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练瑜伽者,是求生命的数量,还是求其质量?求数量者,是思想禁锢所致;求质量者,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的解放。当今,瑜伽已成为人类古老的养生文化。我们对它的研究必须要有3种意识:肯定意识、否定意识和前导意识。其中,前导意识尤为重要。瑜伽教育,从本质上分析它是将其健身的工具理性预期育人的价值理性相结合的养生教育。从形式上分析,它是瑜伽与教育结合的产物。瑜伽教育的价值就是其“健身育人”的功能与其社会需求的统一。1.增进身体健康的价值瑜伽有句格言:“健康的心理存在于健康的体魄中”。实践证明,接受瑜伽教育不仅能使人以新…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法、分析法研究瑜伽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作用。从瑜伽的思想、高校学生的特点、思想教育的价值3个方面综合分析,瑜伽除了对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之外,还能改善高校大学生认识世界的方式、促进人生观的形成、影响价值取向。高校开展瑜伽应注意渗透瑜伽思想学习,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灵活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中医养生理论与瑜伽的基础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结合中医理论分别从瑜伽的"形"、"气"、"意"分析修炼瑜伽的养生价值;以中医理论中的"阴阳"、"经络"、"精气神"等学说作指导,在创编功法和锻炼中让中医的传统文化在瑜伽养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体育教学项目,瑜伽在高校非常普及,是传播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质、培育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和传播人文精神,是高校瑜伽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瑜伽课教学融入人文精神的重要性,阐明人文精神与高校瑜伽教学理论思想、文化价值和育人价值的相互关系,结合瑜伽教学对人文精神的融入路径进行分析、探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索一条发扬人文精神、提升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瑜伽教学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高校开展瑜伽教学的社会背景和研究现状.结合瑜伽运动的规律及高校教学实际,提出:在高校瑜伽教学中,对瑜伽哲学和修炼境界的描述不宜虚幻化;"心灵思考"应张弛有度、循序渐进,并与"健身练习"进行自然、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付晶晶 《灌篮》2021,(2):145-146
瑜伽这种运动注重思想与身体的形神合一,将其运用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之中,可以确保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时效性,保障大学生的正确三观的形成与身体素质健康发展。基于此,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瑜伽的教育价值,根据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地应用瑜伽开展思想教育,实现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与思想的双重教育目标,保证我国大学人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剖析瑜伽流行的现代“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瑜伽运动,通过对瑜伽在中国流行的社会背景、自身的魅力与健身价值、流行的社会心理因素、商业化运作与推广等四个方面对瑜伽在中国流行的现象进行分析,试图找出瑜伽流行的原因和产业化推广的经验。从瑜伽的流行反思中国传统健身术(如:气功、太极拳)的失落,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推广提供一点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促进瑜伽深度融入我国学校体育。方法: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瑜伽课程体系建设状况展开调查研究。结果:高校瑜伽课程已演化为一种以大学生为教学对象,以校园为传播范围,以瑜伽体位为主要练习手段的体育教育过程。随着我国“瑜伽热”辐射范围持续延伸,瑜伽的教育价值受到高校广大师生一致认可。在高校,以体育课堂教学、课外运动竞赛、体育社团和体育专业培养为主要形式的多位一体的瑜伽人才培养模式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结论:高校瑜伽课程体系建设较薄弱、尚未形成完善的校园瑜伽运动组织管理体系、瑜伽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薄弱等3个方面是当前国内高校瑜伽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瑜伽在我国本土化发展的整体理论构建欠缺,政府层面对瑜伽进行宏观管理与指导的力度不足,高校瑜伽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9.
张靖 《当代体育科技》2020,(2):237-237,239
本着"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健康第一、终身受益"的体育教育理念,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结合多年瑜伽教学,就瑜伽与女大学生健康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便更好地进行瑜伽教学,提高女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瑜伽课教学质量、增进女大学生健康,提高女大学生生活质量,帮助她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论瑜伽健身     
分析瑜伽的历史发展与流行,以文化学等角度解读瑜伽的文化健身价值.瑜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蕴涵各民族的特点与创新,从古典瑜伽的发展到现代瑜伽的世界流行都与瑜伽的健身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瑜伽是一种特别的健身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的交互影响作用。文章通过综述国内外有关瑜伽健心方面的研究,从古代瑜伽的起源、瑜伽的生理基础和瑜伽的特点阐述瑜伽的健心机制和特征,证明瑜伽确实是身心兼修的一项运动。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体育课程教学相关文件和实践中,关于特定运动强度(平均心率)的“建议”或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健康(体质、体能)的假定和效应。围绕学校体育健康追求与特定运动强度关联的问题和困境,通过文献考证、逻辑思辨和价值分析,厘清特定运动强度与健康追求、体育教学的不同逻辑和取向,为学校体育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及深化改革提供理论资源。认为:①特定运动强度与学校体育健康追求难以切合。将健身或体力活动强度不当引入学校体育(主要为体育课程教学)是健康取向的错位与片面化;平均心率强度要求存在理论偏差,其低、高强度可能违背中?高强度的“健康”假定;心率强度与体能(与体质健康相关)提升无直接、必然联系,其更多被作为耐力发展的参考指标。②特定运动强度与体育教学的内在实质和规定难以兼容。平均(中?高)强度规定下,高强度对低强度的补偿有限且不合理,这使得体育教学中的低强度教学过程和具体情境、单元时段的低强度项目,以及德育的展开受到排斥或忽略。提出:在相关文件和实践中关于特定运动强度的“建议”或要求是对健身或体力活动中?高强度理论的误读与错用,且其并非发展体能、技能、体育品德等所必需,不宜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统一规定。体育课程教学中运动强度的适用应超越健康的假定和限制,并对“健康第一”内涵予以重新审视和定位。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在高校设置瑜伽课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瑜伽以其独特的健身功能吸引着广大青年,它在相对静态的环境中既健身,又健心,尤其是其特有的心理调节功能,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恋爱、及自身的身体健康等方面引起的不良心理行为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适合在高校开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大学时代是天之骄子们完善自我的金色年华。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激烈的竞争,升学、就业等问题日益凸现,致使部分学生难以做出相应的调整,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诱发身体、心理等疾病的产生,健康状况随之下降。本文在对困扰当前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可以改善和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健身方式——瑜伽健身术,通过阐述瑜伽的健身特点及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探讨大学生易于接受瑜伽的原因,为高校开设瑜伽课程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分析、统计的形式,对学生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的途径、体育锻炼的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剖析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多元因素。通过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干预模式,优化体育环境,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空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6.
从大学生饮食和锻炼看大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深化高校体育健康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调查了大学生饮食与锻炼情况,发现大学生饮食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方面,如饮食偏精细,蛋白质摄入量过少,部分学生谷类等碳水合化物摄入量不足,参加体育锻炼方面表现为锻炼时间少,多数学生还没有形成锻炼习惯,锻炼方式单一,相关体育保健知识匮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竞技运动项目向保健运动项目转化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健康信念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采用锻炼行为交互作用、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业余时间体育锻炼5个量表对878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试图构建青少年锻炼行为促进模型,并给出科学的干预策略。结果表明:(1)青少年锻炼行为受到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3个外因潜在变量和体育教学、学校保障、制度安排、运动认知、家长影响、家庭支持、生活方式、社区体育、体育文化和社会舆论10个内因潜在变量的影响;(2)学校体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自我效能、体质健康信念均对青少年锻炼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比较得知,学校体育的预测能力最强;(3)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作用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可以通过体质健康信念和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产生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量大于直接效应量;(4)对青少年锻炼行为进行干预,从宏观角度,应以社会环境为基础层,家庭教育为发展层,学校体育为创新层进行系统干预;从微观角度,应重视和强化青少年体质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运动处方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锻炼习惯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处方教学对学生身心有很大改善作用。为今后利用运动处方科学地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强身健心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丛丽娟 《精武》2013,(19):17-18,20
医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问题出现较多,本研究探索瑜伽运动对于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高校更好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一点理论依据,探求促进医学生身心健康有效的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20.
许悦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20-20,22
瑜伽是现代生活中人们用来调节身心的一项运动,不仅能够促进训练者的身体健康,还能够调整他们的心态,减轻他们的压力。当前很多大学生因为长期缺乏合理的体育锻炼,导身体肥胖或是长期伏案学习驼背等,而哈他瑜伽是一基础比较适合大学生用来调整体态的运动,其运动形式比较的轻松还能够循序渐进起到调整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常见的体态问题现状,就对哈他瑜伽对大学生体态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旨为证实其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