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九思,字敬夫,鄠(今陕西户县)人,居近漠陂,因以为号,别署紫阁山人。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生。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卒,为明代中期前七子中的重要成员。王九思的散曲创作起步较晚。其挚友康海《碧山乐府序》云:"山人旧不为此体,自罢寿州后始为之。"而王九思罢官寿州同知在正德六年  相似文献   

2.
邓禹是东汉中兴名将,功盖诸将,遂成为东汉开国名臣。从新野县发现的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碑再次印证出邓禹乃新野三泉陂村人。考察邓禹后裔之迁徙的历史,发现一代伟人邓小平就是邓禹的后人。  相似文献   

3.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以“撤藩令”为导火线,吴三桂首先在云南扯起反旗,随之,耿精忠据福建叛,尚可喜之子尚之信据广东叛,长江以南半个中国,复为戎马之区。直至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才告平定。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各省督抚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纷纷开设书局,以刊刻经史子籍,振兴封建文教。而向来学者,多以晚清官书局为曾国藩所创立。如近人刘声木《苌楚斋续笔》中说:“同治年间,曾文正公国藩踵前代南监本、北监本之例,创立官书局。”①况周颐《蕙风簃二笔》云:“咸丰十  相似文献   

5.
《后汉书·吴祜传》:"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中华书局校点本第2099页) 按,"居无檐石"句中之"檐",当为"擔",简化作"担"。担石,一担之量。比喻米粟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6.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等利用清廷同意其撤藩之请,借机举兵反清。康熙帝调集 重兵,于二十年将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荡平。在撤藩及处理三藩降将降兵问题上,御 史多有奏疏,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有关史料,予以刊布,供研 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自明末沙定洲之乱(1646年)后的30余年,昆明周边多次经历兵燹,生灵涂炭,明末永历二年(1648年)黄向坚《滇还日记》记载:"省城之东有县呈贡,系太仓学博文公祖尧之故里……全城皆屠,止存文公一家。"特别是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为平定三藩之乱,满汉三路大军40余万,强攻昆明城,继而挺进云南各地,兵锋过处,草枯城摧,清康熙二十六年徐炯《使滇日记》:"(南宁)署舎草覆,墙壁倾颓,荒凉万状。"平定吴  相似文献   

8.
1796年,广东潮州渔民陈世德、林光裕、陈让光等十四人由于遭遇飓风而漂流到仙台藩,获藩府救助,藩儒志村三兄弟与之笔谈交流,得知其漂流经过。后藩府派人护送潮州渔民到长崎,再让他们从长崎随清商船只回国。在往长崎舟中,大家笔谈、酬唱和联句作诗,所作被志村弘强整理、手抄而成《陈林诗集》和《萍水奇赏》,流传于日本,而并未传到中国。通过当时的笔谈记录和图像,以及志村兄弟的诗集等材料,还原当时情形,分析其诗作特点,认识其在东亚汉诗文交流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邹城市东南十二公里的峄山,雄踞京沪铁路之东,京福高速公路之西,北衍泰山之灵秀,东引凤凰诸峰,西瞰微山湖烟波."齐鲁名山归岱峄",峄山又名东山,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山中"怪石万叠,络绎如丝,故名绎焉",古时绎与峄同,后写作峄山.一九八七年.峄山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10.
明代藩府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藩府刻本,历为世人所重视,被藏书家视为明代刻书之善本。明代藩府刻书究竟有几家,刻了多少书?现在无法有个明确的回答。先辈叶德辉先生《书林清话》中有明代藩府刻书一节,但所列藩府家数不多,所录刊书数量少且错误较多,故撰此文以补校之。  相似文献   

11.
雍正元年癸卯,先生生。讳震,字东原,以十二月己巳生邑里之居第。按:又字慎修。早年室名"游艺塾"。《考工记图》书末落款:"时柔兆摄提格日在南北河之间,东原氏书于游艺塾。"中年后题室名为"爱日楼"。北大图书馆所藏《水经》一卷抄本,卷首有"爱日楼定本"五字,上海图书馆所藏《声韵考》稿本,封面书"爱日楼声韵考"。胡适说:"扬子《法言·孝至篇》:‘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东原之父尚在,已年高,故楼名爱日。"其生日,公历为1724年1月19日。以下《年谱》各年岁数,依公历当分别减一岁。乾隆七年壬戌,二十岁。是年自邵武归,同邑程中允恂一见大爱重之。婺源江慎修先生永,先生一见倾心,取平日所学就正焉。按:该条文字出自洪榜《戴先生行状》。审视《行状》,则可发现段氏因引文删削太甚而致生大错。戴震见程恂是在为"自邵武归",而他始见江永则远在"自江宁归"之后。因戴震自邵武归后,又随父往江宁拜谒同族长者戴瀚,并馆于其家。"自邵武归"与"自江宁归"相去数年。"自江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很难用英文等西方文字翻译的词汇:"逸民"和"遗民"。依照通常的理解,"逸民者,殆指居清平之世而隐逸之民。而遗民者,则处江山易代之际,以忠于先朝而耻仕新朝者也"。当一个逸民固然不易,但做一个遗民似乎更难。因为这不仅要抵挡高官厚禄的诱惑,更要冒着杀身灭族的危险。诚如明遗民张宗子所言:"世乱之后,世间人品心术,历历皆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东国之人素好读书,所读又多为汉籍,所以所史上汉诗学也颇为发达,用朝鲜时代洪万宗的话说:"我东以文献闻于中国,中国谓之小中华。盖由崔文昌致远唱之于前,朴参政寅亮和之于后。"故知其"以文献闻于中国"的实际内容主要是诗学。洪氏又指出:"东方诗学,始于三国,盛于高丽,而极于我朝。……虽比之中华,未足多让。"所以清代王士禛乃有"果然东国解声诗"之褒奖,纪昀则有"吟诗最忆海东人"之赞叹。诗学一词,大判而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围绕着"孔子诛少正卯"一案,历史上聚讼纷纭.关于此案最早见载于<苟子·宥座>篇:"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杀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日:居,吾语汝.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日心达而险,二日行僻而坚,三日言伪而辩,四日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  相似文献   

15.
姜东昕 《兰台世界》2013,(Z3):148-149
<正>为了巩固和稳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王朝统治者采取了"尊崇黄教""、因其教而不易其俗"的民族宗教政策,以达到"绥服远藩"、团结各民族、巩固边疆的政治目的。从公元1713年到1780年的67年间,康熙和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围绕着山庄,呈众星捧月之势,陆续修建了溥仁寺、溥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现代人说:"如果标题是消息的‘导游',那么导语是消息的‘第一道风景',这道风景好不好看,是能否引导读者继续往下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主持人语:青年学人,为各门学科之希望;商略融合,乃当今学术之大势。首都戏曲研究中青年学者读书会于2016年成立。当年6月18日,由《文学遗产》编辑部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了第一届戏曲研究青年学者读书会,主题为"案头与场上:戏曲文本的重读"。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应,在全国戏曲研究青年学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会后,为了便于在京的青年学者交流、沟通,遂正式成立首都戏曲研究青年学者读书会(随着年齿渐长,2020年改为"中青年")  相似文献   

18.
周边关系是当下国际多元文化语境下,构建"命运共同体"为主体的重要国际关系议程。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稳定对于我国在国际社会文化输出方面具有重要的物质和战略意义。不过周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输出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特别是清代,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大一统"王朝,不仅要对传统中华文化圈构建自身作为"天朝"的优越形象和地位,更重要的是对北方、以蒙古为代表的"藩部"周边,传播中央统治者的意识形态,进一步建构作为"宗主大汗"地位的中央王朝形象,有效地构建清廷中央与蒙古藩部之间的"中央—藩部"主从周边关系,并使之长久维系、运行。  相似文献   

19.
明代藩府刻书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藩府刻书,历来研究很多,今人亦颇多关注。其著录与考述最详者,莫过于张秀民《中国印刷史》所列《明代藩府印书表》,开列有明一代诸家藩府本书目约430余种,然仍不免有遗珠之憾。今在张氏《明代藩府印书表》之外,征之于各类文献,得张氏所未及者凡120种,庶可补明代藩府本考录之阙。  相似文献   

20.
周文革 《湖北档案》2007,(11):39-41
明朝初年的政治舞台上曾连续上演了两幕削藩的活剧。两剧的导演,一是建文帝,一是永乐帝。建文削藩,激成“靖难之变”,刀光剑影,干戈扰攘,结果皇冠落地,江山易主;永乐削藩,从容不迫,谈笑之间,恶藩被削,众王俯首。同样是削藩,为何结局竞有天壤之别?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意味深长的问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