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我国优秀跳马选手程菲完成的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900°和踺子转体180°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540°两个高难度跳马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比较了这两个高难动作在踏跳、推手和第二腾空等几个关键技术环节的运动学特征,从中分析出两个动作在这几个关键技术环节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为我国年轻运动员发展和改进这两个高难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跆拳道男子选手前旋踢动作的得分能力,而实施的对于优秀选手和非优秀选手在前旋踢动作时的人体力学比较分析。为此,通过对动作的所用时间、身体分段角度、身体重心的变位和速度、脚的脚尖速度、躯干的扭转角度、上身的前后倾斜角度、地面反力、肌电图等的变因分析,不但预防了较量选手和指导者的伤害,而且也提出了通过被定量化的腿法动作而提高更有效率的得分方法。  相似文献   

3.
运用三维运动学法对中国体操女子集训队员--杨亚红和王湉湉的跳马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540°的动作进行了对比性技术分析,并针对二人动作完成的情况进行了技术性诊断.以期对我国跳马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540°动作的训练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维高速摄像技术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对后旋踢技术身体重心移动、动作所用时间、踝关节角度、膝关节角度和髋关节角度的运动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踢击腿在离地瞬间身体重心要快速向回旋方向移动;踢击腿膝关节最大程度弯曲,以缩短动作时间、加快踢击速度;踢击腿髋关节只有最大程度地弯曲,弯曲的膝关节才能快速展开;踢击腿的髋关节最大程度弯曲再打开时,踝关节能快速鞭打;支撑腿弯曲后在踢击腿踢出的瞬间,髋关节开始伸展,将对打击高度产生影响;踢击腿膝关节和髋关节最大程度弯曲时能增加击打力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我国优秀跳马选手在跳马比赛器材改变后所完成的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720°的运动学规律与技术特点,对于促进该类动作的发展,提高我国女子跳马技术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第29届奥运会男子跆拳道技战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2008奥运会男子跆拳道比赛得分技战术运用情况的现场观察和资料统计,分析、总结当前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专项技战术特点:当前国际跆拳道比赛中采用左实战势进行对抗得分的技战术明显高于右实战势,但具备左右两侧实战势对抗能力的运动员中优秀选手居多,具备两侧实战势可增加比赛中的战术使用,对比赛取胜更加有利;横踢得分比例降低,其它技术的得分比例增加,右前横踢是弱点技术;后横踢在各战术中的得分数量较为均衡,前横踢主要在垫步进攻和滑步反击时使用并得分,后踢主要以迎击得分为主,击头得分在本次比赛中大部分使用了进攻战术。  相似文献   

7.
崇玮单杠直体720°旋下技术运动学特征诊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法、影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影响单杠直体720°旋下动作完成情况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振浪、撒手瞬间、空翻转体、落地等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定量描述,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此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录像解析数据为依据,对2005年十运会上崇玮、肖钦、梁富亮单杠直体720°旋下动作完成情况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振浪、撒手瞬间、空翻转体、落地等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定量研究,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此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跆拳道大级别运动员单个技术运用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认为:国内比赛单个技术的运用次数和成功率均低于国际比赛;横踢和下劈是国内比赛的常用单个技术,而横踢和双飞踢技术是国际比赛的常用单个技术;国内比赛后踢运用率高于国际比赛的水平,而后旋和旋风踢均低于国际水平.建议今后应该加强技术细节的训练,提高动作质量,提高抗失分能力,加大勾踢和推踢技术训练的比重.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方法,对伦敦奥运周期优秀运动员自由体操决赛成套动作的动作组别、难度选择和连接加分等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的难度选择系列包括“前直540°”、“前直720°”、“后直900°”、“后直1080°”和“后跳180°接前团两周”等为主干难度动作;“马纳2秒-起倒立2秒”、“前直900°”、“前屈两周”、“后团720°旋”和“直体托马斯”等为优势难度动作;“前直两周”、“后直1440°”、“后团1080°旋”等为精品难度动作。难度连接主要以“C+D或D+C”为主流的“回笼”串,向前空翻转体与向后空翻转体的难度动作的连接占主导。成套动作的编排结构主要以“向后的技巧优势模式”、“向前的技巧优势模式”为主流编排,而“混合模式”模式具有一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揭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李娅创新的高低杠向后大回环后空翻转体180°接屈体前空翻转体180°下,即"李娅空翻下"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完善该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跳马世界冠军、我国优秀运动员李小鹏完成的跳马踺子转体180°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900°的运动学规律与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发展此类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三维高速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对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三名中外优秀选手四号位强攻扣球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外女排选手都采用并步两脚依次蹬地起跳方式,中国选手起跳时间长、外国选手起跳时间短,起跳时间越短扣球成功率越高。扣球是以转体、伸肩和收腹带动挥臂击球的三维动作构成,转体和伸肩动作对扣球具有重要作用,击球瞬间肘关节呈146°左右稍屈肘能充分发挥前臂内旋加速功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生物力学原理与方法,以中国跆拳道国家队4名主力队员为研究对象,对跆拳道连接速度最快的双飞踢技术进行运动学特征的研究,综合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部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准备阶段应采用灵活的步法来调整进攻姿势避免肌肉僵硬,以确保进攻动作的质量。起跳时加大上肢摆动速度以保证获得较大扭转力,左腿摆动幅度不易过大,右脚不能蹬转,左腿到达最高点后,带动右腿离地。左膝关节保持一定角度外展下压,落地后迅速支撑,依靠右髋内旋产生横向鞭打力,同侧手臂伸直下压于体侧,异侧手臂屈肘制动于胸前保持上体前压。攻击完成时,上肢前压加速髋部的伸展,右脚直接下落,缩短重心平移距离。在揭示各环节技术特点及运动学规律的同时,丰富和完善了跆拳道动作连接技术理论,为科学指导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三维运动学法对中国体操女子集训队员——杨亚红和王湉湉的跳马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540°的动作进行了对比性技术分析,并针对二人动作完成的情况进行了技术性诊断。以期对我国跳马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540°动作的训练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冯单杠直体后空翻转体360°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冯喆完成的单杠直体后空翻转体360°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改进和发展此类型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揭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滕海滨完成的双杠向后大回环转体360°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该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冯喆单杠直体后空翻转体360°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冯拮完成的单杠直体后空翻转体360°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改进和发展此类型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摘要:在网球的基本技术中,正手被视为发球后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测量等研究方法针对国内12名男子网球选手正手击球技术的特征展开研究,重点了解与击球技术动作相关的关节角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等运动学特征,旨在揭示不同水平选手技术动作的差异,并进一步认识影响正手击球速度的核心要素。结果表明与一般水平选手相比,优秀选手在正手击球瞬间表现出更快的拍头水平速度和更快的肩部水平速度,但在躯干转动的角速度上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不考虑组别的情况下,击球时过程中选手的肩、髋、球拍的转动角差异很大,说明考虑标准化的技术动作并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跆拳道女子-49 kg级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为前期研究的基础,针对我国选手主要的6个国家的6名对手,在2011年世锦赛、2012年世界区及各洲区资格赛、伦敦奥运会上的临场技术运用情况,对其交手回合进行采集和分类,对该级别技术发展趋势和动向进行观察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1)跆拳道女子-49 kg级选手主要对手以左实战式的技战术应用能力较强,且左开式和右开式的整体竞技能力较为均衡。个别选手左、右实战式均具备较强的对抗能力。2)跆拳道女子-49 kg级选手主要对手在比赛中常用技术依次为横踢、推踢、下劈技术,横踢技术比例使用情况高于国际比赛平均值,且前横踢技术的使用比例上升趋势明显。3)从得分技术的使用来看,跆拳道女子-49 kg级选手主要对手前横踢技术得分能力较强,侧踢技术成为新的得分技术关注点。4)下劈和横踢是主要的击头得分手段,且出现围绕此2项技术的变换技术,成为该级别击头技术新的趋向。为不断适应当前世界跆拳道技术发展变化的特征,继续保持我国在跆拳道女子-49 kg级上的优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