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散文包     
幼儿和老人被作者称为“人生的两极”,二者相距很远,相差很大,但作者却独具慧眼,发现了二者的许多相同之处:脚步都蹒跚不稳;都没有或仅有几颗牙齿;都很脆弱,需要扶持:喜欢发出口齿不清的喃喃自语;情感都易外露;一样纯粹、透明,有如净水……这篇散文由表及里地展现了人生两极的共性,由此归结出“孩子和老人都是我们的师长。”  相似文献   

2.
人生的两极     
人生的两极———幼儿和老人有极其相近之处:脚步都蹒跚不稳,都没有或仅有几颗牙齿,且刚出生的婴儿也是一脸褶皱,毛发稀疏。他们都很脆弱,需要扶持,喜欢发出口齿不清的喃喃自语;甚至孩子和老人情感都易外露,为芝麻绿豆大的事执著得令  相似文献   

3.
人生的两极     
人生的两极——幼儿和老人有极其相近之处:脚步都蹒跚不稳,都没有或仅有几颗牙齿,且刚出生的婴儿也是一脸褶皱,毛发稀疏。他们都很脆弱.需要扶持,喜欢发出口齿不清的喃喃自语;甚至孩子和老人情感都易外露,为芝麻绿豆大的事执著得令人发笑。  相似文献   

4.
《父母必读》2022,(3):46-49
<正>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有广阔的未来,但孩子未来的人生方向,是基于成长轨迹中家风家教的影响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依靠,也是孩子人生方向最初的设定者。《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的初衷很明确—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本法。这是在告诉父母怎么教孩子,也在告诉社会怎么帮父母。  相似文献   

5.
“隔代教育”并不是一个很新的话题,但它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由于各种原因,有一些孩子是同隔辈的老人一起生活的。因此,做父母的很怕老人会“惯”孩子,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可否认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也有相当多的老人用他们的爱心、耐心以及丰富的人生经验对孙子辈的孩子给予了很好的教育,在此我们选发几篇有关稿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我很幸运,房东碰巧是有钱人。我们住着房东长子的房子,与房东老人同住一个院子。两个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替我看过孩子,老太太下地干活的时候,我也常常带孩子们去帮忙。每天频频和老人家打交道,在朝夕相处间建立了很亲密的关系。在愉快相处中,我很幸运地从老人身上学到了很重要的人生道理。房东老先生前两年身体垮了,现在住在老人院,家里只剩下老太太一个人。想到老人一个人不方便,我做了好吃的东西,都要送一碗给老太太。  相似文献   

7.
老人见多识广的平和心态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就是他们的育儿绝招!尽管有时候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却能在孩子身上显现奇迹。  相似文献   

8.
机智退狼     
<正>一个夏天的上午,一个小男孩在树边割草时被两只狼围困了。两狼一前一后,虎视眈眈。男孩很害怕,他想求救,但他知道,此时村里的青壮年男女都下到田里干活去了,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如果喊"狼来了",喊破喉咙他们也不敢出来。孩子危急中大声喊了另一句话。结果,村子里的老人和孩子闻声都向村子边  相似文献   

9.
我们这里的农村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到城中务工,把孩子留在农村,交给父母照管。现在的农村和过去也不同了,孩子小,爷爷奶奶都很溺爱。每天将孩子圈在屋子里,决不放孩子外出一步,孩子只能在屋子里玩一玩玩具,看看电视。千万别忘了这段人生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也是最易受到影响的一个阶段。老人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之间就教会了孩子一些东西。负责监管孩子这些农村老人的知识面窄,他们那个年代教育自己儿女的方法就是放任孩子到野外自由,或  相似文献   

10.
正学会关心别人"一方面我们教孩子要尊重老人,另一方面老人却在伺候孩子;一方面我们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人、服从规则,另一方面,在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依然唯我独尊;我们嘴上告诉孩子要艰苦朴素,但在行为方式上,还在给孩子买很多奢侈品。"于丹在一次演讲中直言:我们都懂得"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往往很混乱。"言传不如身教",相对于行为的强大,思想和语言往往是苍白的。于丹的女儿也是独生女,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三世同堂的家庭里,多数年轻父母因工作繁忙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种隔代看护很容易造成“厚小薄老”的现象。年轻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老人稍不顺孩子的心意,孩子又哭又闹,夫妻俩就可能会埋怨老人;对孩子的所有要求无条件满足,但对老人的需求却疏于过问;初为父母,难免会在感情和物质上投入太多,甚至以牺牲自我和老人为前提,这样会让老人缺乏价值感。由于两代人的观念差异,父母可能会忽略老人在教育孩子时的观点,一味  相似文献   

12.
一个孩子长大后成为作家,可能只是偶然,但跟他的少年经验、人生际遇,跟他对少年时代的记忆是否深刻,跟他表达的意愿是否强烈,都很有关系。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变成一名作家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人父母者常说这样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人生比作赛跑,很形象,也不无道理。但人生并不等同于赛跑,至少不等同于短跑——跑了十秒八秒,就要冲刺,决定胜负。如果一定要用赛跑来比喻的话,那么人生更像一场旷日持久  相似文献   

14.
思念     
<正>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好像很喜欢邻座那个长头发的女孩,常常提起她。每次一讲到她的种种琐事时,你都可以看到他眼睛发亮,开心到藏不住笑容的样子。他的爸妈都不忍说破,因为他们知道不经意的玩笑都可能给这年纪的孩子带来巨大的羞怒,甚至因而阻断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对异性那么单纯而洁净的思慕。双方家长在校庆时孩子们的表演场合里见了  相似文献   

15.
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他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相似文献   

16.
邻家老者每周都要做两次杂面菜糠窝窝给孙子吃,并作为家规坚持执行;另外,每逢寒暑假,他还把上学的孙子和外孙送到乡下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让孩子尝尝汗珠子摔八瓣的艰辛。在丰衣足食的今天,老者给孩子找点苦吃,让孩子增加一点苦的记忆和磨炼,笔者觉得邻家老人的做法不失为培养教育孩子的明智之举。疼爱子女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怎么个疼爱法却大有学问。俗话说,庭院里养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人的一生不可能都在父母的“羽翼”下度过,生活中的坎坎坷坷在所难免。让孩子从小吃一点苦,将来才会具有面对复杂人生的能力。如果对孩子过于…  相似文献   

17.
《少年儿童研究》2012,(2):56-57
儿子8岁,读小学2年级,是那种家里横的孩子。因为他这一辈就他一个男孩,老人比较娇惯,所以这孩子在家脾气特别大,说一不二的。但在学校又很懦弱,连一些小女孩都呵斥他。这两种情况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但又无计可施。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相似文献   

18.
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观点,社会上曾有过讨论。有人认为,人生是一场长跑,教育不要太急功近利,学校和家长对教育、对孩子都要有平常心。这话,听起来有理,说起来也轻巧,但未必能纾解家长的教育焦虑,未必能阻止家长给孩子过度补习,未必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常识和现实都告诉人们,尽管人生是长跑,但起跑也很重要,人生充满竞争,有时一步跟不上,往往步步跟不上。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考验     
《高中生之友》2013,(10):45-45
如果现在我告诉你:你其实是个幸运的孩子。你会不会觉得很可笑?那么想想今年早些时候,不幸在大雨中落入下水井而失去生命的湖南女孩;想想在6月甘肃地震中罹难的那些孩子。我无法知道你具体遭遇了什么。但我想要你知道,你虽然遇到了不幸,但一定不是最糟的一个,你还有生命,还有希望,还有无数种创造美好人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一些年轻父母工作繁忙,孩子多由老人照顾。心理学家季霍米洛娃发现,与由父母带大的孩子相比,由老人带大的孩子,其创造力会高出40%,但智力却低10%。这种看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