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认为:在原有的竞技体育基础上,经过科学训练,巩固优势项目,开拓潜优势项目,借助东道主优势,在举国体制政策的扶持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军团夺取金牌的实力有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竞技体育也将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2.
我国与奥运强国竞技体育实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与奥运强国竞技体育实力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国与第一集团的竞技实力尚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现为:获奖面、三大球和两大基础项目及男子竞技项目成绩等方面的差距;中国要与美、俄并称世界竞技体育第一集团,除保持现有优势项目外,需寻找新的金牌增长点;提高金牌数量较多的两大基础项目、水上项目、男子运动员的竞技实力是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是以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以政府为主导,以体育系统为主体,以整合优化体育资源配置为手段,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国家层面上形成目标一致、结构合理、管理有序、效率优先、利益兼顾的竞技体育组织管理体制。不能简单地用举国体制来替代体育体制。竞技体育是公益事业,属于公共事务,必须由政府来办。举国体制因为符合竞技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而有效。我国现阶段用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体制发展竞技体育是正常的、理性的。改革举国体制和坚持举国体制存在目标一致、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举国体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一直采用的是国家投资办体育的"举国体制"模式.这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在使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多问题——偏重竞技成绩而忽视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缺乏吸引和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的制度环境等.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周洋获金牌后的肺腑之言再次折射出"举国体制"竞技人才培养模式下中国运动员夺得金牌与没有夺得金牌,尤其是能不能夺取奥运会金牌的两重天地.在要靠金牌数来博取体育强国位置的思维方式下,一切瞄准金牌的强大奖励机制成为必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竞技体育的内涵已发生改变,正逐渐演化成为一种"以人为本"的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文化种系.在此背景下,突出"人本位"文化内涵的新型培养模式的研究迫在眉睫.研究新型的竞技运动人才培养模式,并初步建立了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落实与实践"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完善举国体制,推进我国新型竞技运动人才的培养,实现"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后奥运时代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渐进式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法、访谈法,研究近10年学者对后奥运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走向的不同观点.得出结论:(1)中国社会经济状况越好,竞技体育成绩越好,举国体制更是倾向于渐进式改革;(2)后奥运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还会继续渐进式改革,并且方向会越来越明确,效果也会越来越好;(3)后奥运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渐进式改革的成功,主要依靠"存量稳定、增量发展";(4)举国体制"增量"的成长,既可能成为改革"存量"的一个有利因素,也可能成为延缓"存量"改革的一个条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看中国竞技体育生产制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合理性及存在问题、成因予以分析.基于中国竞技体育生产项目资产专用性考察,结合"举国体制"形成的初始条件、竞技体育生产要素禀赋现实来看,中国现行"举国体制"有其存在的一定合理性,但同时存在竞技体育政府组织规模超过其效率边界、处于"悖论"状态制度均衡、竞技体育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发展滞后等问题.据此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优化竞技体育生产组织规模,发挥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优势;追求预算硬化约束下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协调发展;结合产权初始状况和制度环境约束条件,以收益权、使用权改革为突破口,带动竞技体育人力资本产权整体改革、采用"模糊产权"作为竞技体育人力资本产权改革的过渡状态、注重人力资本产权权能适度分解和人力资本所有权与载体结合齐抓并举等推进竞技体育人力资本产权改革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为核心的"包容性增长",反映了人类建构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用"包容性增长"理念审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提出依据"包容性增长"调整未来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和综合国际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转变"赶超发展"的发展思路,调整、改革以举国体制为主的组织、管理方式,推动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于军  曹军 《中国体育科技》2006,42(4):111-115
通过对十运会成绩与我国在第27、28届奥运会上的比赛结果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分析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实力现状:传统优势项目得到巩固,潜优势项目实现突破,同时也呈现出项目发展不平衡、高水平后备人才缺乏及科学化训练程度不高等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坚持与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加强后备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建立训练、科研、医疗三位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大反兴奋剂力度,在调整项目结构、完善项目布局的同时,突出女子项目和“119工程”项目的重点发展是我国竞技体育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着重探讨英国"举国体制"的战略特征及其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研究发现,英国举国体制具有体育资金多元化,体育资金流向透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科学、系统,机遇平等等特征。为此,发展中国竞技体育可借鉴其优点,扩宽体育资金来源渠道,细化每一项资金的用途,大力投资获奖多的项目,同时也扶植劣势项目,在保障优势项目冲击奖牌的前提下,也为劣势项目争取资金,有足够的经费租赁场地、购买器材,得到专业指导,从而提升其实力。还可以借鉴英国金字塔型人才培养结构,将学校培养和社会培养、全民体育锻炼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结合到一起,避免学训矛盾和过早专项化问题;提高女性运动员的参与、决策地位和体育资源,并为残障运动员提供充足的经费、信息、人力和物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内涵及历史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通过对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基本概念的梳理。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史成绩及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发展阶段,并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计划经济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
发挥举国体制优势 强化奥运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竞技体育体制”,为深化体育改革、加快竞技体育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是健全竞技体育体制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内容。一方面,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从总体上来看,举国体制产生并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即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没有变,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举国体制;另一方面,又应该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赋予举国体制以新的内涵,使举国体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一、顾全大局,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要求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必  相似文献   

12.
王勇  常蕾 《体育与科学》2012,33(2):109-111
推动社会化发展模式是解决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瓶颈"的最佳途径,是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环境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进行这项改革还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举国体制"存在的长期性、我国的经济基础还不很强大,没有形成成熟的体育消费市场、缺乏有效的组织"桥梁"、投资竞技体育的高风险性。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竞技体育社会化发展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实力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加的7届夏季奥运会奖牌榜进行竞争实力研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进行时间与空间两个雏度的时比分析.研究认为,我国竞技体育竞争实力的历史演变主要体现在金牌与奖牌数目呈现逐届递增、传统优势项目得到不断巩固与强化、潜优势项目取得突破,但也存在国内区域竞技体育实力非均衡化、男女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田径与游泳等基础大项仍然薄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举国体制"出发,结合我国举国体制的形成、奥运项目的设置、竞技体育的现状、大众体育发展、学校体育的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现行的"举国体制"在局部已把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割裂开来,有逐渐成为三个独立体系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省的竞技体育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同时也偏离了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15.
竞技体育的主体是运动项目,而运动项目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着体育事业的发展.研究运用体育管理理论,对运动项目的管理体制进行回顾,总结出符合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发展的运动项目管理体制,对坚持举国体制和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以及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奥运会我国女运动员获奖情况为分析切入点,从社会制度与举国体制、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传统文化与性别平等、运动队管理与科学训练、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与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体育商业化、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与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世界女子体育的蓬勃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此现象的社会学因素.提出坚持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保障女运动员的基本权益、加强对女子竞技体育的宣传、进行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加强训练的科学性、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夯实学校体育基础、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竞技体育,在我国可算是体育领域里的重要代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行为。认识其固有的特征以加强体育的改革无疑会对我们有重要意义。为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建设任务的需要,我们曾在比较长的时期内施行一整套的竞技体育发展措施。所有竞技体育的管理完全由国家、政府统管,实行的是从上到下的:“组织一条龙,思想一盘棋,训练一贯彻”的发令式行政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叫做“举国体制”。当然,作为“举国体制”在当初是与中国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所以它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建国初期的竞技体育的发展,有其积极的一面。但…  相似文献   

18.
4月22日下午,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梁晓龙副司长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举国体制——中国竞技体育的成功之路》的专题讲座。粱副司长的报告从举国体制的基本概念、曾经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形成的简要历史沿革、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和发展现状、基本内容体系、实施举国体制的客观依据、举国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等九个方面深刻论述了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成功之路的缘由。讲座主题突出,语言朴实易懂,博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竞技体育非常特殊,最早实行了世界上独有的举国体制,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因素显得尤其重要,认为"三分训练,七分管理"。随着社会发展,现行体制、机制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有着独特优势,并为中国竞技体育在2008年奥运会取得金牌总数世界第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世界诸多国家已开始学习我国的举国体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体育改革的核心是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国家的集权管理,逐步强化社会化管理,并努力寻求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本文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发展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1 逐步向以社会化为主的"混合型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过渡 我国举国体制不是简单的取消,而是逐步发展和完善,新一轮的举国体制由国家投入为主的现行体制与社会化体制结合,逐步向以社会化投入为主的“混合型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