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编辑学者化的特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巩劼  肖建新 《编辑学报》2000,12(1):33-35
在对近 2 0年关于编辑学者化讨论回顾的基础上 ,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编辑学者化这一命题的特质 ,即 :在内容上是编辑的学者素养的培养和养成 ;在状态上是一个编辑学者素养的培养过程 ;在目的上是使编辑成为学者型编辑。因此 ,反对编辑学者化 ,以及编辑只能研究编辑学 ,只能成为编辑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最近读到两位学者对自己文字中曾经出现错误加注说明以示纠正的旧事,觉得记录下来,对今天的编辑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西方学者是把德国人古登堡(J.Gutenberg)开始应用活字印刷术看作版权保护的开始,而著名学者郑成思先生则指出:"如果版权确实是随着印刷术的采用而出现的,它就应当最早出现于中国."①由此,郑先生推断,版权制度最早确实起源于中国,"中国自宋代确曾出现过对作者(而不仅仅是出版者)的创作性劳动成果的保护,即版权保护."②先生的研究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编辑学者化”还是“学者编辑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谷德润 《编辑学报》2008,20(5):458-460
"编辑学者化"的提法含有对传统观念的太多妥协,因而变得似是而非,故应代之以"学者编辑化"的新提法,对"编辑"重新定位,倡导学者办刊的新理念.学者办刊是确保刊物学术水平的首要条件,也是因应学术期刊专业化的趋势以及编辑在现代期刊中主导作用的需要."学者编辑化"同时也是我国新一代编辑队伍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5.
李城外 《湖北档案》2006,(11):36-37
李:王老,早就知道您是大学者、文物鉴定家,又是"京城第一玩家".天公作美,今天我有机会来对您作一次访谈.  相似文献   

6.
评"馆员学者化"与"学科馆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馆员学者化”和“学科馆员”两种观点进行对比分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是一个重要人物。目前我们对他的研究比较肤浅,存在诸多问题。作者在本文中列出的几个问题表明:要想更好地揭示明末清初这场大规模文化交流的全貌,就必须对马国贤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4亚东图书馆与章士钊在汪孟邹的名人朋友中,章士钊是其中之一。从亚东的全期历史来看,章士钊与陈独秀、胡适一样,对亚东的影响至为深远。最突出的一点是,亚东人出版认真,不肯苟且,对读者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我称之为“亚东作风”,其形成就有章士钊等人的督促之力。对此,汪孟邹本人也直言不讳。众所周知,章士钊是反对文学革命的主将之一,而亚东在“五四”时期,高奏新文化运动的主旋律,在文言白话孰是孰非、孰优孰劣的争论中,亚东坚决地站在了陈独秀、胡适等革命派一边。在出版领域,亚东首举义旗,充当白话文运动的急先锋,出版了一大批白话…  相似文献   

9.
东京大学大学院时期的黄纯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纯元是我指导的第一个留学生研究生。他于1991年4月进入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读硕士课程,1996年3月完成博士课程后回中国,在东大一共学习了6年。到目前为止,在东大大学院图书馆情报学专业学完博士课程的留学生只有4名(中国3名,韩国1名),黄纯元是东大读完硕士和博士两个课程的第一个留学生,也是包括日本人在内的东京大学第一位获得图书馆情报学专业博士学位的学生。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不仅对我个人,就是对于东京大学图书馆情报学研究室来说,也是一个有着特别意义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应妮 《中国新闻周刊》2011,(19):I0014-I0015
如果将西南民族大学比作浩瀚的星空,那来自56个民族的学生就是装点其中的闪亮之星  相似文献   

11.
关于编辑学者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关于编辑“学者化”问题已提出多年,近年来又有一些论者为此开展讨论,主要有两种观点:即编辑可以走学者化道路和反对编辑学者化(这些观点的文章散见于《出版发行研究》1989年第4期和《编辑学刊》1989年第1期和1990年第2期上)。这一讨论持续了一年有余。我们认为这种讨论是很有意义的,它能深化对现代编辑的重新理解,明确编辑的工作性质和成长方向。今就讨论中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们的想法。一、从学者和学者化概念看编辑学者化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不论是哪种观点,都忽略了一个基本前提,这就是什么是学者和学者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虽然明确这些概念不难,但它们是问题讨论的出发  相似文献   

12.
编辑学者化研究述评立早一、编辑学者化的适用范围编辑的类型有多种,是不是各种类型的编辑都要学者化呢?一种观点认为,编辑学者化只适用用于学术理论编辑。张永中认为,编辑学者化是一个有条件的特指概念,不是一个绝对标准,它只适用于学术理论刊物或学术图书出版部门...  相似文献   

13.
独具个性色彩的三种身份 在中国新闻事业的长河中,优秀的新闻记者可以说层出不穷;结合新闻实践对新闻理论潜心研究,在某一领域中有所建树的学者也不在少数;在高层管理岗位上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并卓有成就的则不多,能将这三者集于一身的,梁衡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相似文献   

14.
编辑这行当,近年来颇为热门,大有群雄毕至、蓬荜生辉之俏。不过,翻检近年来的出版物,情形却颇令诸君作杞人之忧。这当然与著作界的学风潮汐有关,但编辑界的责任也难推脱干净,于是乎引来社会上的阵阵吁叹与责难。或谓之缺德,不尚奉献,或谓之乏才,底气不足云云,症结既已明瞭,拨冗献策者也众,或倡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5.
16.
王余光先生的《图书馆学史研究与学术传承》一文列出了有待查考的图书馆学者。本文对其中16位图书馆学者的事略及著述进行考析,旨在深化中国图书馆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肯定是掠夺.而且这一天如果到来的话,对传统书业将是灾难性的.这一天现在为什么还没有到来?我觉得是因为还有两个技术瓶颈没有解决.而这两个技术瓶颈书业的人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机构库发展为机构学者库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机构库的建设普遍存在因得不到学者的支持而处于十分困难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虽然机构库的表面是机构,实质却是学者,学者才是机构库建设的核心与主题,由于没有抓住机构库建设的本质,从而使机构库的建设成效甚微.文章提出宜将机构库发展为机构学者库的观点,并就如何建设机构学者库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年来学界对媒介批评的研究日渐活跃,媒介批评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研究媒介批评这一概念时,人们难免会将国内的报刊审读制度与媒介批评相联系。在研究二者关系之后,不同学者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或认为报刊审读属于媒介批评范畴,或认为报刊审读并非媒介批评的一种形式。笔者在查阅一定资料研究媒介批评的基础上,联系之前自己所做过的有限的审读工作,并加以理论考察,对二者关系加以探讨和梳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皖籍图书馆学者群体的探讨,探索其成才机制,分析其基本特征,阐述其突出贡献,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并得出对新时期图书馆学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