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启迪人们才智的神圣殿堂,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只有始终奉行“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千方百计为读者创造一个方便、舒适的学习环境,吸引广大读者参与读书活动,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认为,许多软新闻的失实,是由编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因为读者只对“符合自己的某种精神需要或价值判断”感兴趣,对新闻的真实性便“忽略”了。而编辑呢,在“报纸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驱动”下,挡不住“精彩”软新闻的诱惑,也就对“新闻的真实性看得轻于内容了”。于是,假新闻就这样被“共同创造一出来了。 现实生活中确有只是好奇而忽略真实性的读者,但他们毕竟是假新闻的受害者。至于编辑,他所发的每一条新闻都必须对社会、对读者负责。有的读者不关心真实性.那是他个人的事。况且还有关心真实性的读者在。编辑是绝不能因为有读者不关心真实性,自己就可以不重视真实性,这既违背新闻规律,也为新闻职业道德所不容。因此,“共同创造”的说法,值得研究。我们刊发此文,是想请同行们来讨论假新闻问题,它的根源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3.
创造读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读者”虽是由发行直接导出的话题,但讨论这个问题则要复杂得多,不可能局限在发行策略的探讨上。我想,创造读者的前提应是创造作者、编辑。只有这个先决条件具备了,才有讨论“创造读者”的空间。我们凭什么去“创造读者”?当然得拿出东西来。这就是精品图书。所以,首先需要“创造”的,乃是生产精品图书的作者和出版者。创造他们以得出他们的创造,“创造读者”才不致沦为空手道。这一点,本文不拟多谈。身处商品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有一个深刻的感觉,那就是自己的消费往往总是被引导着的,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  相似文献   

4.
一则好标题,不仅能够增强新闻本身的可读性和感染力,还能延长读者在报纸版面上的“停留”时间,因此,报纸的标题成了帮助读者选择新闻信息的重要向导。那么,“读题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标题,怎样才能使新闻标题以最快的速度吸引读者的眼球,让其产生阅读兴趣和购买欲望呢?笔者认为,作为版面第一视觉元素亮相的标题,既要有与众不同的“标新”,又要有适合读者口味的阅读“韵味”。具体来讲,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体验经济席卷全球,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和我们的生活、关于报纸,我们已经有“新闻纸”、“实用纸”、“观点纸”等多种界定,在体验经济时代,还要高度重视:新闻纸也是“体验纸”!读者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他需要新闻信息帮他理性决策,也需要纸上体验身外的世界、报纸创造体验有相互联系的三层。  相似文献   

6.
论消费者知悉权和获知权在图书馆服务中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秀云 《图书馆》2003,(3):59-6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服务中的读者实际上就是消费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知悉权和获知权对读者尤为重要。尽管我国乃至世界图书馆事业一直倡导“读者第一”,但对读者的知悉权和获知权却有所忽视。只有切实保护读者的知悉权和获知权,才能体现图书馆服务的实质精神,从而最终实现图书馆服务从意识到体制的全面转变。  相似文献   

7.
童钟鸣 《新闻界》2003,(3):25-25,39
加快新闻改革,需要创新舆论监督形式,不断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笔者认为在舆论监督实践中如能运用好“读者讨论”这一形式,可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舆论监督的质效。一、“读者讨论”新闻实践的理性思考“读者讨论”有其实践价值和社会意义,更有其理论根据和基础。其一、“读者讨论”是唯物史观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读者,亦即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劳动者),他们是社会的主人,创造世界和历史的动力。“读者讨论”就是让广大读者(群众)参与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活动及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充分地体现了“群众是创造…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图书馆“读者至上”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新世纪图书馆“读者至上”观,从、读者至上”需经读者检验,“读者至上”要求优质服务,“读者至上”呼唤思维创新,“读者至上”立足全面服务,“读者至上”需要“人本管理”五个方面谈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们出版发行工作中的新气象之一,是许多出版社和书店开始注意了图书的宣传工作。最足以说明这一问题的就是宣传广告多起来了。我以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可以帮助广大读者及时了解出了些什么新书,从而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用我社出版发行工作者所熟悉的话来说,就是起了“帮助读者找书和帮助书找读者”的作用。这是有利于“两个文明”的建设,有利于“四化”建设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创造农村读者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促进读者购买心理转化?采用什么创意新招创造读者?这些是解决农村图书发行难必须要正视的问题。而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购销方式,在图书宣传和服务上做文章,用科技书致富,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的目的。一、什么是创造农村读者创造农村读者就是在农村培养引导和发现有阅读能力和购买能力的读者。在原来没有购书环境或购买力很低的情况下,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发现和创造“需要图书的人”。如何促使读者购买心理转化呢?读者的购书欲望受内在需求的支配和制约,这是产生购买动机的根本原因,但并…  相似文献   

11.
由读者工作部创办的一年一届的深圳图书馆读者艺术作品展览(下称“艺展”)已办五届了。它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它是该馆深化服务和多元化服务的一种新的形式。它为经常利用图书馆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为特区的艺术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提供一个向社会展示自己艺术创造成果和表现艺术才华的舞台。深圳图书馆1986年12月开始接待读者,一开馆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他们中间有不同的爱好,有不同的需要和要求。据我们调查,经常到外文阅览室阅读画册、建筑艺术等书籍的读者很多。他们在这“知识宝库”吸收了丰…  相似文献   

12.
又到一年“两会”时。以往本刊通常是在“两会”新闻战过程之中或过后进行回顾或总结,今年我们则未雨绸缪,把文章作在前面,剖析多年“两会”报道规律,剖析成败,探讨改革,设计今年的应对策略,以期对已经鸣响前奏曲的今年“两会”报道提供实际帮助,以期对积极备战的报道决策者、组织者、参与者和读者同行能有所启迪。这样做是本刊1999年推出的改革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说过:“能爱能憎才能文。”翻开一篇篇文学佳作。读者们仿佛可以触摸到一颗颗充满激情的灼热的心,作者的激情深深感染着读者,激励着读者,使人们从中得到真、善、美的启迪和熏陶。艺术创作一定要充满激情,表现激情。文学是这样,播音也不例外,播音创作必须要有激情。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盲人图书馆(室)帮助盲人读者吸取知识、提高盲人读者的文化水平和就业能力的作用,需要志愿者参与到盲人图书馆(室)服务工作中。志愿者服务队伍作为一支生力军,可以弥补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不足;其平等无私的帮助,能使盲人读者感到人间温暖,“看到”明媚的阳光。  相似文献   

15.
周瑶 《图书馆学刊》1996,18(5):38-39
利用目录咨询 促进开架借阅周瑶(辽宁省图书馆)图书馆目录是打开图书馆知识宝库的“钥匙”,而目录咨询服务则是掌握这把“钥匙”,直接帮助读者解决查阅文献资料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为读者提供所需文献和情报的检索途径。有效的目录咨询服务可以节省读者查同时间,提高...  相似文献   

16.
非暴力沟通是美国心理学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的一种沟通模式,它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能帮助馆员与读者之间用语言创造和平,用倾听搭建爱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周末的报纸有看头”,这是读者的反映。“周末的报纸有读者”,这是报纸的发现。近些年悄然萌生,并逐日汇聚成一股强劲潮流的报纸“周末版现象”,(包括与此相类的“扩大版”、“月末版”等),给了广大读者一份意外的惊喜,也给报界、新闻理论研究者带来震荡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
更正     
陈璐 《大观周刊》2006,(30):55-55
上周,我们刊登了“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开空调吗”一文,引来了众多读者的反馈,他们纷纷打来电话咨询关于高温天气开汽车空调的一些注意事项,还有一位母亲给我们送来了一张写满感谢话语的小卡片,她说她原来经常关窗开着空调,让孩子在车里睡觉。看完我们的文章后,她才意识到这是多危险的事情。“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我们一直的追求。所以,本期,我们将继续分享众多读者对行车空调的经验和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焦学宁 《中国广播》2013,(12):97-98
对大部分用户来说,使用媒体和信息工具的核心目的应该依次是以下三条:寻找、分享、创造。其中后两条,大部分媒体已经意识到,并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和工具鼓励读者进行分享和创造。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网站都已经通过Jiathis(提供网页地址收藏、分享及发送的 WEB2.0按钮工具)、ShareSDK(中国最大的APP内分享服务提供商)等工具为自己的访问者提供方便的社交分享手段,或者至少也提供了RSS接口便于读者通过Digg(掘客)等工具来订阅收藏。  相似文献   

20.
《从农民工到“电力官”》这组报道一共4篇,湖北日报从9月6日起连续刊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读者认为:“这是近年来少见的一部切中时弊的好作品,读来解渴、痛快,令人如沐春风。”“这部作品可读性强,表现手法朴实、新颖,有文化含量,有时代气息。”“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得到人生启迪,从政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