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形成经历了一个由设计到现实定型的过程,是一个由“内圣外王”的“圣人”人格,到“外圆内方”的“名士风流”的过程,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相揉合的人格,一直影响着古往今来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小说"教育救国"理想叙事以<虹>为转折点,形成向内和向外两种不同的叙述视角,勾勒出知识分子由浪漫自信到迷惘怀疑,由启蒙大众的拯救者到需要改造的自救者、沉沦者、自新者的精神轨迹."教育救国"理想叙事围绕民族精神品格重建在普通民众和知识分子两个层面展开的民族国家想象既各有侧重,又有明显的共性."教育救国"理想的否定叙事揭示了知识分子不断失去自我而认同大众的命运悲剧,以及现代作家创作的现实功利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雷红霞 《考试周刊》2013,(58):22-24
君子是《论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孔子及后世儒家心目中的理想人格。《论语》从知识才能、道德品质、社会政治、批判精神等方面对君子的价值做了多角度的充分阐释。君子不仅对历史上的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知识分子应有的道德理想和独立人格产生了重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校长在大学办学治校的作用发挥中仍然存在较大空间,很多时候校长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知识分子类型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大学是一个有"大脑"的组织,中国大学治理背后的深层问题是,作为大学"大脑"关键承担者和首席执行官的大学校长普遍拘泥于"特殊知识分子"的作用开展治校,校长的作用难以科学发挥。在建设一流大学的新时代,解决此问题的路径是:大学校长从"特殊知识分子"向"理想知识分子"发展是当今中国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需要高度重视的。在这个过程中,大学校长需要从中国传统精神家园里寻找支撑"理想知识分子"的精神基因,培育好"理想知识分子"身上普遍的人性特质,发挥好"理想知识分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夏日漱石生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前一年。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漱石追求的理想社会是资产阶级的平等、博爱、自由,他所向往的理想道德是资产阶级所提倡的以个性解决为中心的观念。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却发展成带着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的帝国主义国家。在天皇政权的统治下,踏上了对内压迫人民,对外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面对这种黑暗的现实,正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感到压抑、愤慨。漱石作为知识分子的一员也不例外。他的作品大都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生动地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状况,深入地探索了他们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事业。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理性。但毋庸置疑,教育的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实现教育理想与现实的统一,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反思和探索。一、困惑:教育理想在现实中的异化与错位新课程改革是从新世纪开始的,它的现实背景是被人们形容为“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中国教育状况:今天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也正是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剑拔弩张、势不两立的对峙状态中走出来的。无论如何,“素质教育”也好,“应试教育”也好,新课改也好,中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政统和道统相互博弈的社会,二者都希望将对方驯服。在这样的社会格局下,代表道统的知识分子要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和政治抱负,必定会遭遇诸多的现实壁垒。知识分子依据自己对于现实政治和后世名声的判断决定自己对于政治的用舍行藏和出处辞受,从而形成了自己对于政权的依附性,但是这种依附性不是没有限度的。正是在现实政权面前对于自己超越精神的坚持,使知识分子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内在超越精神,从而使他们在遭遇政治挫折时能够有一方可以退守安宁的精神净土。  相似文献   

8.
围绕陶渊明田园作品的热烈反响已持续一千多年了。陶渊明田园境界的创造,是他理想人格对现实人格的一个突破和超越,表现了中国中世纪一个知识分子用艺术家的手段,进行了一次对生命本身意义的追索。  相似文献   

9.
(续上期)四、思想改造:一个被赋予现代含义的新命题党对知识分子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是毛泽东在建国前后着重提出来的,其对象主要是从旧中国过来的几百万知识分子。新中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的一大转折,正如中国革命需要千万知识分子参加一样,新社会的建设更加需要知识分子参加。知识分子以什么样的世界观、价值观看待新生的社会,以什么的姿态参与新社会的建设,又以什么样的方式成为党可信任的依靠力量,这是一个现实而又重要的问题。从旧中国过来的知识分子,带着旧中国知识分子某些固有的特点:习惯沉溺于“希望”之中,…  相似文献   

10.
吴平 《神州学人》2006,(6):23-23
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国向世界宣布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意志与誓言。作为一个大学,毫无疑问要走在这支雄壮豪迈的出征队伍的前列。大学知识分子(教师、管理干部)在校园现实中对理想的追求是建立校园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大科学理念永恒的动力,即是大学创新的永恒动力。如大学知识分子不能远望未来,追求理想,而是近视眼,只看自己眼前小问题,耍些小聪明,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大科学理念又从何而来?文化是创新的决定因素创新需要经济支撑,而文化是创新的决定因素,因为追求形式的完美与丰富的想像力是创新的源动力,而追求完美形式与具有丰…  相似文献   

11.
阎真小说多关注知识青年群体在当代社会生存的“底层”境遇。当知识青年面临着人格志业理想与现实物质生存的选择困境时,“失节”与否的拷问便横亘于这一选择之上,有待文本内外的审判。然而,知识分子“失节”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主体的知识分子和作为对象的知识之间的异化。作者对两性主体在失节困境中的文本营构和失节审判立场上的差异,隐喻了作者的偏见。同时,作者的知识分子人格审美理想、姿态与其底层写实意图和技巧之间存在着不适,过于强调现实的下沉而将失节作宿命化的处理,消解着知识分子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宜宾学院学报》2015,(9):114-118
《活着之上》真实细腻地叙写了高校知识分子的成长以及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在价值秩序重构过程中的努力和抗争,展现了中国当代传统知识分子的行为操守和精神面貌实质,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恪守良知的传统青年知识分子的行为和内心。作品在与历史文化名人的心灵对话中,体现了历史文化镜像中的信仰隐喻。在功利现实与价值理想的激烈碰撞中,中国当代传统知识分子因体会到巨大的价值悖论而产生心灵焦虑。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和现代文学史中,"娜拉"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存在.本文围绕现实中的几个"娜拉"事件,讨论知识分子们在女性解放问题上的态度和观点.在言说和讨论女性问题的公共空间中,表述了对"新女性"的理想性创造.而知识群体的分歧和启蒙的内在裂隙也由此显现.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师的角色差距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态的大学教师应是"知识分子之柱"、"教书育人之范"、"科学研究之星",现实态的大学教师却是失格的知识分子、失范的教书育人者与矢志的科学研究者。为尽量缩小其现实角色与理想角色之间的差距,大学教师应与政府、大学等携手进行角色调适。  相似文献   

15.
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所带来的俄国社会转型,俄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现实、反抗权威的虚无心态;崇拜英雄、向往革命的心态。同时,由于激进知识分子想自我主导改革的理想在现实中的破灭。故而打击了他们自我肯定的心态。所有这一切又促使俄国激进知识分子倾向于用革命的方法来解决俄国社会的现实问题,且走在了革命的前列。他们不仅扮演了精神领袖的角色.而且是俄国革命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6.
庄子学术本以讲明"无为"的政治理想为主旨,但残酷的政治现实促成其重心偏移至个人的安心立命之道,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以获得自我超越与解脱。当知识分子的良知与道义感驱使庄子重新试图以自己的政治理想去干预现实政治时,现实却再次幻灭了他心中的理想。于是,庄子重又别无选择地逃返内心深处,作无奈而沉痛的逍遥游。庄子的一生是在理想与现实、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与冲突中反复挣扎、徘徊、犹豫乃至于迷惑不已、痛苦不堪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留日中国知识分子笔下的关键词包含着中国近现代文化演变的诸多信息."新民"、"心力"的出现则代表了一代学人试图改变现实、重新选择未来的实践方略."新民"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一个"列国竞争"的时代,从国家主义的立场出发所设计的民族改造理想;而"心力"则与西方意志主义思想相联系,体现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自觉、坚韧、果敢"地选择现代化走向时强化意志的要求,与西方意志论思潮,特别是西方19世纪以后的唯意志论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苏轼是个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有他自己的情趣与价值;同时他又是个有使命感的臣民,他的职业与理想抱负密不可分。知识让他有能力去改造现实,知识也让他的精神思想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现实的发展往往不会兼顾个体的灵魂,故苏轼是一个同时扮演两种角色的矛盾体,而如何调和好上述矛盾一直是士大夫集团文学创作的一个母题。在阅读这些文章时,我们常能在表面的风平浪静中嗅出对立面的厮杀,亦能在矛盾的纠斗中看到释然的妥协。故本文将从冲突与妥协的角度出发,比较阅读前、后《赤壁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沧浪之水》中典型知识分子代表池大为命运变奏曲的梳理,刻画了他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自由与不自由、得与失的矛盾心态,分析了知识分子群体困境和个体蜕变过程,展示出特定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灵魂的焦灼和蜕变,并从中重新审视知识分子与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判断失误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分子历来都不是独立的阶级,只能依附一定的阶级。因此,正确判断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就成为认识和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关键。毛泽东晚年把知识分子划归资产阶级范畴,这是一个原则性的失误,并成了他后来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关键因素。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判断失误的原因是复杂而多种多样的。总的说来有两个方面:对知识分子整体思想政治状况估计失误、匈牙利事件与反右斗争的影响,是导致毛泽东在这一问题上失误的现实原因;而他在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上的一系列矛盾与困惑,则是在这一问题上出现失误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