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中国体育外交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十年来体育外交 的地位和作用、体育外交对国家外交理念的贡献、体育赛事举办对国家文化的传播、竞技 体育对国家面貌的展现以及各领域体育外事活动对国家外交的推动与促进情况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中国体育外交以中国体育文化交流的形式,增进了各国友谊;人文奥运上升到 人文外交,促使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型;体育明星成为国家文化使者,彰显中国人的体育精 神和民族精神;承办大型国际赛事展现大国国际责任感;竞技体育水平提升了我国的国际 地位;国际体育组织中中国人任职人数增加,中国拥有了更多话语权;实施国际体育援助 与赞助,提升中国道义感召力;推动港澳台和海外华侨体育交往促进国家认同;国际体育 学术活动举办促进体育科教交流合作;参与体育活动提升元首体育外交效果。  相似文献   

2.
体育是汉代骈文描写的对象,多姿多彩的骈文呈现了一幅汉代体育画卷。汉代作家枚乘和孔臧最早开始在骈文中描绘狩猎的内容,接着司马相如和扬雄在文学作品中描写皇族诸侯出猎的盛大场面,讨论狩猎的褒贬意义。马融的骈文介绍了汉代的樗蒲和围棋;蔡邕的骈文介绍了汉代的弹棋;张衡的《西京赋》和李尤的《平乐观赋》则再现了汉代的杂技娱乐。骈文不仅真实摹写了汉代体育活动,而且折射出汉代古人的体育观念,当时全社会树立了尚勇崇武的体育风尚,人们下棋狩猎追求的是娱乐与休闲。骈文蕴涵着古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认识。研究古代骈文可以促进文学和体育事业的交融发展,在体育与文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体育视角审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体育外交的研究日趋活跃,但对基本的体育外交概念的界定和使用却表现得较为混乱,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及当前体育外交实践,对体育外交的主体、客体、目的、形式及作用五方面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体育外交重新进行定义,认为,体育外交是国际社会、尤其是体育界的相关行为体出于一定的外交目的而在体育领域对其他行为体以和平方式进行的对国际关系、特别是国际政治关系产生影响的对外互动活动.旨在为未来体育外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社会关系建构中,谋求政治认同、社会沟通以及利益协调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多。其中,随着体育进入跨文化传播单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体育参与公共外交的功能日益凸显。采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中美的乒乓外交、美印的橄榄球外交、印巴的板球外交和中国近代体育公共外交的活动等为研究的基本对象,着重从体育参与公共外交关系建构的基本形态和历史事件分析体育在跨文化背景下获得国际认同的功能,认为:体育参与公共外交形成不同的公共外交形态,丰富了外交文化的内涵;体育能够形象直观地阐释国家的意志和政治诉求;体育参与公共外交可以修饰政治主体、形成政治修辞,塑造国家形象。并从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变化进程中探究中国体育参与公共外交的基本走向与对策:1)制定中国体育公共外交的战略;2)建立体育公共外交发展机构;3)展开强势项目的公共外交演化项目;4)有效挖掘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展开跨文化交流。表明,开创体育公共外交的新局面,搭建立体化的外交格局,中国的国家形象将更好地得到塑造,在世界上的政治话语力量也将会更加强大。为体育参与公共外交建设提供基本的思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开展体育外交是现实发展的产物和要求:体育外交是外交领域和外交主体扩展的产物;体育外交在国家对外交流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开展体育外交是现代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既有的体育外交概念已不能反映形势的变化和体育对外交流需要,从体育外交的主体和对象、体育外交的分类、体育外交的轨道、体育外交的主题和宗旨几个方面,对体育外交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中国在不同时期采取体育外交行动前的抉择过程及其确立的行动准则,历史性地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外交决策的分期时限、决策内容、阶段特征,比较改革开放前后2时期我国体育外交决策的环境、基点、目标和活动。认为:改革开放前,中国体育外交决策的环境相对封闭与孤立,决策的基点为国际政治的单一格局变迁,决策的目标是独立自主与有限承认,决策的活动分为失衡突变的3个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体育外交决策的环境走向开放与多元,决策的基点为国际国内政治的二元图景,决策的目标为谋求现实的国家利益和承担大国责任,决策的活动分为稳定连续的2个阶段。最后指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会以更加积极、主动和建设性的立场参与世界体育事务,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新闻传播学、国际关系学、政治学和体育学等多学科领域,探讨和平发展语境下中国体育公共外交的地位与作用.公共外交着重研究一国对他国公众的影响并使该国外交政策、价值观念或文化取向为他国公众所知晓并接受,进而影响他国政府和民众,减少本国外交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阻力,其主要途径是通过树立本国在他国公众中的良好形象来实现国家利益.良好的国家形象的建立显得十分必要,而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是各国组织和人民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展示国家形象和建立交流沟通平台的大好时机,体育公共外交无疑成为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支撑.研究和平发展语境下中国体育公共外交的地位与作用,不仅可以丰富体育公共外交的价值理论,而且对中国和平发展时代的今天怎样运筹和实施体育公共外交战略,确保中国体育公共外交战略发挥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梳理了我国体育外交领域的研究成果,重点对乒乓外交、体育外交史、体育外交的功能和运用,以及著名人物的体育外交等内容分别进行分析,同时指出体育外交在研究者、研究内容、研究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体育外交研究要加强多学科研究力量的培育,鼓励交叉学科的研究,并从政治、历史、经济、外交领域探讨了具体的发展建议,旨在为该领域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等方法,分析了我国体育外交的价值和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体育外交是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传播和平与发展理念的平台,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实现各国民心相通的桥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路径。当前,我国体育外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体育外交组织体系不够完善,体育外交价值挖掘不够充分,国际舆论挑战日益加剧。为此,应不断健全我国体育外交组织体系,积极调整和创新体育外交战略、思路和方式,着力改善体育外交国际舆论环境,深度挖掘和充分释放体育外交的价值功能,使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体育外交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可以打破文化障碍的通用语言,是国家外交战略谋求核心利益的重要工具之一。澳大利亚《体育外交2030》从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4个战略领域共同实施,将体育外交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体育外交2015—2018》为借鉴与优化的基础,将体育赛事作为多边外交的主要窗口,并制定了三大体育外交蓝图。通过回顾、梳理我国体育外交发展概况,指出尚存在对体育外交作用认识不足;传播手段单一,民间体育交流活力不足;体育外交人才缺乏,国际话语权较弱;体育外交助推体育产业的引擎作用尚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以体育强国战略为契机,构建体育外交战略体系;转变体育外交理念,激发民间体育外交活力;以“一带一路”为战略平台,利用赛事建立体育外交窗口;推动体育外交人才智库建设,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以体育外交为引擎,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建议,以促进我国体育外交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外交政策、个人喜好、追求升仙延寿几方面探讨了汉武帝对汉代体育发展的影响。认为汉代体育在汉武帝时期成型,形成娱乐体育、军事体育、养生体育三种形式发展的格局,娱乐体育成为有汉一代主要的体育形式。汉代体育展现了大汉气象,体现了积极为政治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摘要: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究习近平主席的索契之行如何把体育与外交相互融合、多边与双边相互促进,重点突出,一举多得,实现中国体育外交又一创新实践。通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建设体育强国的体育外交创新进行探究。习主席利用短、平、快的“点穴式”体育外交首开我国国家元首出席境外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先河,赋予中国体育外交新的内涵:1)习主席的索契之行为实现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倾注巨大正能量。2)巧妙运用体育外交的丰富多彩和充满活力为国家的总体外交服务。3)利用体育外交实践来验证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4)利用体育外交平台,2国元首保持密切交往,为正面营造国家形象、让本国文化和价值观更多为国际社会交流借鉴、相互促进提供良好契机。5)体育外交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同时承载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担当。研究意义在于从习主席把奥林匹克精神倡导的团结、友谊、和平的人类共同愿望融入中国外交矢志不渝的目标,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带来了福音,为加强我国体育强国的内涵建设提供有益的探索;研究价值证明中国政府始终从提高民族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为我国体育事业固本培元,激励把个人梦和体育强国梦汇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清代前中期军队体育活动进行研究。指出,清代前中期军队体育活动主要为马术、射箭、摔跤、冰上运动、武艺等,其军队体育活动随着训练需要与作战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丰富与发展。应该说清代军队中的体育活动不仅是军事训练的内容、选拔优秀将士的手段,而且其作为满清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传播载体,在增强军队凝聚力、传承本民族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具有巩固统治的显著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中国体育外交是中国外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中国外交贡献着卓越的理念与实践,也有力地推动着体育强国建设。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分析了我国体育对外交往工作无论是在思想认识、战略谋划、体制机制准备、决策应对,还是在外交资源整合、国际话语权的把控以及体育文化传播方面,均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实现全面转型,从体育外事到体育外交,从部门战略到国家战略,从单一平面到立体格局,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塑造,从盲目输出到自信展示,全面融入国家总体外交战略,以更好应对日益复杂的体育全球化现象,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15.
2018年朝鲜成功开展一次体育外交行动参加韩国平昌冬奥会,向韩国政府表达出善意的政策倾向,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也因此得到缓解,体育外交的政治收益又一次得到验证。以新时期体育外交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研究新时期开展体育外交活动的政治诉求,如何推动中国的外交事务和体育行业的发展。研究认为:体育外交能够以相抵柔和的方式表达政治意见或者政治态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需要适合根据国际文化变化做出调整,更需要加强对外交流;国家领导人或者体育明星在体育外交中塑造国家形象的功能不容小觑;积极培养能够在国际体育组织任职的人员、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物能够缓解中国在体育界话语权薄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发展时期,无论是思维方式、统治思想、政治制度还是民风习俗、节日节令,都为中国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继承先秦体育与引入外来体育基础上有所扬弃,形成了后世体育发展的基本格局。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这一时期的体育发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展现了它对于后世体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代妇女与体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妇女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会群体,她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展示自我风采。其参与体育运动人数之众、项目之多、水平之高,都是其它时代的妇女所无法比拟的。唐代妇女体育运动之所以发达,与大唐帝国的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礼教束缚稍弱以及女性地位较高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邦从秦末农民起义军的将领、楚汉战争对立的一方,到汉王朝的皇帝,其政治活动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征战的马背上度过的,经历了大小上百次战役,不仅实战经验丰富,而且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略决策和战术指挥方面都达到了当时人的巅峰。刘邦的军事指挥艺术不仅对于当代的军事指挥,对当代的经济文化活动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