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认为虽然英汉两种语言的提升结构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生成过程中的基本句法操作是相似的,扩充投射原则作为普遍语法原则促使英汉提升结构的生成。在英语中,TP的EPP特征为强特征,而汉语中CP的EPP特征为强特征,由此造成了两种提升结构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最简方案框架下对英汉两种提升结构的生成进行探讨分析,认为扩充投射原则作为普遍语法原则促使英汉两种提升结构的生成,在其过程中,基本的句法操作合并与一致完成对Φ-特征的特征核查;人类语言的差异在于核心功能语类CFC(包括标句成分C、时态T和轻动词v),v的边缘性特征是造成两种提升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歧义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英语中的歧义句更是屡见不鲜。结构歧义现象一直以来都是句法学领域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以最简方案为基础,对产生英语中几种结构歧义的来源进行句法机制方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以和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我国传统养生学基本理论时,学术界有“以动养生”、“以静养生”两种观点曾引起广泛的讨论。笔者认为这两种说法未能概括和全面反映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实际。其实,历代各派养生家在“和”这一意义上达到了共同的看法。本文以具体的事实论证:“以和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5.
动量守恒是定律或是定理,这在普通物理的教科书中,往往会产生混淆。本文根据物理学的发展历史,说明了动量守恒概念的发展及其在自然界中的普适性。由空间的均匀性而导出的动量守恒,说明动量守恒是物质空间的一个基本属性,动量守恒在整个物理学的框架中应具有定律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6.
从词法和句法角度对英语歧义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它们包括同形异义词、多义词引起的歧义,修饰关系的结构歧义,省略形式中的结构歧义和其他几种句法功能方面的歧义。阐述语言环境因素对于歧义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很多方面,其结构特点尤其值得注意。目前,人们基本能接受的说法大概是,《红楼梦》的结构为复线立体网络型,即形成了纵横交错、经脉贯穿、主次分明而又整体推进的基本特点。这种结构巧夺天工而又自然浑成,构成这种结构特征的因素很多,这里只想说一说它如何以人物来穿针引线,从而达到经纬故事、结构作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英语语音、词汇和句法三大因素导致英语中存在很多的歧义句。本文主要从句法着手,通过运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分析句子表层结构下的深层结构,探究出相同表层结构句子的不同深层结构,进而分析句子的歧义,找出造成结构歧义的各种原因,从而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句意,使日常中的交流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9.
存在句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句法现象。本文把英语里"there"引导的存在句与汉语中"v 着"类存在句进行对比分析,从其结构形式,动词特点及语法意义等方面讨论他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言存在着明显的非对应性 ,这种非对应性在写作中不仅体现在词汇的指称、句法结构上 ,也体现在篇章的写作结构模式上。了解英汉语言在词汇、句法及篇章模式的非对应性 ,并且采取相应写作教学对策 ,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会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验概率理论和双重结构模型的"形式"与"内容"两种判断标准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运用不同的条件命题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概率理论与"形式"和"内容"两种判断标准的观点存在一定的重合。概率理论和两种判断标准都可以对条件推理的结果进行很好的解释,但各自也都还存在着不足,而两种解释则刚好可以互补一方的不足对条件推理结果进行更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Talmy认知语义理论,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借助真实语料,聚焦考察现代汉英动词"飞"和"fly"的语义结构及句法模式的异同。究发现:"飞"和"fly"在作动词的概念语义均由[+运动]、[+空中]、[+翅膀]、[+控制]、[+施事性]和[+方式]构成,这决定了它们句法相同性;但两者存在句法差异和句法结构频率差异。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言对使役概念的表达存在不同的词汇化模式。本文以Talmy(2000)对两个《论语》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在翻译作品时,以英语为母语的译者在翻译使役概念表达时多采用词汇手段,以使役词汇表达句意;而汉语为母语的译者在翻译使役概念表达时则更多采用句法手段,以使役结构表达句意。这一语法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英汉思维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离合词以动宾式离合词为主,动宾式离合词扩展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来自它的句法内部。当它扩展时,它的插入成分通过两种途径产生:一是论元增容,二是论元提升。当这些论元投射到句法层面时,由于受句法位置有限性的制约,只能出现在非论元位置"定语"上,从而使其呈现出"能合能离"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对独立主格结构和介词复合结构的异同及其构成方式和句法功能进行了系统全面地阐述 ,把一个较为复杂的语法现象 ,以深入浅出的论述和具体贴切的实例呈现出来 ,从而使人易于理解 ,便于掌握。  相似文献   

16.
英汉翻译要符合汉语语言的逻辑思维和习惯,但由于思维习惯的差异反映到语言里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英汉句子结构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通过英汉基本句型的比较,从英汉句子建构法则与拓展模式以及从句法特征、语法特征和整体安排上分析了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并且给予了大量的实例进一步剖析了英汉翻译时句子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三价动词是指在动词基本语义结构中能够携带三个强制性语义成分的动词。在给三价动词定价时,笔者认为应该采用“语义——句法”的方法。三价动词的常规句法框架分为两种。一是“名十动+名十名”的双宾结构,二是“名+介名+动+名”形式的主谓结构。有些二价、一价动词由于语用功能的灵活性,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可以与三个名词性成分搭配,类似于三价动词,我们称之为准三价动词。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的三种形式,其中非作格动词也能带宾语的语言事实使区分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判别式即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受到巨大的挑战。本文还分析了这几种不同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不及物动词后跟一个名词短语的结构(简称IVO结构)的生成机制可用高位增元论元结构来解析,而NP1+Vi+NP2结构的句法衍生过程则可用低位增元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英汉句式结构的差异,论述了英汉翻译中调整句子长度的两种方法——分句法、合句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语篇分析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主位结构,运用到英汉翻译研究当中,集中讨论了汉语话题的两个句法特点:汉语的话题总是位于句首,在线性排列上与英语的主语一致,但居于主位的主语不一定像英语那样与述位中的动词构成动作者和动作的关系;汉语小句复合体中主语常被省略,造成主位空位。本文就这两个句法特点,结合语料讨论了汉语话题主位的英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