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着独特的学科魅力。要让学生尽情领略学科美景,道德与法治教师就需要做一名推窗之人。一名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妥善处理好学科"有意义"与"有意思"的关系;能左手理性,右手感性,彰显心中自信;能让人倍感温暖而又获取力量。我是多么希望成为这样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呀!一、左手理性:千秋胜负在于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讲理的课。有道德、法律、心理、国情等内容,注重对"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进行理性价值观培育。课程关注学生成长,"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思想品德是学生必修科目之一,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三观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初中思想品德主要是由四个不同模块构成,分别为道德、法律、心理以及国情,这四个模块的内容均不相同,但彼此渗透,将道德教育贯穿在日常教学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渗透,把握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联系实际生活,充分探索法律模块中的道德价值,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在思想品德法律板块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润泽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感、促动学生践行道德和法律行为的德育课,是实施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学科核心目标,目标的达成具有渗透性和习得性。师生在合作体验中渗透情感,在情感体验中促进思维碰撞和价值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立足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通过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实现无痕的德育渗透功能。我市组织了《道德与法治》(人教版)教学研讨会,本文以秦老师执教的七年级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整体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与体验性,其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了解国情与国策、培养其思想品格。因此,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善于营造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有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促使其在真切的体验中获得直接的知识与感悟,加强道德内化,从而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高效性。本文旨在探讨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在日常教研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请某教师自选课题上一节展示课时,他们会首选道德与心理健康模块,对法律和国情模块则尽量避而远之。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纵坐标,融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法律和国情模块是思想品德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不能因其内容抽象性、理论性强就打退堂鼓。  相似文献   

6.
初中的学生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可以教学生懂得法律,了解法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影响着初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也从一定的角度说明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未能取得比较有效的结果。所以我国怎样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学生家长和老师比较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基础的法律知识,提高初中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只有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清单式教学内容常见于道德与法治学科之法律模块和国情模块。其以知识条目逐条罗列为特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但教师若以此为线索组织教学,平铺直叙,课堂就会略显无趣。因此,如何有序安排教学内容、活化课堂,成为此类课型设计的思考点。"形式先于内容,认同重于认识,经验优于故事",分别是笔者在探索该类课型设计时形成的课程组织观、课程目的观和课程方法观。现以《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框"公民基本义务"为例,探析清  相似文献   

9.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教材(以下简称苏人版教材)以成长中的我为主线,有机地整合了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等相关知识,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课程标准内容,注重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要部署,其中明确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基于这样的时代要求和大局目标,改革和完善现行思想品德课程法治模块势在必行。从初中学段课程设置看,法治教育主要被嵌入思想品德课程,与道德、心理健康、国情等模块并列交融,依照"我与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一我与国家和社会"的生活逻辑  相似文献   

11.
2021年秋季使用的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较之去年,有较大幅度的修改。修改后的教材,更充分体现了中央最新精神,内容更加科学完善,同时也便于师生以教材为切入点,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发展实际、国情国策、大政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自信自立自强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2.
杨敏 《教育》2024,(6):114-116
<正>法治意识的培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当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主题学习中,如果道德与法治课还是采取知识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就不可能在内心产生认同。因此,教学内容必需承载于一定情境中。  相似文献   

14.
张海峡 《甘肃教育》2021,(3):140-14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塑造正确的道德观、法治观为目标,注重品德、行为、思想、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德育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学习正确规范的思想道德、行为道德,引领学生崇高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品质,对学生的全面和谐成长影响重大。本文就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的渗透情况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进一步发展。现行苏人版教材分布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下表: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初中学生来讲,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极其特殊的课程:一是它能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选好人生方向;二是它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心理、法律、道德等都有所涉及。这种综合性是初中阶段其他任何学科所不具备的。因此,道德与法治课上好了,必然丰富多彩,是一种享受;上不好,就容易囿于理论教条,变成一种煎熬。为此,我做了种种尝试,将《人民日报》相关内容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素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法律部分内容在"心中有法"部分更加强调了法治思想的渗透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权利与义务"部分关于民事权利的表述更加规范严谨;"法律与秩序"部分把依法治国与公民的参与、责任联系起来,旨在强化学生的公民意识。基于新版课标的修改,在进行法律内容教学时要以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指导,以法律知识教学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为目标,将法律部分内容与道德、心理健康、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以落实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作为教学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优良家风文化建设中所包含的精神,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精神有着高度的契合,不仅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能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为此,教师将优良家教家风作为切入点,对其进行不断开发和挖掘,并将优良家教家风合理转换成教学资源,运用到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品德。另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弘扬和传承优良家风。本文从优良家教家风与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着手,探讨优良家教家风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并对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教材内容要求,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逐渐强化责任意识,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文章介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从开发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活动等方面,重点分析了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途径,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育人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增加学生对思想品德认识和提高自身的法律防范意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难以抑制,因此需要老师对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的自我抑制能力增强,增加学生的广泛认知,另外通过对学生有关法律的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让学生能够在潜意识里形成法律的观念,每当学生做一些违反法律的事时,头脑中将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呈现出来,然后放弃违法的想法,但是这些都需要老师采用互动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呈现,因此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广泛应用。但是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不容乐观,针对初中政治课堂现状,提出如何利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