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报告开始是作为美国大学出版社及其在学术出版中的作用的一次回顾,现在它已发展成为大学出版社重要性的更广泛评估。我们所谓的出版指的是沟通和广泛的知识传播,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引进和快速发展,这个作用已变得更复杂更重要。对教师来说似乎有无数的机会传播他或她的作品,从建立网页或博客,到张贴文章到工作底稿网站或机构存储,到包括该文章的同行评议期刊或图书。在美国大学,利用网络是非常便利的,其结果是几乎所有的知识成果都是以某种形式“出版”。  相似文献   

2.
出版物生产是现代出版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其一般过程大体由出版策划、编辑工作、出版物制作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尽管电子出版技术以及新兴的网络出版技术给传统出版流程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但即便是电子、网络出版,也依然离不开所传播内容的策划、组织、编辑加工以及内容的复制传播等基础操作环节,仍然被归人“内容产业”。当然,不同载体形式的出版生产活动具有不同特点;不同国度和社会环境中的出版生产活动,在具体实践中也会形成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问题,而其中更多的表现为对人类伦理思想的冲击。三年前,一场“克隆风暴”震惊全球,人们在争论、在深思“从自己身上克隆出的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兄弟姐妹”。面对自然科学的挑战,全世界的人们都在问着同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与此同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伦理问题也开始显现,诸如性的问题、环境的保护问题等等,面对这一切,人们也在问着同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人们在思考之后,发现解决“我们应该怎么办?”问题的首要前提是…  相似文献   

4.
董炎 《现代出版》2013,(4):48-50
数字媒介给传媒业带来变革,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业发展不可阻挡的大趋势。相对于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媒介对于内容的"伴随文本"传播更为重视,更能吸引新生代读者群,但数字出版媒介带来了碎片化、跟风式及浅阅读等阅读消费危机。数字、传统出版媒介应融合发展,数字出版同样应当对于文化有所担当,而传统出版则应融入数字出版媒介的传播能量。  相似文献   

5.
智能革命给传统生产关系带来了颠覆性变革。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是出版业从“一维出版”向“多维出版”转型的内容生产业态、传播形态、受众消费模态的创新之路。面向未来,出版业如何顺应趋势、应对挑战,需要出版人不断理清思路、凝聚共识。本文研究的重点,即探究如何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产业体系,找寻出版业态重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出版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有其独特的传播特点和模式。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版传播也随之出现新模式、新特征、新挑战。数字化给出版业带来了机遇和新鲜血液,同时也使传统的以有形物质为载体的出版活动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来审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各自的优劣势、传播模式与规律,试图为传统出版找到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邹建华 《中国编辑》2005,(5):16-17,31
一、数字出版的版权特征 数字出版的传播途径很广泛,是新兴的、具有网络传播特征的作品数字化的使用方式。数字出版方兴未艾,却有两个基本要件第一,必须是经作者同意,以制作复制品形式公开其作品;第二,有关作品必须被复制一定数量,能“满足公众的合理需求”。从著作权法上说,这是出版包括数字出版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新闻世界》2005,(4):26-27
1969年对于人类来说是个有着重要意义的年份,那一年,美国航天员踏上了月球。不过,一直以来都有人怀疑人类从来没有登陆月球。那些航天员在月球漫步、插美国旗的照片和影像,全都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搞出来的“登月骗局”。甚至连那个月球也是“道具”,是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沙漠或迪斯尼的电影布景。有人甚至为此专门出版了几本书,  相似文献   

9.
出版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的提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出版传播学是通过对出版传播现象的研究,揭示出版传播规律的科学.它是基于出版学和传播学的双向需求提出的.出版传播是人类创作、编辑作品,经过复制公之于众并被接收或接受的社会传播现象(活动).由出版传播这一核心范畴及其派生的一系列基本和次属范畴,以及范畴引发的一连串命题,按一定逻辑构成了出版传播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出版文化建构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周涤尘,谢珩一、出版文化建构是一个历史的范味出版文化的生产是人类精神需要的意向性满足。出版文化就作得和编者来说,他们需要通过其思想来影响读者,就读者来说,他们需要作者、编者创造出他们喜爱的作品。在一般情况下作者和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一部出版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出版既是通往人类文明的路径,也是标识人类文明的手段.在拙作《中外出版史》中,曾对出版给出过八个动词的定义性判断:“出版是对人类知识和信息的收集、挖掘、整理、编选、校勘、把关、传播、传承的过程和活动.”可以推进性简化为:“出版是人类收录信息、整理知识、萃积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活动.”而“学科”是英文discipline的意译,是指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侧重于知识的分类和学习的科目.出版学科就是有关出版的独立知识体系,或者有关出版的知识分类和学习科目.中国目前将人类所有知识划分为13个学科门类,110个一级学科.1998年,教育部将编辑出版学作为二级学科归属于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之下,此后,出版学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看并不理想.今年是10年一次的学科目录调整年,应在对出版和出版学科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出版学科建设升级.  相似文献   

12.
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来诠释出版伦理建构因素:出版场是出版伦理塑形的结构基础,主导资本是出版伦理的决定因子,出版人习性是出版伦理践行的动力.而造成出版伦理困境的原因在于:出版行业“大规模生产场域”的扩大化带来的责任错位、出版行业管理体系的内外失衡带来出版问责缺位、“资本”与“习性”的断裂带来的责任断层.  相似文献   

13.
出版定义大致可分为六种类型:“编辑复制”说、“复制发行”说、“编辑复制发行”说、“公之于众”说、“传播”论及其他。综合分析这六种定义,可以将出版的本质界定为:人类创作、编辑作品,经过复制公之于众并被接收或接受的社会传播现象(活动)。  相似文献   

14.
微博营销:e时代图书出版营销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然 《今传媒》2011,(8):68-69
随着Web2.0技术的深入,以信息微型化为传播特征的网络交互平台——微博进入公众视野,微博营销发展为一种新型网络营销模式。在海外,微博已经被大量企业作为营销的利器,而国内出版机构近年来也开始关注并使用这一工具推销自己的产品。传统出版营销存在成本高、受众面窄、传播滞后等局限,如果将微博营销引入出版业,将有效提升传播效力,甚至引发一场出版革命。  相似文献   

15.
宋伟锋 《新闻界》2023,(10):87-96
在AI传播时代,生成式AI出版场景的应用为作品创作提供了新工具,推动出版传播领域的新革命,但对既有版权立法与司法认定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如生成式AI生成图片对版权法中“作者”与“作品”法律适用的新问题。基于黑格尔哲学“主体-客体”论,以“主体-客体”“精神-技术”“作者-作品”的二元关系范式,解构AI创作版权认定、侵权认定、抗辩理由等问题。对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AI版权规范与执法实践的反思与超越,优化中国AI创作版权规制的新路径:在“作者”主体上,处理好“人类-AI”主客体式关系,明确人类为创作主体,AI为创作工具;在“作品”客体上,统筹好版权保护与AI出版传播产业发展的关系,厘定商事主体研发AI出版场景应用的合理使用情形,为AI新闻传播业态良性发展提供规范保障。  相似文献   

16.
因特网不能成为盗版者的“乐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传统出版而言 ,网络出版方便、费用低廉、传播速度快且发行范围极广 ,是一种未来的出版趋势。然而 ,这种因特网上作品传播的变革与扩大 ,又为盗版、侵权著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对于著作权人来说 ,因特网有可能是一场恶梦。正因为将作品上网传播及复制的便利 ,任意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搬上网与人“共享” ,用户则免费将网上的作品下载的现象在因特网上十分普通 ,较为著名的华人作家的著述均能在网上找到。以至于有人惊呼 :因特网难道是盗版者的“乐园”么?我国《著作权法》是1990年颁布、1991年开始实施的。《著作权法》第3…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文化典籍大国,但远未成为文化典籍传播强国, “互联网+”时代为中国文化典籍出版与对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模式.了解“互联网+”时代文化典籍出版与对外传播的特点,继而探讨互联网对中国文化典籍出版与对外传播带来的影响,析出“互联网+”时代中国文化典籍出版与对外传播策略,最大范围内实现对外传播效果,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以文化典籍为载体,传播中国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试论编辑如何面对数字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出版是对传统出版的超越,但不是全然否决。尤其对于主抓出版内容的编辑来说,编辑工作之魂不管是在传统出版时代,还是在数字出版时代,都是一样的。但数字出版毕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出版革命,所以编辑人员必须认真面对新形势,积极学习相关数字出版技能,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分析框架,从出版市场、翻译作品选材、翻译作品质量、出版营销以及读者反馈等维度,剖析葛浩文在出版场域中积累的各类资本及其转化机制,探究其如何利用资本转化推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海外市场的传播与接受。葛浩文翻译作品的海外传播实践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国际流通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南,有助于深度理解文学作品在海外出版传播过程中的运行轨迹,为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擘画出一条明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深度开发出版资源——谈图书向音像电子出版物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发明了古代印刷术,是世界出版古国,为人类文明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在前进,人类在发展。目前,我国无论从出版物的总量和出版形式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都与我国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纸介图书出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