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配评”顾名思义,就是为配合当刊的新闻报道发表的新闻评论。这是既有新闻又有评论的组合式报道。在这组合报道中,读者既从新闻中得知了新近发生的事实,又从评论中领会了编辑部明确的指导性意见。这显然比单独一篇新闻或单独一篇评论更有舆论强势,读者也往往受益更多。按“事实是  相似文献   

2.
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向读者传输的信息应是多方面的。它不单纯是一个客观事实的再现。具体地说,构成一篇优秀新闻作品的信息组合应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客观事实信息。客观事实信息是一篇新闻作品的“眼”,读者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可从中了解到该作品所反映的新闻事件,达到接收外部信息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新闻作品的主要作用就是向人们传输这种事实信息,以使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了解、熟知更多的  相似文献   

3.
出版著作三部、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多篇次,有100多篇新闻作品获省以上新闻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作品500多篇200多万字等等,用他自己的话说:“20多年取得这点成绩是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4.
去年3月间,我看到1988年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的作品后,写了两篇评论,短的一篇题为《反映时代风貌与展览脓疮——全国新闻摄影十佳作品之我见》,发表于山东齐鲁晚报;长的一篇题为《商榷与反思——漫评1988年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作品)评选》,有幸在《中国记者》第7期刊载。《中国记者》同时发表了齐鲁晚报曾刊登的秋田草写的《与以往不同的新闻观——向孙吴先生进言》,即反驳我那篇短文,并加编者按语,希望开展讨论,“以促进新闻摄影改革的深化”。讨论正在进行,现在我想借此机会,先对秋君的“进言”作一答复。“进言”首先否定我对“十佳”“多数作品不佳,基  相似文献   

5.
游练 《新闻三昧》2005,(4):31-32
几年前,我曾发表一篇题为《准确把握形象价值》的论文。文中提出“优秀新闻照片是新闻价值与形象价值的统一”,并阐述了“新闻形象价值是指新闻摄影作品所提供的能够满足社会和公众特定需要的形象信息素质(量和质)的总和”“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首先要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实,而摄影者运用摄影技巧准确、  相似文献   

6.
《新闻战线》编辑部联合地市报社,自2002年6月以来已连续举办了3次《地市县报人·我的得意之作》征文活动,刊登了许多新闻精品,交流了不少新鲜经验,使广大读者为之耳目一新,尤其是新闻工作者从中受益匪浅。本人自1991年至今,每年都有一件作品荣获福建省新闻奖一等奖。其中称得上“得意之作”的算是《老台长的饭菜钱》。这是一篇新闻特写,如有的同志所说,是在办公室里“信手拈来”的。有同事问:“能在全省获新闻最高奖的作品有如凤毛麟角,你怎么可以信手拈来呢?”回顾总结起来,这篇作品能获奖,有以下3个特点:一、针砭时弊。任何一篇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用散文的笔法来写新闻”,是穆青于六十年代初在新闻刊物上作为一种学术观点发表的。它指的不是某一类报道,而是所有的新闻作品。进入八十年代后,他进一步提出“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应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穆青在新闻采写理论中的这一创见,推动了全国新闻写作的改革,开创了新闻报道的新风。他以自己的作品标新领先,催生出一篇篇佳作。  相似文献   

8.
“特”,就是要有特点。对于每一篇新闻来说都应该有特点,但对非事件性新闻来说,特点就成了它的生命。许多从客观上说不算是新闻的事实能够在非事件性新闻中被当作素材使用,就是说独特的视角,赋予了这些素材以新闻价值。1995年12月3日,潍坊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我的一篇通讯《良师益友孔繁森》。稿子反映的新闻事实全都是一年前的“旧”闻,当时对  相似文献   

9.
李同良,这位农民出身的通讯员,二十多年前从高梁地里往新闻门槛迈步的时候,并不见其身上有特殊的“新闻细胞”,他写新闻十年之久,报纸上没被采用过一篇。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磨砺十年之后,一九七三年八月他终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件,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仿佛突然生出了“新闻细胞”,有了特殊的新闻敏感,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的头题位置,就先后发表了他写的三十多篇新闻稿件。他同光明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联产到户科学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好新闻作品;他写的通讯《栽树就是栽富》被人民日报评为优秀新闻作品,荣获  相似文献   

10.
新闻写作的产品是新闻作品。研究新闻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好的新闻作品,那么什么样的新闻作品才算是好的呢?这个标准是什么呢?很显然,符合和适合新闻传播的规律和要求的新闻作品才是好的新闻作品。新闻作品的五个特点就是这样提出来的。它们是:新闻作品是“易碎产品”,新闻作品是“机遇产品”,新闻作品是“组合产品”,新闻作品是“选择产品”,新闻作品是“传播产品”。  相似文献   

11.
在解放战争期间,新华社所发的“豫西我军解放南阳”和“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两篇新闻,是典范性的新闻作品,值得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细心研究。我们要通过这样的研究工作,找到改进新闻写作的正确道路,并且要在新闻写作中,继承和发展这两篇新闻的优秀风格,作为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一项任务,使我们所写的新闻完全符合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的标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四年级的一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学习了这两篇作品,对作品做了分析研究。现在把这两篇作品和学生们在1959年11月27日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发表在这里,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是福建南平市闽北日报记者,1998年9月首次在人民日报发表新闻作品,至今已累计11篇,其中8篇为经验性消息。一位地市报记者能连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新闻作品,实属不易。他的这篇心得体会讲得很实在,也很有见解,基层新闻工作者读来一定会很有兴味。  相似文献   

13.
在广西,业内人都熟知文衍修。作为“战士”,他是广播行业的“获奖专业户”:先后有40多篇新闻作品获广西新闻奖和广播电视系统好新闻奖、6篇新闻作品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4.
我的第一篇新闻作品是发表在《杭钢报》上的。记得那时还是“文革”前,写一位我们班组里老工人的先进事迹,编辑部帮我改了又改,润色又润色,发表后在职工中反响很大。“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能上报纸,真不简单。”1981年《杭钢报》复刊后,又使我们工作在基层的通讯员有了用武之处,我们的各类新闻作品有了发表的阵地,我们写稿水平有了提高。编辑部的同志,对我的每篇来稿都认真阅读,精心修改,悉心辅导,记得复刊的第一篇通讯,请老报人精心来厂辅导我们,认为题材是好的,但写得还有不足之处,要我再度采访重新修改,  相似文献   

15.
所谓短新闻,应该是浓缩新闻事实精华的新闻精品。首先它的新闻价值要高,其次它的篇幅要短。可以用“言简意深”来说明短新闻的特点。如何写好短新闻?我的体会是:写好短新闻,一是提炼主题要“精”;二是选取材料要“精”;三是文字写作要“精”。提炼主题要“精”何为主题?主题应该是一篇新闻作品提出的重要问题和体现的中心思想,是选择和组织新闻材料的依据,也是贯穿新闻写作过程的主要线索。用通俗的话说,主题是一篇作品中“画龙点睛”之笔,没有这一笔,短新闻也就失去了“灵魂”。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大理州广播电视局总编室主任、主任编辑郭锋同志的著作《情洒声屏》 ,作为《中国地方中青年学者丛书》中的一卷 ,最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郭锋同志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市 ,从小扎根于银苍玉洱的沃土上 ,勤奋探索声屏新闻之学问 ,刻苦学习、勤于笔耕 ,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30多年来 ,先后发表新闻、文学、论文、摄影和电视专题片作品5000多件 ,其中一些在省、全国获奖。《情洒声屏》一书 ,是从作者发表的大量作品中选择成集的。内容包括 :“声屏创优篇”、“视听评论篇”、“名士采风篇”、“边陲风情篇”、“艺苑放…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我国新闻媒介上,“专访”作品已成为新闻报道常见的、为广大受众所欢迎的体裁之一。著名女记者——柏生则是“专访”的开拓者。 柏生姓陈。 1949年5月17日(北平刚和平解放不久,新中国还未诞生前),柏生的首篇新闻专访《北平房屋问题条文公布后叶剑英市长发表谈话》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直至1993年3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她采写的最后一篇专访《前沿上的陈氏‘莫比乌斯作坊’》,在45年间先后采写、发表的新闻“专访”达300余篇。  相似文献   

18.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新闻出版报副总编辑张芬之,是靠艰苦的自学走上新闻之路的。二十多年来,他顽强奋斗,笔耕不止,先后发表了数百篇各种体裁的新闻作品,并多次在全国好新闻评比中获奖。这位淮北平原的农民的儿子,是怎样自学成才的?这位“半路出家”的“新闻官”有着怎样的经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拾萃集》一书,对此有详细的描述。该书约28万字,分引荐篇、散文篇、短论  相似文献   

19.
苏扩善,一位奋斗20余载发表2000多篇作品的军事新闻工作者,一位以“硬笔头”、“好人缘”著称的新闻人,《中国军工报》的“老总”。  相似文献   

20.
首届“中国新闻奖”作品评选已经圆满结束。入选的150多篇(件)作品,题材广泛、新颖,内容朴实、生动,写作又有创新。但从新闻写作的整体来看,仍喜中有忧,且喜忧参差,令人振奋又令人深思。本文拟着重剖析新闻写作中的几个问题。一、在新闻时效性把握上——喜的是时宜性好,忧的是时间性差时效性包括三个因素:时间性,即从新闻事实的发生到播发出去之间的时间,一般是越快越好,最好是“今日新闻”或“昨日新闻”;时新性,即新闻题材、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要新;时宜性,主要是发表时机要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