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文章针对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点从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健全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通过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深化思政课教师内涵建设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受自身条件限制,存在教学环节"缺位"、教学形式"泛化"和师生角色"错位"的问题。改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教学实施的各项保障机制;应充分认识和挖掘高职院校开展实践课教学的优势,努力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融合;应系统分析、研究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真情实感"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论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尝试从板书书法、诗歌爱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学生面对面沟通拉近距离、立足专业背景等诸方面反思自己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尝试及实效。高校思政课内容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但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是要经常与时俱进的。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路子,把高校思政课教学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4.
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门重要课程,思政课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师必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还存在思政课课程内容缺乏一致性,内容重复;教学方法缺乏层次性;思政课课程评价标准模糊,“唯分数论”;教师队伍缺乏建设性,人员复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增强实用性;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完善思政课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专业性的教师队伍等对策,以更好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所有高校、所有专业都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思政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应重点关注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切实做好通识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落实工作,为地方工科院校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不仅体现在公共思政课上,更应该从课堂本质入手,整体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结合动画专业在高校适应性强、兼容性高、科普性更全面的优势,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其表述特点,建设适应专业发展的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思政“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压实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职专业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顺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文章详细阐述了针对高职专业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应该遵循服务专业的改革理念,选取针对性强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融合专业实践,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突出思政实践教学的环节,全面改革学生考核体系等三个有效途径。这是坚持"以生为本"原则的一种改革,是坚持"为专业服务"理念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慕课在引入思政课的同时,其所存在的风险和伴随而来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意识形态教育理念的削弱是慕课自身所隐含的风险所在;形式化、同质化是慕课的风险所在,而各大高校间多样性和地方特色性的教学风格将最大程度受到抑制;思政课教师队伍也会因此而不稳定。充分关注形式与内容、虚拟与现实、一与多这些风险,才能扬长避短,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政课上得到更好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研究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从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智慧教学模式促进智慧教学管理及建立健全思政课考核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来探索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在专业创作与实践、思政课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创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等方面采取积极应对策略,不断提升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1.
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因素有多种,但是,学生对于专业背景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专业思维的灵活性,教师们对于实践教学内容的掌握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是否得当,无疑是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直接因素;而当下网络流行的文化和社会风气当属于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外在因素.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方法,传统主要是通过对校外社会实践的强化、对校内课堂实践教学的增加、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良好的结合;其实,真正的症结是在于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过分重视,而缺乏"以人为本"的培育体系.为此,贯彻"以人为本"实践教学理念,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和运行体系尤显迫切.  相似文献   

12.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本文围绕“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展开讨论,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总结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现状及问题。从增强师生实践教学意识培养与能力提升、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灵活配置、建立健全思政课长效保障机制建设等三个方面探索提升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以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理念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相似文献   

13.
工学结合的背景下,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拥有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内涵:职业意识突出政治导向,专业知识强调与时俱进,职业技能注重创新,职业行为展现以身示范。但是部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仍然亟待提高,须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组建一支"专家型"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地位、工资待遇;强化思政课教师继续学习,加强与专业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六所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进行调查、走访,剖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寻求切实可行的思政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是目前各高职院校思政教研室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5.
“胡杨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疆高校开展“文化润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胡杨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决定了其融入新疆高校思政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新疆高校思政课融入“胡杨精神”的现实困境是融入思政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还不够深,融入思政课程的频率相对还不够高,不同思政课程的融入均衡性不够强,授课过程中融入环节还不够聚焦等。为此,要进一步加强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将“胡杨精神”融入日常教学的意识,提高讲好讲活“胡杨精神”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持续推动思政课教师将“胡杨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法创新,充分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强化青年践行“胡杨精神”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6.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将迎来新的改革机遇,思政课教师也将面临崭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应建设一支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大思政格局下,将专业特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已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培养德艺双馨、理验俱丰的医学人才的现实需要。如何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充实中医特色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创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以达到更好的实践育人效果是当前中医药院校面临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下,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让学生了解更多与新时代发展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的多元化能力。目前,新媒体环境下,给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发展工作带来的挑战,还需要结合巧用新媒体、融合热门热点的教学方法,强化思政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的工作质量。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特征,然后根据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提升的机遇,探究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发展策略,以期更好地满足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教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针对我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分析了制约我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利因素,根据职教现状,探寻我省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突破口,旨在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职教人为事业奋斗提供实践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高校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力量,协同育人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手段.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起了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课程思政的关键是发挥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效应,构建好三全育人大格局,提高第一、第二课堂的协力,架构起专业教师与思政工作者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路径,形成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合力.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水平,以思政课为基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文明,改革创新精神,增加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实现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