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MGMT、LRP、HIF-1α表达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4例老年肺癌MGMT、LRP、HIF-1α的表达,并与临床预后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GMT、LRP、HIF-1α在老年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16/34)、58%(19/34)、64%(22/34);MGMT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LRP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组织学类型、肿瘤体积无关(P>0.05);HIF-1α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肿瘤体积密切相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肿瘤组织类型及MGMT、HIF-1α阳性表达与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TNM分期、肿瘤组织类型及MGMT、HIF-1α可作为老年肺癌的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一1α)、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表达对宫颈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IF-1a、AQP-1的表达,利用CD105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HIF-1α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明显相关(r=-0.674P〈0.05和r=0.897P〈0.001),与临床分期、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AQP-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率为87.1%,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临床分期明显相关(r=0.989P〈0.05和r=0.807 P〈0.001),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微血管密度与肿瘤体积、浸润深度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609P〈0.05和r=0.845P〈0.001),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AQP-1的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P〉0.05);HIF-1a的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989P〈0.05);AQP-1的表达水平与HIF-1α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648P〈0.05)。结论:HIF—1α、AQP-1都参与宫颈癌缺氧诱导新生血管过程,并且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其中HIF-1α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取胃镜活检标本93例,SP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c-myc基因蛋白。结果表明bcl-2基因蛋白表达率在伴有上皮异型增生(GED)和肠化生(IM)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明显高于不伴GED、IM组(P<0.05-0.01)。c-myc表达则差异不明显P1>0.05。GC及伴有GED、IM癌旁粘膜与不伴GED、IM的癌旁粘膜比较,bcl-2与c-myc的表达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bcl-2、c-myc共同表达阳性率在CSG、CAG、癌旁粘膜中伴有GED和IM组及胃癌组分别为60.0%、34.8%、54.5%、36.8%。而无GED、IM组均无阳性表达(P<0.05-0.01)。bcl-2、c-myc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本文对它们表达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癌中过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取乳腺腺瘤47例,乳腺癌95例,利用SABC法检测VEGF阳性率。结果:VEGF在腺瘤中阳性率为25.53%(12/47),在乳癌中阳性率为54.75%(52/95);在浸润性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浸润性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VEGF过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检测VEGF对化疗方案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EGFR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过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肿瘤内过表达对其发生、进展和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乳腺腺瘤标本46例,乳腺癌标本86例,常规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度5μm.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AB显色.结果:EGFR阳性物质呈棕黄色,分布于在胞质中.在乳腺腺瘤和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04%(6/46)和56.98%(49/86).在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率69.49%(41/59)明显高于原位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EGFR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及病理类型有关.检测乳腺癌中EGFR对分子靶向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2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中的HSP27.结果:HSP27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4.17%(26/48).在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5.00%(3/4)和52.27%(23/44).HSP27阳性表达在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中无明显差别(P>0.05).HSP27阳性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在乳腺癌中HSP27有较高表达,检测乳腺癌中HSP27对化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rinary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ncer,CSC)和典型子宫内膜腺样癌(tipical endonetrioid adenocarcinoma,TE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86例、典型子宫内膜腺样癌58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UPA阳性表达率,并分析它们与癌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PA在CSC和TEA中阳性率分别为56.98%(49/86)和58.62%(34/5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UPA在宫颈鳞癌Ⅲ、Ⅳ期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0期、Ⅰ期(P<0.05);内膜腺样癌组分化低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分化高者(P<0.05).UPA在CSC和 TEA中,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UPA高表达与子宫癌分期(或分化程度)及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及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及端粒酶反转录蛋白(hTERT)、抑癌基因p2lwafl和增生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在13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16感染及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TERT,Ki67,P21wafl的表达.结果表明:1)CINII级、CIN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HPV16杂交信号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润性鳞癌HPV16阳性率也显著高于CIN(2χ=5.670,P=0.017).2)hTERT在CINII级、CIN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都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润性鳞癌hTERT表达率也显著高于原位癌及CIN(χ2=18.870,P=0.000;χ2=66.390,P=0.000).CIN三级之间相比差异也具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0.468,P=0.000).3)P21wafl在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但与CIN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IN三级之间P21wafl表达差异也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宫颈病变组织学严重程度的增加,Ki67表达逐渐增加(P<0.05).5)HPV16感染率与hTERT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r=0.339),与P21wafl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5,r=-0.337),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hTERT与P21wafl之间呈负相关(P<0.05,r=-0.248),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r=0.398);P21wafl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r=-0.446).可见:在宫颈上皮内肿瘤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P21wafl,Ki67表达改变可能与HPV16感染有关,且几者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影响CIN的发展及宫颈鳞癌的发生.这些指标综合分析可能为阐明HPV16的恶性转化机制以及为提高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率提供参考依据.组织芯片技术是高效的研究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中Ezrin表达特点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 Ez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乳腺癌组织中Ezrin的表达情况.结果:Ezrin异常阳性表达率在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中分别为3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中,Ezrin异常表达与临床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发生部位无关(P>0.05).结论:Ezrin表达水平提高提示癌组织具有更高的浸润、侵袭能力和淋巴结转移风险,检测 Ezrin有望成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或治疗肿瘤转移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_(53)、Bcl-2基因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联系。方法:对88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石蜡切片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_(53)、Bcl-2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55.68%(49/88)、63.63%(56/88),癌旁移行区粘膜上皮及腺体P_(53)、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2%(2/64)、31.25%(20/64),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_(53)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关系不显著(P>0.05)。Bcl-2的表达率在无淋巴结转移大肠原发癌中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原发癌(P<0.01)。而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Bcl-2表达率高于原发癌组织Bcl-2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_(53)、Bcl-2在大肠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可能与细胞恶变有密切关系,P_(53)与大肠癌浸润进展有关,与其它生物学行为关系不大;Bcl-2在大肠癌无淋巴结转移前有高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高于原发癌,提示Bcl-2的表达参与大肠癌转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在SD大鼠脑梗死急性期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探讨两个因子之间的变化是否具有相关性;为脑梗死的治疗和相关的药物研制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将雌雄各半的36只SD大鼠(月龄2-3月,体重250-320g)随机分为三个组,手术组(简称甲组,16只)、假手术组(简称乙组,16只)、空白组(4只)。甲、乙两组又分为ABCD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只大鼠,雌雄鼠各两只。参照改良线栓法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取血后用ELISA法测定血液中HIF-1α与VEGF的浓度;通过方差分析统计HIF-1α与VEGF两个因子在手术组、假手术组、空白组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特点;通过线性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HIF-1α与VEGF因子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HIF-1α因子的表达在1/2h出现上调,2h、3h、6h持续少量增高,12h达到高峰。随后表达有所下降,但在168h(7d)时表达又有所增高。(2)VEGF因子的表达也在1/2h出现上调,2h、3h、6h、12h持续少量增高,并在24h达到高峰。随后表达有所下降,在168h(7d)时表达又有所增加。(3)HIF-1α因子和VEGF因子的表达在12小时内表现明显的相关性。结论:(1)HIF-1α自1/2h开始变化,在脑梗死超早期就开始出现表达增加,12h达高峰,对脑梗死后一系列缺氧反应起到重要作用;(2)VEGF自1/2h开始变化,24h达高峰,也参与了脑梗死后的应急表达;(3)HIF-1α因子和VEGF因子在12h内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缺氧是实体瘤生长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它和肿瘤的发展、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及人体的一种转录因子,HIF-1是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HIF-1α代表HIF-1的活性,其表达与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等特征密切相关。HIF-1α对临床的诊断和对癌症治疗手段和新药物的研发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对HIF-1α的研究有着及其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VEGF、Survivin和COX-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份膀胱癌组织标本(其中初发患者标本52份,复发患者标本33份)和13份正常膀胱组织标本VEGF、Survivin和COX-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VEGF、Survivin和COX-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VEGF、Survivin和COX-2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数目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者在膀胱癌复发患者与初发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癌组织中VEGF、Survivin和COX-2蛋白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VEGF、Survivin和COX-2在膀胱癌组织中出现特异性表达上调,三个指标联合检测更有助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的判断及指导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15s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CD15s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D15s和E-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2%和44.2%。CD15s阳性表达的肝细胞癌转移率高(P〈0.05),分化程度及患者5年生存率低(P〈0.05) E-cadherin阳性表达的肝细胞癌转移率低(P〈0.05),分化程度及患者5年生存率高(P〈0.05)。CD15s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CD15s和E-cadherin表达与肝细胞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D15s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肝细胞癌预后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53基因表达与胃癌、肠癌、食管癌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了消化道癌中(胃癌22例、肠癌22例、食管癌60例)P53蛋白的表达率.结果P53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率最高达63.6%,肠癌中表达率为55.0%,食管癌中的表达率为61.7%.结论P53蛋白在消化道肿瘤中普遍表达并且当癌浸润较深和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莆田学院学报》2015,(2):21-26
探讨Fhit、P14ARF、Caspase-3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EA)、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IN)、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EA、30例EIN、3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Fhit、P14ARF、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显示,EA中三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Fhit的阳性表达与EA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和淋巴转移相关(P<0.05),P14ARF、Caspase-3的阳性表达仅与EA的组织分级相关(P<0.01)。在EA中三种蛋白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均P<0.01)。结果表明,三种蛋白的表达下降,可能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发生发展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z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大肠癌组织及11例癌旁正常黏膜中Ezrin的表达情况.结果:Ezrin阳性表达率在大肠正常粘膜、大肠癌组织中分别为36.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Ezrin阳性率(89.6%)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1.5%)(P<0.05);在大肠癌中,Ezrin异常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发生部位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Ezrin表达水平提高提示癌组织具有更高的浸润、侵袭能力和淋巴结转移风险,检测 Ezrin有望成为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或治疗肿瘤转移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PCR-SSCP技术对高、中、低分化大肠腺癌、癌旁粘膜、正常粘膜及大肠腺瘤型息肉的P21、P53蛋白表达和K-ras基因、p53基因突变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高、中、低分化大肠腺癌、癌旁粘膜、正常粘膜和大肠腺瘤型息肉六组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5%、62.5%、75%、13.3%、6.7%、50%,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37.5%、50%、4.4%、22%、33.3%,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2.5%、37.5%、62.5%、2.2%、0%、16.7%,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2.5%、25%、37.5%、0%、0%、0%.结果表明大肠腺癌P21、P53蛋白表达比大肠腺瘤增多,但增加不显著(P>0.05), 二组均比癌旁粘膜和正常粘膜P21、P53蛋白表达阳性率高(P<0.01);大肠腺癌K-ras基因和p53基因突变率比大肠腺瘤、癌旁粘膜和正常粘膜组显著增加(P<0.01);高、中、低分化大肠癌各组中,随恶性程度增加,P21、P53蛋白表达增加,K-ras基因和p53基因突变率增加,但均不显著(P>0.05).说明K-ras基因、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产物P21、P53在细胞癌变、癌细胞恶性表型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宫颈鳞癌中耐药标志物HSP27和MT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变过程中,耐药标志物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和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T)的表达特点,为指导子宫颈癌患者化疗方案制定和提示预后积累资料.方法:集子宫颈切除及活检标本118例,其中有正常宫颈组织13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5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80例.在鳞癌组中高分化鳞癌13例、中分化鳞癌53例、低分化鳞癌14例.以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HSP27和MT的表达水平.结果:染色显示细胞核或细胞浆被染呈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棕黄色颗粒.HSP27在正常宫颈上皮、CIN和宫颈鳞癌中阳性率分别为7.69%、24.00%和46.25%,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正常宫颈中MT阳性率为7.69%(1/13),CIN中阳性率为28.00%(7/25),在宫颈鳞癌中阳性率为56.25%(45/80),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HSP27和MT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鳞癌间无显著差异.结论:HSP27和MT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1).HSP27和MT的过度表达可分别或联合作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宫颈癌或判断CIN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宫颈鳞癌中耐药标志物HSP27和MT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变过程中,耐药标志物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和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T)的表达特点,为指导子宫颈癌患者化疗方案制定和提示预后积累资料.方法:集子宫颈切除及活检标本118例,其中有正常宫颈组织13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5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80例.在鳞癌组中高分化鳞癌13例、中分化鳞癌53例、低分化鳞癌14例.以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HSP27和MT的表达水平.结果:染色显示细胞核或细胞浆被染呈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棕黄色颗粒.HSP27在正常宫颈上皮、CIN和宫颈鳞癌中阳性率分别为7.69%、24.00%和46.25%,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正常宫颈中MT阳性率为7.69%(1/13),CIN中阳性率为28.00%(7/25),在宫颈鳞癌中阳性率为56.25%(45/80),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HSP27和MT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鳞癌间无显著差异.结论:HSP27和MT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1).HSP27和MT的过度表达可分别或联合作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宫颈癌或判断CIN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