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近日,在河北著名产钢大市武安,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注资的河北银隆新能源项目三期工程正在抓紧建设,这个项目完成后,将形成7000吨钛酸锂材料、6亿安时钛酸锂电池生产能力,年产值可达200亿元,成为国内第一家从钛酸锂材料到电池及整车装配的全闭合式产业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钛酸锂电池生产基地。河北银隆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在武安快速发展,是河北邯郸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缩影。邯郸市委书记高宏志说:"通过连续5  相似文献   

2.
<正>锂的作用神通广大锂在生活中用途很多,可谓是“神通广大”。2017年以后,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方面有很大的增长。航空航天领域也开始使用碳酸锂。在储能方面,利用储能技术可以助力太阳能、风电等削峰填谷,实现节能减排。锂电池单位占比小又轻,是一种理想的储能工具,今后要发展氢能源,也要考虑用锂电池来做储能工具。  相似文献   

3.
世界锂资源供需形势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锂主要用于铝冶炼、空气处理、润滑剂、锂电池以及陶瓷和玻璃这五大消费部门中。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对锂电池的需求引发了人们对锂资源的高度关注。本文运用部门预测法,对2015-2025年世界各国对锂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认为:①石墨烯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缓慢的用锂高值情景下,锂需求会逐渐上升。2015年、2020年与2025年的全球锂需求为3.2、5.1、9.6万t;石墨烯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快速的用锂低值情景下,锂需求达到顶峰后下降。2015、2020与2025年全球锂需求分别为3.2、4.9、4.2万t;②用锂高值情景下,全球锂资源消费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锂电池成为第一大消费部门,2025年全球锂消费结构为电池66%,陶瓷和玻璃20%,润滑脂4%,空气处理2%,电解铝0.08%;用锂低值情景下,2025年陶瓷和玻璃以41%的消费占比继续保持第一大消费部门,其余部门的消费结构为电池25%,润滑脂10%,空气处理6%,铝冶炼0.19%;③全球锂资源丰富,储产比高达371年,2015-2020年全球锂产能将至少达到9.2万t,2015-2020年仍将持续供过于求的状态。用锂高值情景下,锂资源在2020年以后有供应趋紧的可能;用锂低值情景下,锂市场将持续供过于求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汽车是世界各国抢夺先发优势的焦点产业,而动力电池的研发与回收是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核心.加快研发绿色可持续的电池回收技术,是应对退役电池所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的关键所在.退役三元锂电池主要由正负极材料、集流体、隔膜和电解液等构成,若处置不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它又蕴含丰富的Li、Ni、Co等...  相似文献   

5.
运用政策法,将动力电池界定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中最关键的部分,将其定位为Kraljic矩阵中具有高供应风险的战略项目。研究发现,以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锂电池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是当前动力电池的主流,其供应短缺风险突出,包括供应总量短缺及供应结构性短缺。建立单一车型风险评估模型,在考虑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参数的情况下建立企业级综合风险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I0005-I0006
3000吨纳米级磷酸铁锂项目近日在四川德阳广汉市投产。项目运用独创的“多溶剂液相法制备纳米磷酸铁锂”工艺,在国内首次实现50纳米以下磷酸铁锂材料工业化量产,其大功率充放电、安全性和循环次数等指标均大幅超过现有产品,并降低锂电池成本20%以上,有望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动力电池、蓄能电池产业发展带来变革。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专利的锂电池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晏强  李金坡 《情报杂志》2012,(1):35-40,16
锂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到电子、医学、汽车、航天、军事等领域。通过检索中国锂电池专利文献,从计量学的角度对锂电池在中国的发展脉络、竞争格局、技术布局、相关技术指标、主要发明人等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表明锂电池领域的申请量近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中国申请人的申请量占到所有申请量的81%,主要公司为比亚迪、比克、力神、东莞新能源(ATL)等,主要科研机构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等。主要技术构成集中于二次电池、电极以及锂、磷、锰、钴、碳等材料的研究。技术指标分析揭示出中国锂电技术在中国已处于成熟阶段,但仍然是一种热门技术,并未出现技术衰老迹象。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政府补贴效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的发展,本文针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引入产品回收、节能减排、市场竞争等因素,建立了消费补贴与技术补贴模型,研究供应链最优定价策略与最优补贴水平,分析了成本、单位减排率、回收价格等因素对最优批发价、最优零售价和最优补贴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消费补贴与技术补贴水平有利于降低制造商生产和研发成本,扩大国内外市场规模,提高新能源汽车回收价格;当制造商生产成本大于某门槛值时,政府可以控制技术补贴水平来提高新能源汽车单位减排率。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引致铜资源需求快速增长,资源需求和产业链风险不断增大,亟需通过有效的循环利用策略降低对原生资源的需求压力,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弹性和可持续性。本文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构建了铜资源—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的分层级动态物质流模型,评估循环利用策略有效性,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对铜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是实现铜循环利用的主力,再生铜资源对资源供给总量的乘数效应逐渐显现;②电机和电池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零部件,再生铜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升;③实施单一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性有限,需要通过执行复合策略,在减少原生铜消费的同时,增加再生铜供给,降低铜废料产出。为了发挥再生资源正外部性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原生铜消费与资源需求总量脱钩,需要铜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消费者及政府之间的多主体协同合作,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0.
马亮  刘玉洁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0):184-193
在闭环供应链视角下,为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率,构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实施成本分摊契约和责任分摊契约双渠道电池回收博弈模型,并以单渠道回收模式为参考,研究不同回收契约下双渠道回收模式对新能源汽车零售价格、市场需求、电池回收率及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通过理论研究发现:一定条件下,两种不同的回收契约双渠道回收模式总能降低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扩大市场需求以及增加电池回收率和供应链成员利润;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当自身回收成本系数较大时,更偏好采用回收成本分摊契约,而当自身回收成本系数较小时,则更偏好采用回收责任分摊契约;零售商当自身回收成本系数较大时,更偏好采用回收责任分摊契约,而当自身回收成本系数较小时,则更偏好采用回收成本分摊契约.  相似文献   

11.
2020年北京市退役动力电池量将超过5 000吨。2019年京津冀地区确定了18个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同期,北京58家汽车生产/梯次利用企业在官方网站公布了263个回收服务网点信息。回收模式方面,国外在产业联盟回收模式、生产者自主回收模式和第三方回收模式等方面已有成熟案例。研究表明,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模式短期内以汽车生产企业自主回收为主,市场成熟后,产业联盟和第三方回收模式将更具优势。经济性方面,北京市场上动力电池以三元电池为主,可通过湿法回收再生金属获取价值,811型三元电池回收将亏损535.4元/t,622型三元电池回收收益为517.7元/t。当电池收购成本低于7 000元/t时,两类三元电池回收均可实现盈利。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动力电池的研究变得尤其重要。基于动力电池产业链,通过专利视角分析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从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中的关键材料出发,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发展正极材料是大幅度提升动力电池比能量的首选,其将朝着高电压、高容量的方向发展;发展硅基负极材料成为行业共识。接着结合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下游的关键技术,对动力电池匹配与优化、电池制造工艺及电池回收与梯级利用给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精细化梯次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方案,建立了具有共识机制的电池全生命周期信息存储链。梯次利用场景包括电动汽车服役场景、能源互联网储能场景、废弃电池提炼等多级场景。该方案实现了去中心化、提高了数据安全和经济性,显著降低了梯级间的交易成本和检测成本,增加了电池的剩余价值。模拟测算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显著提高动力电池利用率,预估我国2030年电动汽车1亿辆保有量,约产生3879亿经济效益,相比目前两种梯次利用方案的2313亿、1351亿,增值约147.7%,53.4%。  相似文献   

14.
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并网及微电网、电网调峰提效、区域供能、电动汽车等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保障能源安全,落实节能减排,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对切实推进能源革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重点介绍具有重要市场前景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包括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钠基电池技术,并在分析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中国相关领域未来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节能、环保已经成为我国追求新型增长模式的一个方向。文章主要从铅炭电池与普通铅酸蓄电池的各种对比中,结合电动车的巨大保有量,从技术角度分析,用铅炭电池取代普通铅酸蓄电池应用于电动车,所带来的节能、环保等诸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使用,动力电池迎来退役潮。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指导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问题亟待解决。文章研究政府向电池生产商征收低碳环保税,对回收企业实施回收补贴的组合政策背景下,分别在单渠道回收模式和双渠道回收模式下对电池生产商主导的闭环供应链进行契约协调,并对组合政策设计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低碳环保税和回收补贴机制能够有效提高废旧电池回收量,组合政策的设计能有效引导动力电池闭环供应链的回收行为。双渠道回收模式下的回收量和企业利润均高于单渠道回收模式下的回收量和企业利润。在回收成本分担-收益共享契约的协调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量和供应链总利润能够达到集中决策下的理想情况。且在不同回收模式下,当成本分担比例和收益共享比例合理设置时,电池生产商和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均高于分散决策时的利润,因此双方都愿意接受该契约。此时,回收成本分担-收益共享契约能够有效协调动力电池闭环供应链。  相似文献   

17.
毛荐其  孙静林  刘娜 《科研管理》2016,37(12):19-27
储能技术是指引人们走向绿色清洁低碳新未来的关键一环。为了全面了解并定位中国在储能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及可视化方法,从多维度和长时间跨度的视角综合测度中国在储能技术领域的科学能力并进行国际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领域科学产出呈现显着增长;美国的科学产出与科学影响力都处于优势地位;中国科学产出位居榜首,但其科学影响力却相对不足;美国一直占据跨国家/地区科学合作网络的中心,中国逐渐成为合作网络的重要成员;“相变储能”、“超导磁储能”、“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储能材料”等是储能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8.
Room-temperature sodium-sulfur batteries (RT-Na-S batteries) are attractive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 owing to their high storage capacity as well as the rich abundance and low cost of the materials. Unfortunately,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hampered by severe challenges, such as low conductivity of sulfur and its reduced products, volume expansion, polysulfide shuttling effect and Na dendrite formation, which can lead to rapid capacity fading. The review discusses the Na-S-energy-storage chemistry, highlighting its promise, key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 strategies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we review the electrochemical principles and the current technical challenges of RT-Na-S batteries, and discuss the strategies to address these obstacles. In particular, we giv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recent progresses in cathodes, anodes, electrolytes, separators and cell configurations, and provide a forward-looking perspective on strategies toward robust high-energy-density RT-Na-S batte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