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反思”一词,人类自古即有,比如中国古代的“扪心自问”、“君子日三省乎己”等即为反省、反思之意.就数学研究范畴而言,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的—般性回顾或重复,而且是深究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内涵、方法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自我检验的性质,其最终目的是指向未来的学习活动,为了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益.然就目前的数学学习而言,最薄弱的正是自我反思这一环节,而这恰恰是高中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数学枯燥乏味。我想他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华罗庚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既然数学对人有这么多的益处,学生应该是非常乐意去学习数学,急切地投入到学数学、用数学、探秘数学的无穷乐趣之中去,但事实并非如此。难道是数学教师都没有教学魅力.都不讨好学生吗?当然不是,任何—个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内在因素,数学没有优美的语言,知识枯燥、单一、思维性强,容易疲劳,易产生厌倦情绪。[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雕预设也不可能预见所有情况.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勃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是永恒的,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学科,它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确定性的特征,数学又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知数学美,欣赏数学美,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更进一步而言,对实施素质教育也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钱煜亮 《江西教育》2004,(24):20-20
布置作业方面.应注意精选数学作业题.所谓精选数学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过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情到好处。精选数学作业题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要求,就“质”而言,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学习数学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2001年推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到今年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了,就物理学科而言,广大物理学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此次新课程改革中,深入地进行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纵观这些理论和实践的成果,笔者认为在理论上“对‘教’探究得多,对‘学’探究得少”,在实践中“重‘教’而不重‘学”’...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育研究之合理定位与若干论题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相对于具体论题的研究而言,应当更加关注数学教育研究的合理定位.就当前而言,这就是指:放眼世界。立足本土;注重理念,聚焦改革.所谓“放眼世界”,是指应当高度关注数学教育的国际进展.所谓“注重理念,聚焦改革”。即是指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应当密切联系数学教育的实际活动.国际比较研究,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数学课程改革,知识面的必要拓宽与聚焦,研究工作的自觉性等论题应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数学教学首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拜读了文[1]后,感触颇深:作为课堂数学教学的主要传播媒介——数学教学语言,是让课堂焕发生命力的动脉,对辅导学生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本文就新型课堂语言设计作了一次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一枝粉笔一张嘴”已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的改革和时代的发展.再加上由于数学学科其自身的特点,似乎就决定了其枯燥性和单调性.数学的确没有其他学科形象生动而具有趣味性,学生学起来觉得有点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10.
数学猜想是指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比较、联想、类比、归纳、分析、综合等,从而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形式.数学家波普尔说过:“我们的科学知识是经过未经证明的和不可证明的预言,通过推测,通过对问题的尝试性解决,通过猜想而进步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又言:“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借数学的直觉思维作出各种猜想,  相似文献   

11.
文化观念下数学文本的课堂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一致肯定了数学的文化价值,都提出了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由于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学习数学知识,张奠宙先生认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确实,数学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它们往往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存在,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发生着重要影响.但是,就中学生而言,却很难自觉而独立地感悟这种“看不见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本原性”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冷峻字眼,但它同时把我们带入到了一个追求本质、回归原初的境界.在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各种观点激荡对峙、各种教法令人眼花缭乱.无论是讲授还是活动、接受还是发现,对于教学形式的争论似乎让我们淡忘了“数学”的存在、上海市教科院的杨玉东博士和南京师范大学的徐文彬博士,他们在两个城市分别进行着主题相近的课题研究——即如何用本原性问题驱动数学课堂教学.对于“本原性问题”的追求也许只是个美好的愿望,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对于“让学生学习到数学本质”的追求以及在寻求数学本质过程中的探询精神.本刊将陆续登载一系列他们课题的相关成果,希望引发读者的思考、争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数学教育的影响”是即将在第11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1,2008)上展出的“中国数学教育展示会”的内容之一.有关同志也正在积极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以下从宏观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而这又是笔者的一个基本建议:无论就问题或论点的表述而言,都应尽可能地明朗、准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评估标准,是对真实、复杂的学生学习进行评估的一种简便可行的工具,也是一种“以评促学”的“媒介”。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等开发与运用评估标准,有利于推动素养导向课堂教学创新,主要包括确立“素养本位的学习目标”、重构“素养立意的学习内容”、凸显“学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和建构“学习为本的评估生态”。就目标创新而言,可以基于评估标准将知识本位目标进阶为素养本位目标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就内容创新而言,必须依据评估标准选择支持素养全面发展的内容并将其组织为结构化的学习单元。就实施创新而言,需要运用评估标准促进学生的自主监控、自主调节和自主反思。就评估创新而言,则要借助评估标准促成课堂教学评估从评估后置走向评估前置、从教师主导评估走向学生参与评估并从“教—学—评分离”走向“教—学—评一致”。  相似文献   

15.
黄阳贵 《成才之路》2009,(22):99-100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计划确定的一种思路进行的教学。而是凭借自身的素质.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控,积极引导教学活动不断更新。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生成性教学在重视“学”的同时.也不忘“教”。更强调“学”与“教”的结合。就这一意义而言.生成性教学是一种融学与教为一体的现代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发源、发生、形成和发展是数学教育的本原问题之一.运用质的研究方法,按照“惑、学、知、识”的理路,提出了“生惑、积学、致知、增识”的4环节学习理论和“诱惑、导学、启知、发识”的4阶段教学理论.由于教学认识是一个复杂事件,必须从缄默度和过程两个维度来认识“从惑到识”原理.该原理体现了科学性与处方性相统一、完备性与简约性相统一的建构原则,可以作为数学教学策略设计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7.
我们经常在数学著作中看到“一般地”这三个字,浙教版《数学》初中阶段用的教科书“一般地”三个字就出现过111次之多.如《数学》七年级(上)出现的欧几里得几何的第五平行公设是这样的:“一般地,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正因为有了“一般地”三个字,才体现出教科书的严谨性,并且给后人留下了更多不一般的思考和研究空间.在这点上,俄罗斯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和德国数学家黎曼为我们作出了非常好的表率,  相似文献   

18.
游安军 《湖南教育》2002,(24):34-35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部分“设计思路”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并作了较为详细的解释。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是与过去数学教学大纲相比的重要差别之一,反映了我国数学教育界探索数学学习活动规律的一个新成果。如何理解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呢? 1.超越教学内容 传统数学教学认为“学什么永远比怎样学重要”。于是,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成了数学教学主要(甚至是惟一)追求。  相似文献   

19.
杨弢 《今日教育》2005,(7):25-27
当前,研究性学习在基础教育领域轰轰烈烈地展开。无论是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研究性学习似乎正在取代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而成为中小学课堂主宰性的教学方式。就中学历史学科而言.以“问题辩论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倍受推崇而风靡中学历史课堂。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则受到众多的批评而被打入“冷宫”。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下,“数学可视化”逐渐成为数学教学发展的新方向.数学应用题是数学知识的集中体现,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利用可视化思维构建数学应用题教学有效、可行的新模式,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提升数学应用题“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基于此,文章以可视化思维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探究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多角度、多方位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