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运动的原点在于史前狩猎、征战与决斗行为,三者的共生性价值体现在对权力的占有层面,其中的核心是狩猎,而足球则是狩猎的隐喻。足球是一种带有强烈生物学意味的现代文化品类,其中不乏丰富的动物学内涵,足球由此而具备了泛生物的美学内涵。在争食、抢食、护食的意义上考量,足球是一种对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权力的竞斗、攫取与捍卫行动。狩猎文明的精华在于对人的专注力、勇敢精神和谋略的培育,足球则对此加以完全继承。足球具有高度明确的荷尔蒙主义品格,同时也是一种现代人对狩猎过程的娱乐化想象形态,足球由此而加固了现代艺术与现代人的基本情感关系。足球承载着人类的史前情结,也因此构建出一种有关人类史前文化的纪念仪式。  相似文献   

2.
足球是史前文明的再现品,却可以准确诠释世界的本然理路,其中不乏对生物狩猎行为的象征性展示意义。从文化学的角度看,现代足球如同一种关于人类终极价值的演示符号。足球还是一种针对人类狩猎行为的写意性模仿过程,其群体游戏的框架内蕴含有当今职业分工的整体寓意。绝大多数的动物无法进行生产性劳作,其生存技能寄寓于如何获取食物的层面,生物世界中的食物链就此构成,足球展示的便是食物链的动态惯性。足球的生物性指标就此确立。生物链只奖励优胜者,而优胜者还可以进化为一种重新定义自由的物种。生物世界中的优胜者才可以获得真正的自由,但是,自由并非为所欲为,而仅是一种摆脱非常态束缚的仪式化程序。足球越过了狩猎社会、牧业社会与农耕文明的障碍,成型于工业化社会,定格在信息化时代。现代足球已成为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的一种休闲资源,其以丰富而充满独创性的动作语汇为表征,现代足球借此机会深刻干预人类社会的生活秩序,且已然成为人类全方位地探究人与动物关系的真实载体。  相似文献   

3.
攻击性行为是人和诸多猎食类动物的共同本能,它也构建出人性的原点。作为一种狩猎遗产的戏仿性文化,足球很好地保留了这样的元素,也因此而具备了特别的审美格调。足球自身的粗粝性源于人类不断地回归到史前思维模块的能量,它揭示出人类自身所具备的一种化繁为简、化零为整、化多样为唯一的特殊动机。足球中的攻击性不仅是足球技战术的原始生发点,还是一种维持特定社群之间竞争关系的身体与心理基石。足球的攻击性带有仪式感,而排除掉了极限攻击的元素。恰是这种强大而持久的仪式化的攻击性元素,为足球竞技注入了强大活力,也保证了足球在更长的时间内不至于退出竞技体育的浩大舞台。  相似文献   

4.
足球源于狩猎的说法带有很强的隐喻性,它进一步拉近了足球与大自然的距离,并在风俗学的意义上构建出一种人类生活的自然性语境。然而,足球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抗元素,它源于足球中更为隐性的攻击基因。足球攻击行为的风俗化表现形式可能是仿猎行为的足球戏剧,极限化表现形态是一种人的身体暴力,法制化表现形态则构建出现代足球的美学格局。足球中攻击性元素的合理性在于它象征着人为了食物而妥协的一种意志力,同样也隐含有保护领地的符号学意义。足球高度戏仿了人与自然的互动方式,并在更高的层面上缓解了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5.
足球属于实体球类游戏,正因如此,其与狩猎的关系更为紧密。从竞技内涵的角度看,足球与其他球类项目一样,是一种对远古狩猎行为的一种纪念方式。英文"sport"一词本就含有狩猎之意,足球的狩猎基因散落在足球游戏肌体中,足球的狩猎寓意还涉及人与动物多元性关系。足球在英格兰并未遭到彻底禁绝,因为它承载了岛国国民的思维特性,延续了日耳曼人的行事风格,还继承了罗马帝国时代的生活风尚。狩猎精神对球类项目皆有贯通作用,足球之于球员,兼有三重角色,分别为猎具、伴侣与猎物。足球与狩猎的关系呈现出了复合性特质,足球一直有一种简单、自然、便捷的快乐感,足球由此而缔造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并在现实中重新生发出一种新的自然观、人生观与生态观。  相似文献   

6.
足球为现实物质组成,同时也有精神意义,其核心意义来自人类的竞争性本能,而其外围形态则是戏剧。足球为人类所创造,却又可以反控人类之行为与思想。足球是表演者群体共同完成的游戏形态,其户外性特质再现了古希腊体育的基本风貌。足球为自然游戏,其中的癫狂性仅仅是对人类史前行为的一种扮演过程。它再现了人类原始生活的自然情态。足球构建出一种新型演剧模式,它将女性诱导进来,从而在自然均衡律原则上预设出一种完整生态链。女性观众介入足球也使得足球更加丰富多元。人们可以在性、足球、戏剧三位一体的角度考量足球的悲剧内核。足球代表着一种自然循环的力量,它将男性与女性、戏剧与神话、游戏与进化之类的观念融为一体,再现了大自然的基本精神维度。  相似文献   

7.
摘要: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与田野调查法探讨史前身体运动形态与人类认知学习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体育运动在人类认知发展学习中的意义,拓展体育人类学研究的新思路。研究发现:史前身体运动形态是人类早期生产与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和体现,与人类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且其运动方式、类型与身体动作技能孕育了现代体育;人类早期的知识是人类认知学习发展的结果,其中包含有大量关于身体运动的知识和通过身体运动获得的知识,且这些知识主要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传播的;人类早期的身体运动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式,它拓展了人类认知世界的广度与深度,推进了人类认知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最后探讨了开展包括体育在内的广义的身体运动对于促进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在体育学和体育人类学研究中引入认知心理学、认知人类学理论的未来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8.
足球并非一种静观型的身体教育资源,亦非一种强调中庸主义的身体哲学。足球有一种超本源的能量。足球仍是一种由表演者引导出来的游戏形态,其以感性见长,并以身体体验为终极价值。足球缔造的狂欢性亦源于此。狂欢有背叛庸常的元素,且带有高峰体验的潜在价值。足球不仅由此显示出戏剧性,还展示出一种史前权力。足球可以为每一位球迷提供精神净化的机会,展示出西方文化中的解放自我式的尚真性。足球是人类恶性与善性的统一体。足球在传播过程中很难呈现同一性,其异化出来的新形态同样具有价值。世界各国的足球模式都值得足球界人士关注。足球有一种高度的溶解力,即便假球、黑哨之类的现象也仅仅在于揭示出自然生活中的失范现象,并不会影响足球的本体价值,足球表演学品格已然具备化解人世间尴尬事项的潜在能量。  相似文献   

9.
球类游戏都有很强的娱乐性,具体体现在战斗场面壮观、不可预知性强以及动作的创造性维度大等方面,其与动物学的关系更为紧密。足球是一种简单而自然的游戏形态,其以传控配合为主体内容。传控打法兼具战法性、战术性与基础性,它也最能体现群居性猎食者的狩猎特质。与足球传控打法最为近似的是犬科动物的狩猎景象。从原始狩猎学的角度看,传控打法最为全面地展示了足球的狩猎之美,显示了一种大自然自身的公正性。较诸其他打法,传控打法更富有平民性。合作性力量也有利于共享猎物,体味胜利后的群体聚合力。传控打法不追求过于惊艳的高潮景象,却维持着足球的效率为上的原则,它对无球队员的意识要求更高。足球的艺术性很强,这也在更高的视野上揭示出足球的动物美学的基本演进路向。  相似文献   

10.
足球,本质上是一种集体性身体竞技游戏。身体竞技游戏是人类以现实社会为对立参照系所进行的、富于生命活力的艺术化身体活动,足球运动根本的社会及商业价值也根植于此。作为游戏的足球运动,已经被我们过度地推向它的对立面———参照系化,遮蔽了游戏中的身体自由与艺术之美。那些被现实的物质追求与外在权利意志所控制意义的身体,无法对属己的身体进行自由地表达,也无法对队友与对手异己的身体作出恰当地回应。以一元化的垂直行政权力为核心、以资源效率为特点的举国体制,在足球这类身体游戏中面临"体制失灵"的困境。从"身体与游戏"视角,对我国足球运动员"技术性"的身体表达实践进行解构与反思,以期我国足球训练思想的改进、足球政策的设计乃至最终竞技实力的提升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足球充满了人性的自然性,其中包括丰富的感性化元素。足球之美体现在身体的自然展示层面。足球是一种身体表演形态,它抽离了生活中的平庸感,进入一种精神依赖的序列。足球具有身体表演性与视觉绘画感的双重价值,充满了感性化的审美元素。足球有强力竞争的特质,其叙事性具有本质意味的流畅感,足球因此而充满了丰富的性学文化元素,且具有雄斗雌择现象的炫技性。足球竞技以其拥有人类肢体表演的特质,而具备了特殊的暴力美学内涵。足球中性炫耀的权力意味弥漫在竞赛过程的诸多细节之中。  相似文献   

12.
足球的排他性和其他体育项目大体一致,但足球还提倡队内的团队精神。均衡性原则将充满对立性的两支球队放置于同一个平台,使得足球得以再现双雄争斗的母题,并演示出带有团体决斗意义的场景,这便决定了足球的戏剧性。足球绝非仅仅反映了人类之恶,其仪式化的元素化解掉了竞技过程中过度险恶的趋向。足球还是一种自然教育行为,体现出人类原始动作示范的价值,带有自然表演的元素。在史前教育的立场考量,更可发现足球的超竞争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男性化的语境中,足球是一种刚性场域,且是一种锻造硬汉的工厂。女性观众介入之后,足球的本体产生质变,足球从此充满了高度情色化的元素。女球迷在男性高强度竞斗的刺激下,荷尔蒙分泌超量,女性由此将性选择的能量投射到男性竞技者身上,并缔造出一种充满野性感的择偶标准,足球的领地内也显现出一种香艳化元素。女球迷的介入几乎剥夺了男性对足球的解释权,而其背后则是另类的女权主义思想。女球迷癫狂的性展示现象不仅深刻地触动了男性精神中的敏感地带,还改写了足球的定义,足球从此递进为一种大众化、表演化、宣展化的类史前的文化形态,足球的原始意义和现代意义在此得到了新的妥协。  相似文献   

14.
2015年足球改革的深层含义在于再度重视身体主义。身体主义具有抗拒工业化、信息化时代负面影响的积极意义,同时也与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人所选择的斯巴达式生活方式有历史的逻辑关联度。足球改革体现出其自然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充分关注足球中的自然主义元素有利于中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是一种对传统中国人尚文黜武价值观的修正。自然足球源于自由意志,注入自由意志的足球还可以更为深刻地改造中国的国民性,有助于激励中国人对人性自然性的重新认识。 足球可以更好地排列出一种有关德、智、体的新型的内在秩序,并在更高的层面优化三者的社会功能。在高强度竞争化的现代社会中,足球中的野性主义、自由意志、自然主义的元素会焕发出新的意义,并对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的建设增添新质,同时也将儒家文明推进到一种新境地。  相似文献   

15.
足球的基本价值体现于视觉的满足,世界足坛很难做到彻底的祛魅.媒体与足球的结合,进一步放大了足球自身的狂欢特质,狂欢是戏剧和足球的共享元素,现代社会中足球对戏剧的替代是一种带有交互感的仪式重构现象.足球赛事中的身体展示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和广阔的延展维度,为人们缔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以男性球员为核心的足球游戏无以避免地成为播扬男权理念的场域,当男性球员成为性炫耀主体后,少部分女性的性反常现象就会成为驱使现代社会回归史前社会的能量.足球是一种最为复杂的性炫耀现象,其权力内涵中就包含了女性对性伴侣的重新抉择.足球中高度的情色元素是其超越其他竞技项目的主体动能.  相似文献   

16.
人类有展示自己身体活性的习性,足球的身体展示形态给受众带来了视觉享受。以电视荧屏与网络视频为代表的镜像足球解放了受众的视觉感知维度,扩展了人类由视觉触发的想象力,缔造出一种全新的观赛的场域,足球的表演性内涵得以凸显。镜像改变了受众的生活方式,创造了一种另类的真实性,并有效地带动了电视乃至网络工业的发展,提升了新型产业的成长速度。镜像足球重新定义了足球、媒介与戏剧的三角关系,实现了对人类精神的再度解放。镜像足球在中国的出现还带有启蒙色彩。镜像足球与现场足球异质共存,且镜像足球对现场足球具有优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足球的影响力来自球员自身的技艺,同时也源自媒介的近乎无限制的放大现象。媒介的作用导致观众深度介入足球事宜,球员与观众的呼应关系构成了一种对原始神话的再现现象。从终极的意义上看,足球人构成的世界更像一个原始部落,其现代性的外衣难以掩饰其内在的绝对原始性,足球的终极价值并非抽象的逻辑和复杂的思想,而是一种直接、赤裸、真实的身体文化。足球中寄寓着人类的一种对自然神圣性的呼唤意识,足球的自然理性再度显现,足球也因此成为一种新型的信仰对象。足球的多元性意义都寄托在这里。  相似文献   

18.
足球是人类的身体游戏,它包含了动物学、进化论以及原始表演元素,足球因此而获得了现代艺术市场的高度认可。足球的户外性对传统戏剧的室内性有较大优势,其中主导性因素是自然性以及超戏剧的狂欢特质。足球比传统戏剧有更为强烈的交互感、仪式感与聚会感,足球因此而重构出一种全新的人际交往仪式。足球没有固定的情节线索,足球的剧本是一种不确定的剧本,体现出对自然正义的尊崇,足球因此而具有精微灵动的现代戏剧能量。艺术足球的市场感召力胜过力量足球之处在于它展示出了更多的人间情趣。艺术足球极易与戏剧产生联系,其在媒体作用下,成长为一种新型的演艺形态。  相似文献   

19.
足球有进球较少、偶然性强、规则外人为因素大的特点,三者合力构建出足球赛事中的运气元素。足球中的运气蕴含有自然正义法则。重大足球赛事中裁判干预因素很大,但人们仍旧原谅了裁判的所有过失,原因在于裁判也是足球运气的一部分,足球的本体价值也体现在其文化性价值体系内。足球是人类自然生活的升华,点球则是足球的升华,乌龙球属于对失败事件的一种提纯。古足球的参与者与观众之间没有界限,导致足球的偶然性因素进一步凸显。现代足球中延续了古足球的基因,迎合了现代商业社会投资的风险特质,进而演进为一种现代商业社会中冒险家们的核心性精神原点。足球是比赛结果的必然性与比赛过程的偶然性的混合物,由此构建出一种新型的悖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伦理学的身体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滥觞于周礼的原初意义上的中国古代伦理学,既与西方传统的唯识主义的伦理学不同,又与那些晚出的业已理学化和心学化的中国伦理学相异,其乃为一种根于身体、从身体推衍出社会人伦的伦理学理论。这种伦理学的身体性不仅表现为其通过一种反求诸身的现象学还原的方式把身体视为社会伦理的基础,不仅表现为其通过一种身体发生学的追溯把对话主义的“夫妇伦理”视为人类伦理的原型,而且还表现在其通过以行训身而对一种躬行主义的伦理的高度推崇。无疑,这一中国古代伦理学中的身体性的揭示,无论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人类伦理学来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一方面,它是对中国古代伦理学真实内涵的一种真正的正本清源;另一方面,它也代表对远离生命之根的、日益独白化的和业已流于唯心主义的现代主义的伦理理念的最早的纠偏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