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认识圆的周长1.创设情境微机演示两只小兔在跑步。红兔沿着正方形路线跑 ,蓝兔沿着圆形路线跑。2.迁移类推(1)要求红兔所跑的路程 ,就是求什么?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2)要求蓝兔所跑的路程 ,(板书课题 :圆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呢?(3)圆是由一条什么线围成的?围成圆的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谁能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呢?(板书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3.实际感知请学生拿起圆形纸片 ,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圆片的周长。【点评 :新课的引入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问题情境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  相似文献   

2.
韩绍荣 《成才之路》2009,(11):59-60
一、多媒体演示,激发兴趣 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一个圆在直尺上滚动,自己动手操作测出结果,将每一次演练操作所获得的数据填入有关“实验数据表”内,让直径不同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集中表示出来。经过观察讨论、计算分析。许多学生都发现:圆的直径增大(或缩小),圆的周长也随着增大(或缩小),圆的周长随着直径的变化而变化,且这一变化有一定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当教师引出圆周率概念后,学生对圆的直径、圆周率及周长的内在联系一目了然,通过比较后很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3.
圆的周长”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掌握圆周长的概念,通过圆周长的测量,揭示圆周长计算公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时,要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参与探索的有效度。   一、类比迁移,主动获取圆周长的概念   课始,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两只老鼠跑步情形 (如图示 ): A鼠沿着正方形周长跑, B鼠沿着圆周长跑。问: A鼠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 ?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 ?(板书:围成 )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B鼠所跑的路程实际上是圆的什么 ?(板书:…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教学过程】一、多元感知,建立概念1.自主提问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周长。关于周长,你有什么数学问题?预设:什么是周长?哪里有周长?周长有什么用?2.激活经验师:认真观察这位新朋友,它的第一个字“周”指的是什么?“长”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周长”?预设:“周”指的是一周,“长”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相似文献   

5.
〔教例一〕圆周长的计算。(河南省实验小学刘可钦老师设计)在学生理解了“圆周长”的含义之后。师 :(拿起学生的学具圆形硬纸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圆的周长呢?生1 :我们可以用细绳绕圆一周 ,然后放开细绳 ,量出长度就行了。生2 :先在圆边上做个记号 ,从记号开始 ,把圆在纸上滚动 ,再到记号结束 ,量出两个记号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师 :(出示一个软布剪成的圆片)这个圆的周长该怎么求呢?是啊 ,前面的方法都不行了 ,怎么办?学生在经历了片刻的沉默后 ,有人发言。生3 :可以把它对折 ,再对折 ,折成若干等份后 ,量出弧长就行了…  相似文献   

6.
【第085题】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有个学生问:“既然通过测量就可以确定周长与直径的近似比值,为什么还认为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果?”该怎样引导学生?(河南省安阳市健康路小学唐晓红老师供题)  相似文献   

7.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计算圆的周长要用到圆周率它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样精确的数值,是中国的科学家祖冲之在1500多年前首先推算出来的。祖冲之小时候非常喜欢数学和天文学。一天晚上,祖冲之躺在床上想,老师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这话对不对呢?第二天一早,他就拿了一根绳子,跑到村口大路旁,等候来往的车辆一会儿,来了一辆马车,祖冲之拦住马车,对驾车的老大爷说:”我用绳子量量您的车轮,行吗?“老人点点头。祖冲之先用绳子把车轮量了量,又把这段绳子折成同样长的三段,再去量车轮的直径。他发现车轮的…  相似文献   

8.
一、实际测量,激疑导入  1.明确概念。  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说明其周长指的是什么;然后出示圆的图形,启发学生类比联想:根据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意义,你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周长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直观演示说明:围成的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测量周长。  先启发学生根据圆的周长的含义思考如何测量圆的周长,然后让每个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 (如棉线、直尺等 )测量圆片的周长。测量后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学生可想出不同的测量方法,如:用线绕圆片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  相似文献   

9.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07页例6、例7,全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学习新知和新知应用四个部分。这里选择其中的“学习新知”这一片断加以评析师:现在我们来认识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电脑演示1一只蚂蚁沿长方形的边爬一圈。2一条绳子把长方形围一圈。3将长方形滚动一周。4把长方形铁丝剪开拉直。师:这一周的长叫做什么生:这一周的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学生回答后,屏幕上的光标沿周长闪烁一周师:谁能概括地说一说,什么叫做长方形的周长生甲:长方形一周的长叫做长方形的周长。生乙:…  相似文献   

10.
1.理解圆周率概念。(1)全体学生摸摸自己的学具圆,边摸边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2)电脑验证:蜗牛爬行围成圆周轨迹并闪烁这个圆的周长。2.探讨圆周长的测量方法。(1)四人小组利用学具一起研究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圆的周长。(2)请个别组的同学演示交流测量方法。①绳绕圆周测量;②把圆放在尺子上滚动测量;③把圆环截断拉直测量;④布做的圆可以对折或再对折测量;……小结:上面几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具体做法不同,但是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教师打开教室吊扇,扇叶旋转形成一个“虚圆”。学生观察…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更好地理解“绳子绕圆求周长”问题的规律?可采用以下教学活动。一、理解“绳子绕2个圆求周长”问题1.读一读。出示问题:有2个直径都是7cm的圆柱形木桩(图1),想用绳子把它们捆绑在一起,捆一圈至少需要多长的绳子?(打结处的长度忽略不计,下文不再赘述)2.描一描。描出绳子绕一周的边线,并思考绳长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和圆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12.
师:圆的周长是什么线?学生用手指圆的周长是指的哪一部分。师:什么叫做圆的周长?生:围成圆的曲线长叫做圆的周长。师: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拉直了是什么线?生:线段。  相似文献   

13.
文芳 《四川教育》2001,(9):23-23
一、复习引入。 师:还记得什么叫面积,什么是长方形的面积吗? 多媒体演示:出示一个长方形,分别闪烁它的长、宽和面。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长方形的相关部分出现“长”、“宽”、“面积”。 教师指出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让学生数出屏幕显示的各种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多媒体演示:出示校园情境图,重点突出操场是长方形。 师: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它的操场是什么形状?要知道它的面积,采用面积单位去量合适吗? 在学生指出不合适后,教师指出:我们需要知道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那就是今天要学习的长方…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断】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圆的世界。今天这一课,我们再来学习圆。让我们先来看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多媒体出示:(学生思考片刻)生:我猜是第二只蚂蚁走的路程长。因为以前我们学过,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师:你说得不错,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确实最大。不过—生:老师,这里要求的不是面积,是周长。师:哦?大家看看问题,是不是这样?(那个学生有些抱歉地坐下了)对,这里问的是“谁走的路程长”,是长度的问题呀!那么,究竟谁走的路程长呢?生:我猜是第一只蚂蚁走的路程长。看上去就是这样。师:观察是个好方法。生:我也猜第一只蚂蚁走的路程长。如果把圆放到正方形的里面去,看上去应该是正方形的周长长一点。师:这个方法有点不一样。生:我猜是一样长,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都是2厘米,把线拉直,应该是一样长的。师:想法又有些不同了。同学们,刚才三位同学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听上去似乎都有点道理。不过,你们能肯定答案正确吗?大家能肯定答案正确吗?生:不能。师:为什么不能肯定呢?生:因为这只是猜测,还没有真实地去计算。生:因为我们只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不知道圆的周长公式。  相似文献   

15.
一教师教“圆的周长”设计了如下的步骤:第一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电脑演示摩托车的车轮运动与里程表数字的跳动;第二步:思考,车轮前进与里程表数字跳动的关系(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第三步:抽象出数学问题:车轮滚动一周所走过的路程实际上是车轮的周长;第四步:动手实践,直接测量圆的周长。学生自主探索出用绕绳法、滚动法这些直接测量的方法都可以求出圆的周长;第五步:用数学方法求圆的周长,思考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再次动手实践,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并记录实验结果。学生独立总结出方法:C/d=定值,…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计】(片段)活动(一):猜一猜。师:同学们,你喜欢放风筝吗?多媒体演示:屏幕出现天空中放飞的风筝,尔后出现金鱼、蜻蜓、蝴蝶、脸谱风筝的一半画面。师:这些风筝只能看到一部分,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风筝?在学生猜出分别是什么风筝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像这样只有一部分的风筝能飞上天吗?为什么?你能不能想象一下它们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学生猜说后,教师多媒体演示以上风筝另一部分的画面,让学生初步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功。教师出示“金鱼风筝”的纸片,接着把风筝对折,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发现…  相似文献   

17.
问:(1)哪一个圆的直径最短?哪一个圆的周长最短?(2)哪一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一个圆的周长最长?(3)你发现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了这一环节的铺垫,学生就明白了为什么要研究圆的周长就要研究它与直径的关系。而这便是本节课的“课眼”所在。那么,这种学生学习上的疑点,又何以成了教者的盲点呢?原因是教者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框框:认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是“不言自明”的,而忽视了学生恰恰没有这种“先见之明”。可见,备课时只备教材而不备学生是不行的。二、“课眼”是知识的连接点,往往又是教材的省略点。有些课在揭…  相似文献   

18.
师:(出示一个圆形铁环)谁有办法量出这个圆的周长?生:把圆环拉直后测量。(学生实际操作。)师:这种方法叫做“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师:(继续出示一个圆纸片)谁会量它的周长?生:(思考、讨论)可以通过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的办法来量出它的周长。师:想得妙!?..  相似文献   

19.
一、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 教师让学生回忆:平常我们到商店购物时需要付出什么?当学生指出“需要付出一定数量的钱”后,教师指出:我们通常所说的钱叫做人民币,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人民币。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出现 1分的硬币,并闪烁。] 教师让学生说出“这是几分钱”。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1分钱上面有大写的“壹”、汉字“分”和小写的数字“1”,表示它是1分钱。 认识2分3分的人民币。(略)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出现5角的硬币和纸币,并闪烁。] 教师提出问题:这是多少钱?…  相似文献   

20.
"尝试教学法"是通过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这五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教法.我运用它教学第四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效益十分显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较牢固地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现将其教学过程简介如下.新课开始,我先出示第一个尝试题:"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问题提出后,我便指导学生自学课本,观察课本中的图形,让学生初步获得"用绳子把长方形围一周,这一周的长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