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走特色发展之路,这是应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个性化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求、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剖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发展战略的重要价值,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发展战略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正>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15年由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而成的国家公办全日制本科院校。2013年,学校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施了"升格转型"战略,在争取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同时,谋求转型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2015年实现升本目标以后,学校按照建设培养基础教育师资、职业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地方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教学内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借鉴美国相互作用大学的经验,提出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并进一步探索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文化、产业发展对接的机制、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21,(1):77-80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业化,是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按职业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去把握办学定位、教育目标、办学模式和质量标准。职业化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具有地方性、应用性、职业性等特征和八大要素。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之所以要走职业化之路,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理念使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国家政策的大力引领、补齐职业教育短板的必要举措,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最佳选择、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职业化的路径,在于国家的进一步引领,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和学校自身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5.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深度融入创新驱动战略,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拥有应用型师资队伍这两方面的人才优势。只有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统筹构建"一体、两翼、三保障"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优势,走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校地合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地合作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地方高校依靠校地合作办学模式,走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之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是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实践。  相似文献   

7.
何根海  谭甲文 《成才之路》2014,(32):I0003-I0004
校地合作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一个显着特征。地方高校依靠"校地合作"办学模式,走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之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是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科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是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昭通学院积极探索旨在强化实践教学的本科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并为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西部地区地方本科院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联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应用性为特征的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理性选择。地方本科院校应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及其需求出发,明晰学校的发展战略与办学定位,通过校地互动、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构建具有地方产业特征与地方文化特色的应用性学科专业,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面向地方开展应用性科研与服务。  相似文献   

10.
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加强内涵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新建本科院校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校的定位及办学理念,坚持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理科科研的富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科研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徽州地域绝佳的自然生态和底蕴丰厚的历史人文,为我校理科科研展现了广阔的拓展空间,依托地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开展理科科研是我校的优良传统,也是学校的科研生命力之所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工作要实现特色化战略和地方区域化战略,为地方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大力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等院校转型发展,正确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变为应用型高等院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的重大举措。本文基于地方本科院校的调研,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与探讨。研究指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实现转型发展,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通过转变办学理念明确新的应用型培养目标、不断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到突出地方特色积极推进适合区域发展的专业群建设、构建校企合作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意识和提高"产学研"能力等办学路径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反哺地方。要充分发挥其本土化服务功能,就得牢牢把握住区域的重要性,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所有新建本科院校的长期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是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重要因素,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地方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依据和基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自觉树立“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面向地方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主动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才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建本科院校是落实我国教育改革,培养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的重要力量.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大都定位为培养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坚持“学校依托地方产业,院系联系行业企业,学科瞄准产业链、技术链,专业融入企业链、产业链”的办学思路,使办学过程始终饱含地方元素、办学活动始终根植地方产业,通过实施“双带头人”制度化、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管理柔性化、技能竞赛常态化、学生培养个性化、教学评价全面化等教学组织与运行改革,逐步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有特色、专业建设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的办学目标,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落实落细到人才培养环节的各个节点.  相似文献   

16.
办学理念是大学办学的核心和灵魂,影响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树立科学办学理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及办学特色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基础薄弱,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就要制定科学、合理、有特色的办学理念,运用正确的指导思想管理学校,这样才能确保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以来,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已有200多所。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新建本科院校可以从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和实施教育方案、加强条件与保障建设等方面构建起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工程应用型本科产学研合作的分析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院校支撑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工程应用型本科通过产学研合作,探索与政府、企业互倚共赢的新途径,使学校的发展植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肥沃土壤中,实现与周边环境资源的共享与互动,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才能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地方高校之视角,就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拟作以下探析。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新建本科院校数量迅速增加。区别于传统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也要与之相适应,在教学理念、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和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突出应用型本科的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英语素养,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刘海峰 《天中学刊》2014,(4):122-125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势在必行,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工程就是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的有效载体。新建本科院校实施转型发展工程是我国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是学校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国家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