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商品市场价格的三时点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宇 《预测》2001,20(3):51-54
本文从供求决定价格和价格引导供求两个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市场运行中供给,需求与市场价格三者的关系,建立了赋予时间意义的供给-价格线性反应式和需求-价格线性反应式,结合市场价格理论平均值(宏观市场价格)公式,建立了商品市场价格的三时点预测模型,运用该模型对美国1954-1988年大米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永州市大米市场价格作了相当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李娟  吴群  刘红  丁松  张会 《资源科学》2007,29(4):187-192
研究土地市场成熟度有益于完善我国土地市场建设,也是完善以土地为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要求。本文初步探讨了城市土地市场成熟度的内涵,运用理论分析、目标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市场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土地市场成熟度由土地市场化配置度、供需均衡度、价格灵敏度、市场竞争度和配套机制完善度5方面体现,这5个方面又通过16个评价因子来综合反映。在此基础上,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土地市场成熟度综合评价值为63.77,说明土地市场处于调整发展的“过渡型”阶段。从准则层评价值看,土地市场化配置度为73.39,供需均衡度为67.41,价格灵敏度为40.96,市场竞争度为54.66,配套机制完善度为77.53,由此可见南京市土地市场应注重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完善价格形成机制。针对南京市土地市场成熟度的评价结果,本文提出以供给引导需求,合理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完善地价管理制度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土地供给信息对我国住宅市场价格影响的研究。在分析土地供给信息与住宅市场价格互动机理的基础上,选取1999年--2010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土地供给信息、住宅市场价格等相关数据定量反应土地供给信息对住宅市场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供给信息是影响我国住宅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且对东中西各区域影响程度不同,东部区域住宅市场价格对土地供给信息的敏感程度较高,中西部区域住宅市场价格敏感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中国煤价波动成因及其价格发现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迪  张言方  殷琴  聂锐 《资源科学》2013,35(8):1643-1650
以秦皇岛煤炭平均价格为例,借助时间序列分析的多种计量方法,从长期均衡关系和引导关系两个方面对我国煤炭价格波动的成因及其价格引导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国内煤炭价格与国内煤炭供给、煤炭需求、国际煤炭价格和国际原油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煤炭供给与煤炭需求对煤炭价格波动呈非对称影响,煤炭供给对国内煤价的影响相对较小,国际煤炭价格对国内煤炭价格的影响远大于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主要耗煤行业煤炭需求、国际煤炭价格、国际原油价格均对国内煤炭价格波动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而煤炭供给的引导作用并不显著;现阶段国内煤炭价格下滑是内需不足与国际能源价格冲击的结果,两者对国内煤炭价格发现的综合引导能力为54.17%.  相似文献   

5.
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根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模型测算,预测2010年我国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房地产投资和供给较快增长,房地产需求稳中有升,市场处于景气状态。主要原因有:宏观政策鼓励房地产健康发展;购房愿望和能力仍支撑刚性需求;通货膨胀预期刺激短期需求;土地供给制度制约市场供给;上游产品涨价传导到房地产市场;城市化新趋势推动房地产发展等。文中最后就房地产制度建设、调控政策、抑制投机以及城市化新挑战等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与规划因素;然后利用武汉市1993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应用主成分回归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增长、城市非农化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增量供给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选择土地产出率较高的工业用地模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促进,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增量供给和构建土地集约利用长效机制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与规划因素;然后利用武汉市1993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应用主成分回归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增长、城市非农化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增量供给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选择土地产出率较高的工业用地模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促进,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增量供给和构建土地集约利用长效机制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均衡价格理论从头至尾都是错误的:第一,需求曲线形成的逻辑路径是错误的。第二,供给曲线得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第三,供给曲线的因果内涵是错误的。第四,均衡价格模型只是一个单向因果结构,并不存在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内涵。第五,需求曲线内涵真实,供给曲线则纯粹虚构,两者之间没有均衡关系可言。经济系统中根本没有供给曲线,只有需求曲线。市场的运行只是由需求曲线单方面支配着。在供求相等的条件下,供给量和价格的对应关系就反映在需求曲线上,因此,需求曲线就是供给曲线。需求曲线上所有的价格都是市场均衡价格。虽然价格由卖方制定,但市场的均衡价格只是由买方单独决定。  相似文献   

9.
市场动力学以经典电动力学为基础,以量子电动力学为参考模型框架,其构造自始至终贯穿布尔巴基结构主义思想。市场动力学研究价格、需求和供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量子电动力学研究光子、电子和正电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两者都属于单荷动力学范畴,共享U(1)对称群。市场动力学引入了市场荷,并以此分别定义了需求与供给。通过考察市场犹豫现象,为需求和供给引入自旋作为其内禀性质。于是,需求与供给可由狄拉克旋量定义。通过引入钱锥和价壳,定义了虚价格;需求与供给通过交换虚价格而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为费曼图所刻画。认知场具有极化决策的功能,由磁场所刻画。市场动力学认为,社会经济本身是一个实验,每个市场参与者都是观测者。我们建立了市场观测的非对易关系以及观测信息的市场版测不准原理,并以此定义了量子版看不见的手。在经典电动力学的基础上,讨论了价格场与麦克斯韦场的关系,并引入了规范势的概念。高阶认知(包括博弈、决策与推理)引起的市场涨落(包括介观与量子涨落)。各种市场内在的涨落现象既是理解市场参与者认知又是理解市场相变的基础。定义了市场波函数的六个组分,即全局相因子,全局规范势与全局规范场强,以及局域相因子,局域...  相似文献   

10.
在房地产投资急剧攀升、房地产交易价格过渡上涨及房地产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矛盾激化的背景下,借鉴Hedon ic模型及消费者效用理论,分析影响西安二手房价格的主要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表征建筑特征变量的交通状况、住宅年龄及建筑结构;表征住宅邻里变量的配套设施及小区物业及表征其它变量的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西安二手房价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陈竹 《资源科学》2015,37(4):663-670
农地转用决策理论能为农地保护制度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但经典的决策模型并不适用于我国地方政府主导农地转用的现状。本文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理论,构建了适用于国内背景的农地转用决策模型,以分析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决策的特征。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对经济产出的边际贡献、土地出让金水平是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决策的重要依据,地区经济质量和农地资源禀赋对地方政府决策弹性分别起到负向和正向的影响,由于地方政府在决策时可能存在的偏好和非理性因素,农地转用的最优规模无法仅仅依赖于外部性内化政策实现。  相似文献   

12.
土地供应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充足而稳定的土地供应是城市发展的必要保障,而其定位的合理也是提升城市健康的重要前提.本文针对当前土地供应科学性不足、缺乏时序性及与相关部门工作无法衔接等问题,选择典型的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龙岗区为例,整合卫星影像、数字地形、地籍、交通以及各类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模型,并利用人口预测为基础的城市用地类型增长预测,构建土地供应决策支持系统.结果可得龙岗区近期(2003~2005)和中期(2006~2008)可供应土地的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以提供龙岗区未来土地供应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目的是在城市存量土地的基础上,对现状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测算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在增加面积.城市土地利用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微观评价.本文在济南市城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理想值修正模型".该模型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值(合理值)为判定依据,选择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其他因素对标准值进行修正,分析具体宗地的现状和理想值(合理值)之间的关系,计算宗地集约利用潜力等级.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用地功能区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工业区的评价结果出入较大,大部分宗地评价结果修正后提高,即其潜力增加;商业区的结果大部分降低,即潜力减少;住宅区处于二者之间,但潜力增加的量大于商业.基本结论是:城市建成区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模型,简便、实用、科学,是不同用地功能区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具体化;可作为城市规划、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等的主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严重,与此同时,城市存量土地却存在粗放利用现象,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用地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首次针对全省范围内不同规模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县城),采用“同质异量”的指标合理值,从宏观上评价全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划分出集约利用、适度利用、低度利用和粗放利用4种类型,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规律,提出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理论和方法上对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划分的潜力级别对河北省宏观调控城市建设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向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燕语  钟太洋 《资源科学》2016,38(11):2024-2036
为了研究土地市场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有何具体的影响,本文根据中国土地市场的特征构建了两者作用的理论框架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运用中国大陆地区281个地级市和4个直辖市2001-2008年的面板数据,采取聚类稳健标准误差和异方差稳健的豪斯曼检验得到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进行了回归分析,以揭示土地市场结构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一级市场成交面积的增加和土地有偿使用率的提高能够明显减缓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而一级市场成交总价款的增加却会明显促进城市的扩张,与此同时,一级市场成交均价及二级市场流转面积、成交价款和转让均价对城市扩张的影响尚不显著;②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一级市场发育都能明显影响城市扩张的进程,而西部地区土地市场的作用则相对减弱了许多;③从时间变化来看,一级市场成交面积增长对城市扩张的抑制作用随时间呈波动趋势,一级市场成交价款增长对城市扩张的促进作用则呈逐年波动加强的趋势,土地交易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城市扩张的减缓作用也在逐年减弱。  相似文献   

16.
杜聪  王峤  刘修岩 《科研管理》2020,41(7):110-119
 较强的住房供给约束会带来城市房价激增,这会不会造成对创新要素的挤出,从而导致城市创新脚步放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首先阐释了住房供给约束推高房价,从而挤出创新活动,并导致创新产业在未达到成熟之前过早分散化的理论机制;进而基于2006年-2013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工业行业创新指数数据,采用不可开发土地比例和国际钢材价格等外生冲击作为工具变量来识别住房供给约束对城市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供给约束通过推高房价会极大的挤出城市的创新活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一挤出效应背后的机制之一可能在于,较强的住房供给约束会导致创新产业在其创新活力尚未充分发挥之前,过早的被从多元化大城市挤出到专业化中小城市,即出现了创新活动的过早分散化现象。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本文从推动住房供给侧改革,实施差异化住宅用地供给策略和构建城市群协调创新网络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地价空间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地价是一个具有时空性质的多维概念,随着土地市场的日渐发育,地价成为土地市场运作的重要信息和价值判断标准,而城市基准地价的更新速度慢,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城市的地价水平和地价动态分布规律。与此同时,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点的地价信息能够分年度及时、准确的更新。因此,利用地价动态监测样点的地价信息,快速、及时的分析地价的空间结构特征、时空演变趋势成为当今土地管理中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以住宅地价为研究对象,依托南京市地价动态监测和土地市场交易数据,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地统计学方法的支持下,建立了2001年-2004年南京市主城区住宅用地数字地价模型,从宏观层面上,研究了整个区域的住宅地价空间演化趋势,从中观层面上,选取典型地价剖面研究了住宅地价的时间演化趋势,以期及时、准确的掌握城市的地价水平和地价动态分布规律,为政府调节土地市场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赵可  张安录  徐卫涛 《资源科学》2011,33(5):935-941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本文利用1999年-2008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除外),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尺度看,经济发展等影响因子,区位差异和政策变迁能够较好地解释全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其中,城市人口因子对城市用地扩张的拉动力度最大,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尺度均对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影响,而经济发展仅在全国和中部尺度有影响;②从时间尺度看,除城市人口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有正影响外,其余变量统计上大多不显著;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力度则逐年增大。因此,各省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城市增长边界,以节约农地流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数量。  相似文献   

19.
云制造平台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为企业提供网络化制造服务的重要载体.研究服务创新的机理与路径,是提高其服务能级和服务效率的基本前提.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云计算技术作为外生变量,以服务概念创新、服务流程创新、服务界面创新为内生变量,构建提升云制造平台服务创新绩效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我国各省区市云制造平台的问卷调查,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制造平台服务创新存在两条创新路径,分别是“云计算一服务概念创新—服务绩效提升”和“云计算—服务界面创新—服务绩效提升”.该成果为云制造平台的运营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