, methods, functions and usage,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echnical elements is completed based on SAO structure and domain vocabulary. Our methods can serve as a foundation for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analysis, and display field technical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从专利分类修订角度研究技术演化,为技术演化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 首先根据IPC分类表H部2009-2018年的修订情况,总结出新增分类、删除分类、类内转移分类、类间转移分类4种修订类型。其次针对分类修订后产生的过档文献提出基于Word2vec+TextCNN模型的过档文献再分类方法,使新旧版分类表通过再分类专利产生衔接。最后结合H部2009年-2018年被修订分类及再分类专利进行技术演化初步探索。[结果/结论] 专利再分类模型可有效解决过档文献问题,为专利再分类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可衔接新旧版专利分类表;结合IPC分类修订及再分类专利可分析分类修订中的主要技术演化方向,为技术演化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通过技术专利研究产业集群技术竞争力,全面分析和评价产业集群的技术核心点,为产业集群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 在传统GEM模型基础上进行改进,以技术专利为核心,将产业环境作为单因素加入专利GEM模型中,形成专利GEM-S技术竞争力模型,对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专利进行评价。[结果/结论] 专利GEM-S技术竞争力模型不仅专注于产业集群技术竞争力的发展,而且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研究产业集群技术竞争力,能全面地认识产业集群的技术竞争力。引入产业环境作为核心单因素,弥补了专利研究方法上的不足,为技术专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在专利合作网络小世界特性的调节下,分析企业自我中心网络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过程]利用企业之间共同专利权人关系构建专利合作网络,以企业申请并授权的专利数量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度量,以企业自我中心网络规模、自我中心网络密度和企业合作对象作为自变量,以专利合作网络小世界特性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以语音识别技术领域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企业自我中心网络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理清专利合作网络小世界特性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机制,结果表明小世界网络通过其高聚类系数增强企业自我中心网络密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