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咏物是南宋词坛的重要题材,彼时,咏物词的涌现情势甚至已超过情爱词的创作,在选题创作等方面,为后世咏物词的书写提供了示范。史达祖以长于咏物蜚声词坛,元代陆辅之著《词旨》,将史达祖与周邦彦、姜夔、吴文英这几位词坛巨擘并举而称,拈出“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作为四家特点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2.
史达祖、王沂孙是南宋词坛的两位咏物圣手,他们的咏物词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相似和差异,本文着眼于二者题材选择、主体风格、艺术表现手法的比较分析,意在说明梅溪咏物词与碧山咏物词虽然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但二者也有交集,且都达到很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姜夔词被后人称为"白石体",具有"不惟清空,又且骚雅"的艺术特色。其"清空"的审美风格在词中主要表现为意象的清冷及意境的清旷;其"骚雅"的审美风格在词中则主要表现为咏物词皆有所寄托及用事的委婉含蓄。姜夔的"清空骚雅"为宋代词体风格注入新的美学思想,不仅迥异于前人,更对后世词的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姜夔是南宋词人的代表,其词题材广泛,涉及感时抒怀、咏物记游、交游酬赠等,但关于姜夔词中的爱国情怀却始终存在一定争议。近现代以来,姜夔的爱国之思、淑世情怀已经逐渐被专家和读者认可,然而关于其爱国词作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拟从姜夔爱国词的艺术手法、章法结构、创作意图三个方面,分析其爱国情怀之所以含蓄隐晦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苏轼在宋代咏物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的咏物词数量颇丰,质量颇高,涉及内容之宽泛,艺术构思之精妙,都是可圈可点的.本文拟借"灵气"一说来探讨苏轼的咏物词,认为苏轼于咏物词史上的开拓之功其实是其灵气使之然.分别从万物静观皆自得的观照方式、其身与竹化的创作本体论和雅俗圆融的内容旨趣三方面,探讨苏轼咏物词作的创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史达祖的《梅溪词》被姜夔称为"有李长吉之韵"。这一说法被历代词人广泛引述并表示肯定。"有李长吉之韵"是梅溪词在意味和风格上学习李贺的结果,并表现在"意在言外"和"警迈"两个方面。这种现象可以从梅溪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找到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姜夔词的风格是点到即可,留有余地,绝不和盘托出。他所写出来的内容(指文字的)与所写的事物或抒发的情感之间总有一种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距离。这也是他向诗借鉴艺术表现手法的结果,即隐晦其旨、含蓄其意,不着一字,最得风流。本文以姜夔的写景抒情词、恋情词、咏物词三种题材的作品为例论述了姜夔词的距离感。  相似文献   

8.
就史达祖、高观国的词作了比较,认为二人的咏物词旗鼓相当,咏怀词高观国比史达祖略输一筹,恋情词高远不如史.其词都重视句法,并趋于苦吟.  相似文献   

9.
《乐府补题》的出现,标志着咏物词的发展已经进入较为完备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张翥以贯通南北的词学视野,转益多师式的创作姿态,主动回归姜夔的咏物传统,从而成为元代咏物词创作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0.
<乐府补题>的出现,标志着咏物词的发展已经进入较为完备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张翥以贯通南北的词学视野,转益多师式的创作姿态,主动回归姜夔的咏物传统,从而成为元代咏物词创作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1.
咏物是宋词的重要题材,张炎总结咏物词之最高艺术境界为"不留滞于物"。凡臻于这一境界的咏物词作,皆于描摹物象之外寄托着更深的意蕴,形成物象层与意蕴层相互叠映的多重文本空间结构。苏轼的"人格化"咏物,是于咏物词中打造多重结构文本空间之滥觞。周邦彦借咏物词抒发身世之感,并创造出"勾勒"手法,使咏物词的多重文本空间结构更加分明。南宋咏物词则继承了北宋的艺术资源,并继续深化多重文本空间结构的艺术造诣。辛弃疾创作咏物词,能够娴熟运用周邦彦的"勾勒"手法,而姜夔将物象空间转化为意象空间,转换了所咏之物与意蕴寄托的虚实关系,从而达到"不留滞于物"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艳情和咏物是词体发展中最重要的两种创作类型,在南宋时呈现出交融的创作态势,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艳笔来咏物,主要体现在咏花之作中。二是借咏物抒发艳情。这类词在表达男女之情尤其是相思离别时,并不直接用艳语而是借咏物来传达,以姜夔咏梅、咏柳词最为典型。三是咏物与艳情交叉重叠。这类词以艳笔咏女性身体、女性物品,或所咏之物与女性活动不可分割。艳情与咏物互相交融的创作倾向,不仅是词体本色特质的反映,同时也是词体雅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3.
词本为艳科。苏轼提出"以诗为词"的创作理论,用写诗的态度填词,将词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引入词的领域。晁补之,宋代词人,山东巨野县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词力追苏轼,扩展了词的题材,创作了较多的咏物词。但其咏物词随着人生际遇的变化,风格也在转变之中。早年其咏物词多为应答酬唱之作,后来随着宦海的沉浮,其咏物词便兼具有了抒怀和言志的特点。他的咏物词格调较高,沉咽刚劲,成为北宋咏物词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杨无咎是南宋词人,其咏物词代表了其词作的最高成就。词人通过咏物来抒发情感怀抱,赋予其咏物词更多的内涵;词人灵活运用了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语言清新雅致,词风清丽工整,在南宋咏物词史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王之荣 《学语文》2007,(4):3-33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姜夔一生填写了不少与合肥有关的诗词,其中《淡黄柳·空城晓角》(见卷首)是词人在合肥抒发客中情怀之作。以下,我们便从词人的创作心态、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此词在词史上的模式意义等方面予以分析,以改变历来在这首  相似文献   

16.
姜夔词创作生涯分期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夔词的创作生涯可分三期。初入江湖和热恋期姜夔创作《扬州慢》,后十年间无词作传世,可能是人为所致;广交游和情事浮沉期是姜夔词创作的丰收期,"清空"和"骚雅"是其主导风格;心绪总结期姜夔词风略有变化,清空之外,别具旷达豪阔的意味。  相似文献   

17.
《暗香》.《疏影》二词是姜夔咏物词中之翘首,同时也是历代关于咪梅题材不可多得的作品。前人对此二词评价甚高。然历来的研究者们对其闪光之处却又有诸多的争论,今从姜夔词作的整体风格入手,重新对《暗香》、《疏影》二词的闪光点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8.
吴文英,号梦窗,南宋后期著名词人,与辛弃疾、姜夔齐名,被誉为"南宋三大家".他善于汲取前人的艺术经验而又另辟蹊径,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与独特的创作风格.文章从感知方式、结构形式及审美功能等方面对其"炼词炼句"的艺术手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是宋代最著名的词人,其咏物词极具特色.本文认为,稼轩以咏物词为"陶写之具",以"气"使物,不同于宋代咏物词审美理想;基于这一审美理想,稼轩咏物词取"俯瞰式"创作姿态,极大地拓展了咏物词的情志内涵,并在具体艺术表现手法上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 ,诗词兼擅 ,《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 ,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姜夔以其诗学观为指导 ,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 ,同时也带来若干不足。把握姜夔诗学观及其对词创作产生的多重影响 ,有助于深入理解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词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