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丽 《现代语文》2006,(8):20-21
《全同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新课程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充实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语言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中,识字、阅读、写作、日常交际等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语文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语文学习才会走向返璞归真。陶行知提倡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就是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锻炼应源于生活情境,应结合学生生活实践。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全方位触摸生活中原汁原味的语文。这样才能让学生将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能力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林坤 《考试周刊》2014,(96):36-37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增加信息接收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位各色别样人生,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让生活与语文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习资源无处不在,实践机会无处不有。所以教师要不断开发和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倡导互动式学习,让“互动”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源远流长的一泉活水;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互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学生与文本互动 阅读是读者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活动。叶圣陶先生提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范围,体验多种形式学习语文的乐趣,开启学生多种感官亲临语文的能力,感受语文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成长,在"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情感体验、生活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但由于高职教育有它的特殊性,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相对基础又较差,使得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普遍不重视,而且觉得无处下手。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浩瀚的文海无处不显示出中国一代代文豪的才华,那一篇篇令人荡气回肠的作品、风格严谨的论文,读之让人感动,思之让人回味,行动有了指南。为了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但由于高职教育有它的特殊性,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相对基础又较差,使得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普遍不重视,而且觉得无处下手.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浩瀚的文海无处不显示出中国一代代文豪的才华,那一篇篇令人荡气回肠的作品、风格严谨的论文,读之让人感动,思之让人回味,行动有了指南.为了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习作是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必经途径。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主要培养学生直观感受、细致观察的能力;到了三年级,习作开始出现,缺乏图片的参照,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这既让学生的写作困难重重,又让教师有力无处使。基于此,教师要巧用策略,通过减少压力、利用教材、积累实践等方式实现学生从看图写话到习作之间的自然过渡,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寻找语文学习和思维活动的源头活水,充分享受语文的乐趣,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体现综合——春城无处不飞花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主要指:一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如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二是语文能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这一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堂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节奏快、信息广、交往密的现代社会生活中,说话能力非常重要。而在语文教学中几乎无时无处不体现着这一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等方式的开展,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6.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只要你用心留意,每时每刻都能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7.
白霞 《甘肃教育》2014,(20):54-54
正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更应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让语文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8.
沙延秋 《新疆教育》2012,(20):14-14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为了让智障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语文教学应依据自身学科的特点与智障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生活化场景等教学环节,寓教于乐,让智障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朱新莉 《考试周刊》2013,(56):53-54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艺术展现。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总觉得作文教学无处着手、无话可讲、无法可想,学生写来思维混乱、索然无味、语句艰涩。有人认为当今的语文教育是人文精神的失落,患有"少、慢、费、差"综合征,不能否认这确实是语文教育的现状。那么语文教师究竟该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中张扬个性呢?一、科学引领,艺术熏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中学生对新事物、新观念特别敏感,接受快。这要求教师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文学作品是作者"血"和"感情"的"燃烧",犹如一股富诗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致力于学生能够从语文中收获美好心灵。在这里,我特别强调是语文,而非语文课。其因有二:①除做语文教师外,我还是班主任,课时的充裕以及与学生朝朝夕夕的相处,让我时时地地有机会与他们以语文的方式沟通、交流;②"语文的外延即是生活",我们的生活的确无时无处不是在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