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散打比赛中运动员完成“特长”技术讲究的是动作的效果,能击中或摔倒对手,让自己有效得分,同时尽可能防止对手得分,目的是克敌制胜。所以,在武术散打运动员“特长”技术的教学训练中,应着重培养运动员在激烈的实战对抗条件下运用“特长”技术动作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提高其“特长”技术运用的成功率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足球运动员在运动中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和效果,受到自身身体稳度的影响。保持身体平衡和有意识冲破平衡都是为了达到高质量完成技术动作和有效战术目的。本文着重从理论上探讨人体重心与稳度关系变化对足球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防守反击技术在武术散打训练中实用性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散打比赛防守反击技术的实战性表现形式以及影响防守反击技术的发挥因素,如何更好地使散打防守反击技术在比赛中得以运用,使之更具实战性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散打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心理素质、实战经验对散打防守反击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加强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动作和实战训练;注重战术思想的培养;注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摄像解析法及试验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套路、散打运动员出拳时间进行试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武术套路、散打运动员出拳平均反应时间分别为0.251秒、0.174秒。武术套路、散打运动员出拳平均预动时间分别为0.392秒、0.476秒。测试中武术散打运动员反映时间占据优势,而武术套路运动员预动时间短,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拳到达预定位置。从发生动作反应开始到最后击中目标,武术套路运动员与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原地出拳项目测试中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进步出拳项目测试中差异具有显著性,武术散打运动员全部完成动作所用时间较短。换言之,在实战条件下,武术散打运动员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5.
平衡能力在三级跳远技术中是很重要的,运动员要想获得好成绩,必须合理地完成技术动作,也就是需要掌握专项动作的平衡能力,优秀运动员在助跑、单腿跳、跨步跳和跳跃各个阶段中,身体重心变化波动很小,重心波动小将有利于水平速度更好的保持向前,从而创造优异成绩。建议:增加人体躯干部位核心肌肉群的练习,有针对性地转换训练手段,能更准确有效地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散打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散打竞赛规则的修改,在运动员实战能力和身体素质训练水平逐渐接近的情况下,散打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靠单个技术动作已经很难战胜对手,而擅长组合动作的运动员往往能够发挥出较强的技术水平从而赢得比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并结合运动实践,对散打运动中拳腿组合训练的计划和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提高了散打运动的整体技术水平,推动散打运动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场观察和录象解析,对2003年全国男子散打锦标赛(个人赛)10个级别前8名共70场比赛的运动员运用拳、腿、摔技术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的技术向着简单实用、快速连贯、摔法新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了基本技术不全面,重击能力与抗击打能力不强的弱点。文章提出,为了推动散打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运动员技术动作组合能力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打击力和抗击打能力以及加大技术动作创新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男子散打技术运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踢、打、摔是散打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良好的技术运用和高质量的技击效果是比赛获胜的关键.现阶段我国男子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技术得分困难,动作效果差.通过对第10届全运会武术散打比赛录像的观察,了解运动员的技术运用情况,记录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寻找对策,为散打运动技术的有效得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高校散打运动员的竞赛技术运用水平,文章采用观摩、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吉首大学散打运动员进行研究。结果认为,吉首大学散打运动员竞赛腿法运用特点为腿法的得分较高,但也从中表现出腿法在竞赛过程中使用太过于单一,主要以鞭腿为主。拳法的运用特点为直拳和摆拳的使用率和成功率最高,勾拳位略低,这也充分展示出吉首大学散打运动员在近距离作战时拳法比较薄弱。摔法的运用特点为,接腿摔的技术使用较高,但是在贴身摔时,运动员的运用和成功率较低。影响吉首大学散打运动员技术形成的因素主要有运动员个性因素、训练经历、身体素质、战术意识。文章提出了提高散打运动员在训练当中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应加强条件反应实战的练习、组织有效的交流比赛,增加战术运用实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观察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3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中女子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现:国际女子散打比赛中冲拳和贯拳是重要的进攻技术,鞭腿和侧踹腿是重要的得分技术,而摔法技术是致胜的关键;国外女子运动员侧踹腿技术和摔法技术运用的意识、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均逊色于国内选手。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女子散打运动员踢、打、摔技术之间的互补能力训练,强化技术特长,以不断提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促进国内外女子散打运动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脚背内侧踢球摆动腿的运动学与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脚背内侧踢球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与肌电信号特征,运用三维录像解析与肌电信号特征分析对其摆动腿的摆动同步研究发现,摆动腿后摆幅度大小主要取决于摆动腿的蹬伸程度,在摆动腿前摆时,股后肌群出现强烈放电现象,其主要作用是对关节的固定和控制作用,达到踢球力量与精度的统一。此外,摆动腿前摆时,肌肉的激活与失活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脚触球时踝关节的固定程度对踢球精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视频分析、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制胜得分技术的视角,对新规则使用下2018年和2019年的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冠军总决赛的女子决赛视频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女子跆拳道比赛应用制胜得分技术有一系列规律性特征:在正向制胜得分技术应用中,1分直拳技术使用频次明显增多,2分腿法踢击躯干技术应用次数显著回升,3分击头技术运用数量持续上升;在提高分值激励下,4分旋转技术踢击躯干制胜得分次数明显增长,5分旋转技术击头制胜得分能力有所提升;推+踢、变线、拳腿等组合技术运用能力增强;不同级别制胜得分技术应用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散打是一项新兴的融拳法、腿法与摔法为一体的武术搏斗运动项目,它具有对抗性强、运动强度大、动作变化多、实用性强等特点。散打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塑造形体,锻炼品质,磨炼意志,还可以促进身心发展,提高生理心理承受能力,成为人们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但散打运动损伤的发生却限制了该项运动的普及与开展,文章对散打项目的运动损伤特点、成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为散打运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视频分析、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制胜得分技术的视角,对新规则使用下2018年和2019年的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冠军总决赛的女子决赛视频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女子跆拳道比赛应用制胜得分技术有一系列规律性特征:在正向制胜得分技术应用中,1分直拳技术使用频次明显增多,2分腿法踢击躯干技术应用次数显著回升,3分击头技术运用数量持续上升;在提高分值激励下,4分旋转技术踢击躯干制胜得分次数明显增长,5分旋转技术击头制胜得分能力有所提升;推+踢、变线、拳腿等组合技术运用能力增强;不同级别制胜得分技术应用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排球比赛中运用脚击球的现状分析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录像观察统计法,对世界重大排球比赛中脚击球运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新规则执行以来的两年时间里,脚击球运用的次数很少,并从理论上探讨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及在比赛中可能运用脚击球的范围和技术特点。此外还通过实验研究对运用脚击球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在跆拳道比赛中横踢技术最为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跆拳道横踢技术的动作特点是快速有力且较易使用。而上肢的运动在跆拳道的横踢中主要是摆动,这种摆动除了起平衡作用外,再就是有利于躯干的扭转。研究中应用不需人工识别关节点的红外光点高速测试方法获取横踢动作中上肢运动的运动学数据,通过运动学的分析揭示跆拳道横踢动作中上肢的空间运动规律和特征,并通过分析这些运动学特征,探讨上肢的运动对跆拳道横踢动作质量的影响。以期对跆拳道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方法整理分析《水浒传》中的相扑高手及其社会分层,并对相扑技术和规则做了系统挖掘,主要结论:《水浒传》中的相扑高手众多,既有男性也有女性,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相扑活动普及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水浒传》中的相扑技术既有以勇猛取胜的也有以巧取胜的,与现代相扑不同的是允许拳击和脚踢。《水浒传》中描写的燕青打擂是比较正式的相扑比赛,有一套严格完整的场地、服饰及比赛规则,其它的相扑基本都是相扑双方因矛盾而产生的争斗,甚至是性命相搏,只是把相扑作为一种格斗技巧,不遵循一般的规则。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8名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游泳运动学院的一级游泳运动员进行陆上瑞士球核心训练和水中瑞士球核心训练,探讨水中瑞士球训练对优秀游泳运动员核心稳定性和运动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8周陆上和水中瑞士球训练均能显著提高优秀游泳运动员躯干力量、背肌耐力和身体平衡性,改善运动员陆上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进而改善游泳运动员力量传导的效率,促进躯干和上下肢之间力量的有效转移,提升打腿和划手的效果,提高50 m自由泳运动表现;两种训练对运动员柔韧性和功能性表现无显著影响;水中瑞士球训练对各测试的提升幅度和RPE强度上均高于陆上瑞士球训练,且水中瑞士球训练手段可以更有效提高游泳运动员的50 m自由泳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19.
Weassessed the net forces created when towing swimmers while gliding and kicking underwater to establish an appropriate speed for initiating underwater kicking, and the most effective gliding position and kicking technique to be applied after a turn. Sixteen experienced male swimmers of similar body shape were towed by a motorized winch and pulley system. A load cell measured net force (propulsive force - drag force) at speeds of 1.6, 1.9, 2.2, 2.5 and 3.1 m· s-1 . At each speed, the swimmers performed a prone streamline glide, a lateral streamline glide, a prone freestyle kick, a prone dolphin kick and a lateral dolphin kick. A two-way repeated-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liding and kicking conditions at different speed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an optimal range of speeds (1.9 to 2.2 m· s-1 ) at which to begin underwater kicking to prevent energy loss from excessive active dra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prone and lateral streamline glide positions or between the three underwater kicking techniques. Therefore, there appears to be no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using one streamlining technique over another or in using one kicking style over another.  相似文献   

20.
对初学者来说,根据运动机能迁移规律,已掌握了的技能对于新技能的形成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能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在足球教学实践中,脚内侧踢球与正脚背踢球,哪一个动作先学一直是讨论着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三所高校足球普、专修课的调查统计,表明脚内侧踢球的技术难度大于正脚背踢球。因此,对初学者应该先教正脚背后教脚内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