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知识创新的信息消费及其保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引发知识创新的信息需求和知识创新的历时性结构分析两方面,论述知识创新的信息消费原理,分析知识创新在萌发、立项、研究、评审、知识传播和转移各阶段具体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消费方式,并对知识创新信息消费的有效保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与信息保障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信息是实现创新的基础,有效的知识信息管理可以提高国家创新体系中创新资源的配置及利用效率。本文对国内外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与信息保障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从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与服务、知识生产与共享、信息沟通与知识流动、知识信息保障、技术中介服务等角度对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归纳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3年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全体职工围绕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整体规划和战略部署,团结奋斗,积极开拓,开展了创新业务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围绕着完成创新工作任务和完成新阅览楼建设这两项重点任务,采取了三项重要的措施: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努力实现“资源到所、服务到人”,提高文献信息保障能力;实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数字博物馆是继数字图书馆之后,知识社会领域中的重要基础建设,它能带动相关信息资源的发展,在信息增值和知识创新方面具有可观的效益前景,正成为全球化和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本论述了信息社会的数字博物馆、中国数字博物馆的关键技术、中国数字博物馆的政策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基于创新价值链的知识信息服务系统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系统建设是面向国家创新的知识信息服务的主体.本文分析了创新价值链和信息在知识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阐述了我国各创新主体的知识来源及获取途径、知识信息服务业务及需要深化的内容.基于创新价值链的知识信息服务系统重构,应注重创新主体的知识信息需求分析、系统重构模型、系统的组织实施、政策和法律保障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知识创新活动的信息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高校知识创新活动具有整合性、继承性等信息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跨部门合作服务机制、多渠道跨时空服务机制等一系列为知识创新提供信息服务和保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献信息服务在知识创新中求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文献信息服务与知识创新、知识经济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文献信息服务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它在知识创新中如何求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曹妃甸工业区是以知识创新为主导的工业区,需要强大的信息资源作为保障。分析了曹妃甸工业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优势,从建设原则、管理体制、建立信息资源服务中心等方面提出了建设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策略和途径,为曹妃句工业区的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信息交流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信息交流的定义、方式、特点的论述,揭示了信息交流对知识创新的重要作用。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应该重视信息交流,并对信息交流在知识创新中的阻碍作用进行了冲析。  相似文献   

10.
张宝宁  徐磊 《河北科技图苑》2011,24(5):29-31,46
对图书馆知识创新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图书馆作为提供知识服务的机构,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书馆知识创新的程度决定着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质量。图书馆知识创新的内容包括文化理念、软硬件资源、服务方式、服务人员等方面。图书馆知识创新保障体系构建及其策略在于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信息人才保障、信息技术与信息设施保障、法律及标准化保障、知识创新质量评估保障。  相似文献   

11.
认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高效运转离不开信息保障制度建设,是国家制度与信息保障制度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创新的客观信息需求所决定的。从国家制度与信息保障制度的关系出发,分析创新发展导向下的国家信息保障制度变革,研究我国创新发展中的信息保障制度建设原则与内容,探讨国家创新需求导向的信息保障制度建设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与服务组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服务保障系统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讨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体系主体之一的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凭借其信息资源组织、开发的优势,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和服务于创新活动的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是知识产权的版权问题.文章论述了只有建立起相关的保障体系,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才能推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由当前的无序状态进入法制化轨道,才能有助于知识的进一步传播,并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新形势下推进地方新型智库建设,能够完善地方治理体系,促进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地方智库创新生态系统及其运行机制,为地方智库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基于知识管理内涵,依据智库知识创新的要素与流程,采用文献调研法、概念模型法和类比法,构建地方智库创新生态系统,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探索分析。[结果/结论]知识管理能够促进智库情报服务的持续创新和不断升级,是智库生产创新性知识成果的重要保障。在地方智库创新生态系统中,知识创新主体在以大数据技术等为支撑、以知识管理为基础、以高校智库为催化剂的知识创新平台上进行知识流动及信息传递,并与创新环境之间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通过要素集聚机制、协同共生机制、市场培育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促进地方智库创新生态系统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5.
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交互与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的交互特性保证了图书馆信息服务交互实现,基于Web2.0的信息服务交互机制体现在界面层、内容层、组织层和虚拟社区层的交互。利用Blog、IM、Wiki、RSS、SNS等Web2.0应用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交互模式进行创新,涉及图书馆交互式参考咨询服务、知识导航和知识创新、个性化信息服务和读者交互式平台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公有知识数据库的公共获取是信息资源传播、交流和获取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目前公有知识数据库公共获取方面存在的障碍,提出适宜我国公有知识数据库的公共获取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信息服务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侧重空间设施轻信息服务的问题,提出与创客匹配的信息服务模式,以期完善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信息服务体系,增强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竞争力。[方法/过程]从大学生创客信息服务需求出发,提出提供以创新信息资源和创新要素资源为核心的创客信息资源保障服务。同时,借鉴高智公司和海尔HOPE平台经验,结合自身实践,提出开展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高智式头脑风暴等知识服务,以及创新性评估、侵权分析评估、竞争情报评估等情报评估服务。[结果/结论]提出由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知识服务和情报评估服务构成的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家创新中的图书情报组织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以知识信息的开发、组织、传播和服务为内容的图书情报组织,面对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变革与发展,正发生深刻变化,图书情报事业的社会化转型决定了它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地位。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互联网络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图书情报组织只有迅速完成社会转型阶段的变革,从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发展高度出发,制定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社会化发展战略,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创新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保障,与此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By analyzing the contrasting stories between the CDMA case and the IMT-2000 case in Kore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ditions fo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In these two cases,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had tried to indu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by using de jure standardization, different results occurred. In the CDMA case, the government led the overall innovation process by getting compliance from private companies, whereas in the IMT-2000 case, the government faced resistance from private companies and, thus, did not achieve the intended result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Why did similar standardization policies applied to similar cases bring about different results? From empirical evidence, we conclude that the success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de jure standard-setting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s contingent on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1)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related to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cycle; (2) market conditions, concerned with market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market prospects for technology; and (3) conditions for government capability, which provide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guarantee the technology market. All those conditions are the variables in determining a government-friendly environment and securing more compliance from private enterpris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rough de jure standard-set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