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庄子心游与众不同,他不以外在的客观事物为对象,而是从主观世界的对象中作内在的心灵游和精神游。因此,庄子心游的主要方式有:逍遥游(想象游)、梦幻游、意境游和体道游:庄子心游的主要美学特点有:自然美、社会美、浪漫美、幻化美、空旷美、绝技美和深邃美;庄子心游的主要价值表现是:为人类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心游渠道,为人类的存生养性提供了一条基本路径,为当代社会的生态保护找到了一条可借鉴的方法。故庄子心游不仅有它高品位的文化价值,更有它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一、"游"美的原始胎记"游"的精神性和审美性,自"游"最初产生时就已蕴涵。游的初文写作:"斿"。从造字的初形看,"游"乃人执旗子之形。"游"之本意,许慎《说文》云:"游,旌旗之流也。"[1]意思是说,"游"是指旌旗在风中的自由流动之形。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游"字作了进一步解释:"旗之游如水之流,故得称流也……引申为凡垂流之称。"[2]段注的"旗之游",认为游的本义依然为飘动的旌旗,后引申为旗上连缀的飘带的统称。飘带是作为飘动的飘带而被先民理解的,在先民那里飘  相似文献   

3.
受新冠疫情影响旅游业遭受了巨大冲击,国家对疫情防控的最新政策使得周边游成了旅游新方式。通过对周边游产业进行RMP分析,以了解周边游的资源、市场、产品,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周边游资源偏好程度较高,但周边游缺少对资源整合的旅游产品;建议周边游产品开发应该有效整合资源,走定制化发展路线,实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深度融合,促进周边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旅游资源系统由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和社会旅游景观三部分构成。在开发利用上 ,应建立市区休闲娱乐游 ;内环风景带文物古迹游、农业观光游 ;外环风景带革命传统教育游、观光和避署度假游  相似文献   

5.
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与时代因缘,蒙元一代士人的游宦、游学、游历蔚然成风,其中的南人北游特别值得关注。南人北游水陆兼行,可分为干谒之游、朝圣之游、治学之游、山水之游等四大类型。作为蒙元时代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这一方面体现了江南儒士对自身生存困境的超越、对儒家理想信念的坚守以及对士人游的传统的自觉继承,另一方面又具有蒙元的时代特征,带有文化寻根的意味。南人北游也推动了文学创作题材和风格的转变,促进了南北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三地三化"游是指荆州的楚文化游,襄阳的三国文化游,鄂东的红色文化游。"三地三化"游应该成为湖北旅游继"一江两山"之后推出的又一精品品牌,能够促进湖北省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并产生多方面的效益。搞好"三地三化"游,研究是基础,建设是关键,提升附加值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游”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特定的审美范畴,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儒家的游和道家的游各有不同的特点。道家的游是超脱之游、虚己之游、隐痛之游;儒家的游是入世之游、实己之游、显痛之游。  相似文献   

8.
晚明的布衣文人是明代游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明代的旅游文化异于其他时代的关键所在,颇能反映明代旅游文化的特质。布衣之游中的“独往之游”,因其可贵而颇受称许,而山人们的“因人之游、作客之游”,则因以“交游权贵”为目的而饱受批评。晚明的布衣游人,既有寄托文人理想的“独往之游”,又有代表士行污贱的“因人之游、作客之游”。晚明的布衣之游,为认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旅游活动,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标本。  相似文献   

9.
庄子不仅"游于方外",而且也"游于方内"。他"游于方外",展示了其高远而自由的人生理想;而他"游于方内",则蕴藏着其深切的现实关怀;他就是试图通过"方外之游"的自由精神,去孳乳、映照现实人生中的"方内之游",以此来拯救、提拽跌落在现实泥淖中的苦难人生。  相似文献   

10.
《远游》与屈原的其他作品相比,题旨相异,而其中“游”之范畴,是全诗的内核。结合屈原《远游》创作时的贬谪背景,从“游”之源起、途径、困境,以至旨归,来说明诗人的“游”论及其审美,阐述《远游》申述去、隐的身“游”并心“游”。  相似文献   

11.
我跟鱼儿一起游,星星溜进孩子的海洋。枕着海草渐渐睡熟;鱼儿还在睁着眼睛,游呀游,游呀游……鱼儿啊,怎么也不闭闭眼睛,游了一天,还是游个没够。是催着孩子快快休息,还是陪着孩子画海鸥?卜孩子的睫毛渐渐垂下,纸上的铅笔停止了行走。不知是做梦还是醒了,嚷着:我跟小鱼儿一起游。 (选自《中日谈心文李》)〔读诗提示〕 鱼儿和孩子是好朋友,在有星星的夜晚,它们相伴在一起,鱼儿游不够,孩子玩不够,即使闭上眼睛,梦里梦外也愿一起游。用动衬托静,用静衬托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白天他们在一起玩耍时的情景。带本栏责编:魏晓曦我跟鱼儿一起游@徐笠翁…  相似文献   

12.
森林旅游是西方国家20世纪中后叶兴起的一种以森林为背景的旅游形式,为了应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弊端,提出了城市森林公园的概念。襄阳岘山作为一座临江型的城市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客源市场广阔、区位条件和投资条件优越,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为更好发挥岘山城市森林公园的旅游功能,结合岘山森林公园自身特色,提出了开发宗教文化游、红色文化游、山水园林游、三国文化游、诗词文化游、休闲度假游、户外素质拓展游、节事旅游等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3.
池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足于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开发基础、客源市场等池州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条件,遵循强调文化内涵、注重美学效果、结合市场需求、加强资源保护四项原则,初步设计出尧舜遗迹寻访游、佛教名山朝圣游、古老戏曲探秘游、民俗风情体验游、诗词文化欣赏游、建筑文化考察游六大旅游专项产品和九华庙会、茶文化节、傩文化节三大旅游节庆的池州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并对池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铁时代的来临,拉近了武汉与沿线城市的距离。武汉旅游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旅游出发地首次变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高铁赏花客”成为一大亮点,“搭高铁去武汉樱花”成为广东人新流行生活方式。目前学术界尚无对赏花游的探讨和研究,因此以高铁时代下的武汉市赏花游为研究对象,从赏花游和赏花经济的内涵界定、赏花游的吸引力因子切入,对武汉市赏花游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武汉市赏花游提出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前,父辈们只能在想象中游名胜;如今,名胜已成为我们心中难解的旅游情结。郊外游、省外游、国外游……有假期就去旅游。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美学角度对庄子之"游"进行解析.文章首先从游玩、游戏和游心三个方面发掘"游"的内涵,然后结合"游"的涵义,从主体的审美感受、审美心理等视角透视庄子的"游"所呈现出来的自由、虚静的审美特征,最后考察庄子之"游"对文艺创作、文学理论和审美人生观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庄子的"逍遥"就是"游无穷","游无穷"基于庄子对人的有限性的深刻自觉。人的有限性包括生命时间的有限性、心智能力的有限性以及物欲造成人的有限性,等等。觉悟到人的有限性并非让生命堕入虚无,而是经由"无己"忘我的功夫化解这种有限性,卒至遨游于无限自由之境。"游无穷"包括心游大道和生命游于万物两个层面,心游大道是生命游于万物的主观前提,生命游于万物是"游无穷"的理论归依。庄子的逍遥不是纯粹的精神自由,而是要让"游无穷"成为人生的本真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地处沂蒙山腹地的山东省蒙阴县,依托得天独厚的优秀自然风貌和红色革命纪念根据地的旅游优势,大力务实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植完善旅游景观、景点,挖掘开发了踏青游、氧吧游、采摘游、红色革命纪念游等十多个旅游品种,做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各种特色旅游不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就初中语文新课堂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游"进行初步探讨:什么是"导"与"游";为什么要"导"且"游";怎样以"导"助"游"等等。  相似文献   

20.
周斌 《河池学院学报》2013,(4):14-20,56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禅三家是“游”范畴的重要文化渊源。“游”范畴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审美演进历史,并形成了其区别于其他范畴的审美特征。“游”范畴的审美理想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当中,促进了“游”文学的生成,而“游文学”概念的提出则提供了一种文学史的新写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