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意义]旨在回顾应急信息质量评价研究,梳理相关研究结构及内容特征,并展望未来研究。[研究设计/方法]基于“全评价”体系的评价六要素对21世纪以来国外应急信息质量评价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论/发现]国外应急信息质量评价研究集中于医疗健康领域,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包括来源、交换获取、内容、表达、效用五个维度,主要指标有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及时性。未来研究趋势是大数据环境下网络应急信息质量评价、混合评价方法、构建完善的应急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创新/价值]从“全评价”体系角度系统梳理国外应急信息质量评价研究进展,有助于从信息质量方面提升国家公共危机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国佳  郭勇  沈旺  潘梦雅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7):137-144
[目的/意义]提出基于在线评论的网络社区信息可信度评价方法,为信息治理提供有效依据。[方法/过程]构建基于在线评论的网络社区信息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AHP理论确定指标权重;利用LSTM模型对评论情感分类,采用改进的D-S证据理论模型融合情感分类数据作为指标量化计算方法。以知乎网络社区为例,从3个角度计算网络信息内容的可信度:经过筛选的具有可信观点评价的在线评论、所有在线评论、调查问卷。[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可信观点评论的可信度排序与基于调查问卷的可信度排序基本一致,说明利用在线评论对网络信息可信度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科研人员在线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意义]归纳总结科研人员在线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研究现状,提出值得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关键词检索和引文追溯两步骤的文献收集方法系统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系统阅读、分析,归纳研究主题,并进行论述。[结果/结论]将收集到的63篇文献按照其研究主题,归纳为用于科研目的的在线社交网络功能与分类、科研人员在线社交网络使用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研究、使用动机研究、内容创建和获取行为研究以及群体行为研究。认为未来深入研究可以从在线社交网络科研过程嵌入机理、基于全局数据的行为规律研究、持续使用机制及信息服务系统改进实证研究4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比较分析美国7个专门的图书馆职业能力标准,以发现其核心要素与主要条款。[方法/过程] 在解析美国7个专门的图书馆职业能力标准内容基础上,比较分析各能力标准的适用对象、要素与条款的差异。[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7个能力标准各自定义了与众不同的用户;这些能力标准由组织管理、馆藏资源管理、营销与推广、交流技能、领导与规划、用户服务、职业素养、评估技能、信息技术、合作技能、教学技能、研究技能、客户知识、知识基础、职业发展、学科技能、课程知识、演讲技能18个能力要素组成;且同时出现在4个以上能力标准中的要素所定义的能力对于不同标准而言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对引文文本分类的标准、实现方法和应用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改进的方向。[方法/过程] 总结目前引文文本分类的几个重要角度,如基于引用功能、基于情感倾向、基于引文影响力等,对引文文本分类的实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缺点。[结果/结论] 目前引文文本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和实现方法,引文文本的获取较为困难,计算机分类算法准确率较低,中文引文文本分析文献少。未来研究思路和方向应该是:统一文本分类的标准,提高引文文本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准确性,扩大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网络舆情演进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研究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过程和演进机理,以准确掌握网络舆情演变规律,为相关部门增强网络舆情信息监管并引导网络舆情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搜集国内外多媒体网络舆情相关文献,结合传播学理论,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多媒体网络舆情的分类、特征为基础,研究其发展规律、演进要素,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剖析多媒体网络舆情演进机理,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揭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特点,阐释了多媒体网络舆情演进阶段、演进要素和演进机理,为大数据背景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深入研究及监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基于KANO模型对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需求进行定量分析与归类,识别移动阅读用户满意度改善的关键因素,提出移动阅读服务满意度提升的策略。[方法/过程] 围绕移动用户的阅读活动,从移动阅读内容、移动阅读服务、移动阅读系统以及移动阅读环境4个维度,设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以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判定移动阅读服务需求要素的分类归属及满意度提升优先序。[结果/结论] 将41项移动阅读服务需求要素划分为3项必备型需求要素、18项期望型需求要素、6项魅力型需求要素以及14项无差异型需求要素,结合满意度重要性矩阵分析,确定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改善的重点及满意度提升的优先序顺序,并提出高校图书馆完善移动阅读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动力机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复杂生命周期,研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动力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复杂性和系统性。[方法/过程]对有关网络舆情动力机制的研究文献按照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维度进行聚类分析,并对系统要素和技术模型展开对比分析,构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动力机制的完整框架。[结果/结论]已有研究围绕参与主体、事件信息、载体平台和外部环境等维度开展系统要素分析,并按照多维度因素影响模型和单维度因素影响模型模拟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博弈过程,总结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动力机制建模流程。研究建议未来研究要朝着小世界、大数据以及云传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搜集和分析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的相关文献,以期了解人工智能在图书情报领域目前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对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对比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从研究发展趋势看,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从研究热点看,国外研究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在信息检索、社交媒体内容分类及情感分析、知识问答方面的应用研究;国内研究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在网络舆情分析、图书馆智能搜索和推荐服务、社交媒体网络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从研究趋势看,未来研究应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视觉搜索和语义搜索、智慧图书馆服务、社交网络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对隐私与安全的影响4个主要方向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0.
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网络影响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意义] 网络影响力评价是网络计量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选取8个国内典型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影响力进行研究分析。[方法/过程] 从联盟网络平台内部建设和对外传播推广能力两个角度出发,选取9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论] 各联盟网络平台建设在内容和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网络推广力度均明显不足。提出优化图书馆联盟网络平台建设、提高影响力和服务效益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7):145-152
[目的/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颠覆性技术概念和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进行文献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颠覆性技术识别可能的研究视角。[方法/过程] 利用文献调研法归纳总结了6种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分析各种识别方法目前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结果/结论] 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还存在一些弊端,如颠覆性技术分类不明确、特征定量化研究缺乏、现有识别方法中缺乏考虑技术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加强颠覆性技术特征研究,并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特征,并且加强从功效性特征数值突破和技术融合视角来识别颠覆性技术,同时,深入挖掘更细粒度的技术主题。  相似文献   

13.
In an age of intensifying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the counting of papers by multiple author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thodological issue in scientometric based research evaluation. Especially, how counting methods influence institutional level research evaluation has not been studied in existing literatures. In this study, we selected the top 300 universities in physics in the 2011 HEEACT Ranking as our study subjects. We compared the university rankings generated from four different counting methods (i.e. whole counting, straight counting using first author, straight counting us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and fractional counting) to show how paper counts and citation counts and the subsequent university ranks were affected by counting method selection. The counting was based on the 1988–2008 physics papers records indexed in ISI WoS. We also observed how paper and citation counts were inflated by whole count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unting methods affected the universities in the middle range more than those in the upper or lower ranges. Citation counts were also more affected than paper coun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ankings generated from whole counting and those from the other methods were low or negative in the middle ranges.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is study concluded that straight counting and fractional counting were better choices for paper count and citation count in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research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对学术论文引用预测影响因素和预测方法进行梳理,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发展方向。[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研法,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预测影响因素和预测方法的相关内容和特点。[结果/结论] 现有影响因素指标繁多,无统一标准;预测方法理论基础薄弱;引文预测动态性研究不足;预测模型通用性受限。未来应加强引文预测的理论研究、加强传统文献计量和替代计量的结合、加强自然语言处理的深度应用、建立统一的基线标准、构建更加精准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5.
��[Purpose/significa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ediction methods of academic paper citation,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Method/process] This paper used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o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cademic paper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ummarized the relevant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ediction methods.[Result/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indicator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but there is no unified selection criteria.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rediction methods is weak. The research on dynamics of citation prediction is insufficient. The generality of prediction models is limited.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citation prediction methods,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bibliometrics and alternative metrics, the deep application of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establish a unified baseline standard, a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 model.  相似文献   

16.
Greater collaboration generally produces higher category normalised citation impact (CNCI) and more influential science. Cit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articles are known, but obscured in analyses of countries’ CNCIs, compromising evaluation insights. Here, we address this problem by deconstructing and distinguish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types to explore differences in article citation rates between collaboration type and countries. Using Web of Science article data covering 2009–2018, we find that individual country citation and CNCI profiles vary significantly between collaboration types (e.g., domestic single institution and international bilateral) and credit counting methods (full and fractional). The ‘boosting’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s greatest where total research capacity is smallest, which could mislead interpretation of performance for policy and management purposes. By incorporating collaboration type into the CNCI calculation, we define a new metric labelled Collab-CNCI. This can account for collaboration effects without presuming credit (as fractional counting does). We recommend that analysts should: (1) partition all article datasets so that citation counts can be normalised by collaboration type (Collab-CNCI) to enable improved interpretation for research policy and management; and (2) consider filtering out smaller entities from multinational and multi-institutional analyses where their inclusion is likely to obscure interpretation.  相似文献   

17.
刘红煦  王铮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6):102-110
[目的/意义]为了探讨在学科论文评价上,Altmetrics指标间的量度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试图通过已有测量数据构建基于Altmetrics的文献综合评价模型,为评价数据的使用和重用创建新的度量标准。[方法/过程]获取PLoS ALMs上土木工程学科2009年至2016年发表的全部文章的Altmetrics指标,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将15个原始指标划分到4个主成分,得到适用于具体学科的Altmetrics评价指标体系,并对Altmetrics的单一指标与综合评价指标进行相关度分析,采用"公平性测试"方法探索时间对论文评价相关度的差异。[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采用"公平性测试"方法消除时间影响后,引用指标相关性上升,而与社交媒体传播相关的指标有所下降,但Twitter指标不降反增,且始终与F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合理预测科研领域的潜在合作关系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科研产出效率。从科研网络出发的潜在合作预测研究日益增长,需要系统总结。[方法/过程]在CNKI和Web of Science中检索并筛选出基于科研网络的潜在合作关系预测方法的研究,从年发文量、期刊分布对目标文献集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内容分析法,梳理出预测潜在合作关系的一般流程,描述步骤中的方法。[结果/结论]潜在合作关系预测一般流程为网络构建、特征提取与表示、合作预测和预测结果评价,其中构建的网络可分为同质网络、异质网络和二分网络,特征提取和表示可分为节点内容特征和网络结构特征,合作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基于相似性的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预测结果评价的指标为AUC、Precision和Ranking Score;现有方法的局限性启示了未来潜在合作关系预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齐燕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3):97-105
[目的/意义] 对科学研究成果与专利技术创新之间知识扩散和交叉融合发展态势的剖析,是学科领域布局、研发投入及科技资源配置等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现有研究的测度指标未能详尽反映科技关联关系的特征及演变规律,通过设计新的指标,提出聚焦演变态势分析的领域科技关联关系测度指标及方法。[方法/过程] 通过对现有测度指标进行分析归纳,将单一的科学关联度和/或关联时滞指标扩展为紧密性、时效性、多样性三个方面分层次的测量指标,从而较全面地揭示和发现科技关联的程度及特征规律。[结果/结论] 利用本文构建的测度指标对HCV研究领域进行了计算和讨论,揭示出了该领域科技关联发展态势,并体现了新指标在测度维度系统性上的优势以及其结论对专利技术研发活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无处不在的网络舆情信息深深影响甚至误导网络受众,探讨揭示网络舆情观点的方法,旨在拓展用户的认知深度和广度,提高大众对舆论的辨识能力。[方法/过程]从技术上对比分析观点提取方法间的差异,从认知上阐释网络舆论平台的群体智慧和受众个体的认知过程,进而明确LDA主题模型提取舆情观点的优势及路径。[结果/结论]结合舆论主题和情感因素,基于LDA的网络舆情观点提取,可从海量评论中判定深度评论,摘取主要观点,借助群众智慧,有效拓展个体思想和认知,为从大规模舆情中有序呈现受众观点提供新路径,也为舆情监测与疏导提供切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