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春劼 《兰台世界》2011,(12):19-20
20世纪初,荣德生荣宗敬兄弟在家乡圈地办厂,但旧绅士们却对这股新阶层有很深的成见,打压荣氏兄弟。本文通过荣氏抗诉办厂的描述,从中看出时代的嬗变轨迹、新旧力量的消长,也证实荣氏兄弟具备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的品德。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荣德生荣宗敬兄弟在家乡圈地办厂,但旧绅士们却对这股新阶层有很深的成见,打压荣氏兄弟.本文通过荣氏抗诉办厂的描述,从中看出时代的嬗变轨迹、新旧力量的消长,也证实荣氏兄弟具备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的品德.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爱国实业家荣德生先生与大公图书馆、荣氏文库三者之间的关系 ,围绕荣氏赠书的藏书构成、内容特色及价值等问题展开论述 ,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殷洪 《图书馆杂志》2003,22(10):76-79
本文简要介绍了爱国实业家荣德生先生与大公图书馆、荣氏文库三者之间的关系,着重针对荣氏赠书的价值及地位问题,提供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数据,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说长道短     
货比三家荣氏海外亲属约200人在6月中旬联袂来京,邓小平在6月18日会见荣氏亲属回国观光国,新华社对内对外,以及中国新闻社当天都发了稿。对比一下这三条稿的长短,对改进我们的新闻报道不无裨益。新华社国内稿和对外稿在导语中都突出了邓小平肯定荣氏家属对发展我国民族工业所作出的贡献。国内稿在导语的写作上略嫌松散,但从对国内报道的角度来讲是无可厚非的;对外稿也从这个角  相似文献   

6.
侯书森 《出版参考》2010,(12):32-33
作为旧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荣氏企业集团有“三姓六兄弟,总督加智囊”之称,这位智囊人物便是薛明剑。  相似文献   

7.
1923年4月28日的《密勒氏评论报》,刊登了《中国实业之进步观——无锡县》一文.[1]文章开头提到:"南通州为中国模范城,为实业繁盛之区,前篇已详论之.而无锡则为先进之城,且实业较他处更为繁盛,城中工厂烟囱林立,故有烟囱城之称.扬子江下游各区域除上海外,当推无锡为实业最繁盛之区."近代无锡和南通的崛起,分别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和张謇有密切的联系.荣氏兄弟和张謇之间的关系,早年就有人提及.1929年编印的《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卅周年纪念册》的十一篇序言,有两篇提到了这一点.虞洽卿认为:"吾国之以实业名家者,南通张氏外,端推无锡荣氏."[2]裘科桴列数荣宗敬兴办的企业后,感慨道:"吾国自有史以来五千余年,工业生产之量未有若斯之伟大者也.同时南通张氏亦复名闻中外,与荣氏相颉颃之."[3]荣氏兄弟与张謇事业的起步,都与上海有渊源.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双方相互有所启迪和帮助,一度曾在吴淞合作兴办实业.在地方自治方面,张謇对于南通的贡献影响了荣氏兄弟.  相似文献   

8.
论信息创新原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创新原理是最基本的、时信息创新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此原理有:信息需求创新原理、信息分层开掘创新原理、信息联系推理创新原理、信息相关联想创新原理、信息裂变辐射创新原理、信息交叉融合创新原理、信息相反相成创新原理、信息移植改造创新原理、信息综合统析创新原理。  相似文献   

9.
论信息的基本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是事物间相互反映着的一切特征差异及其变化,而一般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则是在人类的实践领域反映出的事物闾的特征差异及其变化。人类对信息认识和利用的演化进程表明,客观物质信息从自然状态进入到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由分散无序到高度集成有序的演进过程。根据信息存在和演化的系统层次可以把信息划分为两大类,即:原生态信息、人化态信息(包括:原始人化态信息、知识态信息、科学态信息和非科学态信息),不同形态信息的性质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人化世界之外的原生态信息与人化态信息存在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按照信息的来源与产生方式,信息资源可分为原生信息资源、外来信息资源和次生信息资源,从产权属性上三者分别定性为自主知识产权信息、非自主知识产权信息和伴生知识产权信息。信息确权理论是信息产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构建至少应当考虑作为信息确权理论"硬核"的信息资源生产方式与生产规律、信息消费与信息侵权的行为特征及其基本规律的研究以及信息确权的法理依据、信息确权的商品价值论依据、信息确权的技术手段、信息确权的当事人协商机制、信息确权的行为规范与评判标准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信息公平障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资源分布不平衡,公民获取信息的物质条件、技术条件的较大差距,信息的市场化,信息主体个人信息素质普遍低下,信息主体缺乏“政治参与”习惯等都是阻碍信息公平的重要因素。为了构建信息公平的社会,政府应当承担起保障公民信息权的责任,发挥图书馆重要的信息保障职能,加强公众信息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梦溪 《图书馆论坛》2005,25(2):211-213
信息素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观念,甚至包括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整体提升有利于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信息用户的主要信息行为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行为理论不失为解释信息时代人类信息行为的一把钥匙。信息行为主要是指信息的需求、检索、传送、接受、处理以及吸收等行为。信息行为具有社会性、多元性与庞杂性、原发性与目的性、随机性与稳定性及可塑性。影响用户信息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信息环境、自然环境的影响、用户自身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信息行为的发生总量、频次呈快速增长态势,从具体信息行为上看,传统信息行为将受高新技术的影响而逐步发生变革。  相似文献   

14.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量在不断增加,如何使海量的信息成为人们可有效利用的信息资源,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从信息素养的角度,论述了在把信息转化为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信息素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并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信息素养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息资源的构成与公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国莉 《兰台世界》2006,(11):40-41
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一起构成了支撑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资源体系。在信息资源中,政府的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讨论了政府信息资源的涵义、构成、分类以及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  相似文献   

16.
海量信息时代,人们正在遭遇信息过剩、信息不对称、信息鸿沟、信息迷航等问题,信息导航理念与技术的发展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推动信息导航服务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有:海量信息持续增长、信息过剩难以改观、信息鸿沟不易填平、信息不对称尚待消解、信息迷航屡见不鲜、信息源多元化、信息存储分散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传输易失真、信息技术提供可能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论信息素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论述了信息化社会中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信息基础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思维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信息偶遇的概念及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从社交媒体软件入手,以新浪微博为例,探讨了信息偶遇的影响因素、信息偶遇后的信息行为。在上述基础上得出了社交中促进信息偶遇的相关措施,包括扩大可浏览信息源,进一步重视和推广群体信息空间和减少信息碎片,进行信息重组。在偶遇信息后也要注意对偶遇信息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信息基础理论问题框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基础理论问题,是指信息与信息现象中最具一般性、普适性的根本问题,其实质是对信息与信息现象中不可违背的基本客观规律的揭示。它可为信息实践,为信息时代的人们提供理论航标与灯塔。信息基础理论问题总体上可由信息本体论、信息行为论、信息效应与信息文化论三大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信息的定义,分析信息产生来源的无序性,说明信息分类对于信息利用的重要性,而信息的分类有信息源分类,处理分类,利用分类等,利用分类与信源、信道分类既联系又区别,信息利用有共享信息与自享信息,共享信息又区分为:无限共享与有限共享的两大类别,区分信息的类别,对于加强对信息的科学管理,无疑是十分重要。它也是信息得以顺利共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