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醉翁亭记》是千古名篇,为欧阳修被贬滁州后所作,其中对优美景色的描写,使人过目不忘,如临其境。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充满字里行间,反映了作者在被贬后的心境与寄托。可是,细细读来,似乎又不仅仅如此,或者说,作者的境界比寄情山水更高出许多。首先,作者秉持一贯的积极入世的生活态度。欧阳修年幼失恃,母亲教他读书识字,  相似文献   

2.
“贬官出杰作。”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不难看出,很多名篇都是作者在贬官、被逐后创作出来的。先秦就有“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后世更是代不乏人。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说:“文章憎命达”(以文学著称的人,往往命运困厄,好像文章憎恶命运通达似的),颇有点视之为普遍规律。这虽然不无以偏概全之嫌,但例证确实不胜枚举。如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写了《捕蛇者说》、《永州八记》;韩愈被贬后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创作了《琵琶行》;范仲淹被贬后写了《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3.
七绝·贾生     
(注)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的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贬之臣。贾谊被贬后,  相似文献   

4.
侯天宇 《现代语文》2010,(9):149-15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录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读了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期间写下的这首词,您是不是认同教参在“整体把握”部分的分析,认为在词中作者“虽然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文本分析】 这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仅84字的文言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抒情散文。它叙写了一个月夜,苏轼被月色吸引夜不能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赏月的事。全文仿佛随意点染,叙事简练,写景精妙,抒情议论耐人寻味,通过采用视觉上的错觉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文人诗歌中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艺术上很完整很成熟的流传千古的佳作.<琵琶行>作于作者被贬江洲的第二年.诗中通过对一个歌女沦落身世的生动描写,抒发了自己被排挤打击的悲愤之情.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第五册的《醉翁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著名古文,对这篇文章抒发了什么感情一直说法不同.不少人认为这篇文章“以寄情山水来排遣内心的抑郁”,或者认为作者“是寓政治上的失意于山水,他要在山水之乐中忘记自己其它方面的不乐”.语文课本的编者看来也持这种见解.在课后的《思考和练习》(一)中写道:“课文围绕着‘醉翁亭’描写景物,所抒发的感情,是比较复杂的,表现了作者在谪居生活中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排遣抑郁的心情.”《醉翁亭记》是不是排遣贬官之后失意心情的作品?封建官僚被贬之后抑郁不乐者的确比比皆是,欧阳修被贬后是不是也是这样?研究历史问题最好是摆事实.  相似文献   

8.
不朽的贬谪     
翻开中学语文课本,学到文言文,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我们不难发现,几乎大部分千古名篇都写于作者被贬的时期。贬谪让他们悲愤痛苦,同时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该文写于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首先是第一段以"环滁皆山也"五字为全文总领,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  相似文献   

10.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①。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②。中秋谁与共孤光③。把盏凄然北望④。注释:①看取:看着。取,语助词,相当于"着"。②妨:遮掩。③孤光:也就是月光。④盏:酒杯。赏析: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这年中秋,是他被贬后的第一个中秋,月圆之夜,回首往事,词人不免百感交集。  相似文献   

11.
苏轼的《念奴·赤壁怀古》是他四十七岁那年(公元1082年),从狱中放出,旋被贬黄州时写的.这首词借怀念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英雄人物周瑜来表达作者自己不能施展抱负的惆怅心情.这首词的下阕首句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附注:明朝梅庆生注《苏东坡全集》中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正雄姿英发.”这句词中的“当年”二字,有的书上作“昔年”解;有的书上,干脆就把“当年”二字删译,译成:“想到  相似文献   

12.
一、怎样理解“明月几时有” ? 有人把“明月几时有”诠解为“明月今夜即有 ,何以要问 ?开端便是奇逸之笔 ,非超尘脱俗不能有此奇想”。这显然是把“有”当作“存在”来解释的 ,认为“有”和“无”相对。其实 ,这种粗线条的注释也不能令读者满意。我认为 ,把“有”理解为“升起”较好 ,联系作者的处境和词的小序来看 ,当时作者是一个被贬外放的官员 ,中秋之夜思念之情更浓。诸种愁绪困扰 ,酒入愁肠愁更愁。作者饮酒不多 ,却有了醉意。猛抬头 ,发现玉兔高悬 ,便端着酒杯 ,醉眼朦胧地问青天 :月亮是什么时候升起来的呢 ?月亮升起了多长时间呢…  相似文献   

13.
1、图像:大江东去浪淘尽 (出现在电脑屏幕中,作为底图背景 )。 2、声音: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观赏图像同时聆听悲壮苍健的音乐,感受气象磅礴、格调雄浑的词风,作为背景音乐贯穿始终 ) 3、图像:作者像 4、文字: (由屏幕下方向上缓缓升起,具有电影、电视屏幕的效果。擦掉上一个画面内容后,才出现此项内容。下同。 ) [作者及作品简介 ] 苏轼 (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北宋豪放词派代表人物。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官。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作者时年 47岁,面…  相似文献   

14.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作者46岁被贬黄州时所做。苏轼空有满腹才华,不被朝廷重用,内心凄凉,无处排遣,来游赤壁无非是借古人之事消胸中之块垒。他当时所游赤壁乃是赤鼻矶,并非真正三国赤壁古战场。词人对此没作纠缠。只说“人道是”三字轻便了事,接下来对此地景物进行非凡描绘。请同学们找找哪几句是写景的?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被贬永州,长达十年,足迹遍及永州的青山碧水。游之所至,或寄情于青山,或托意于碧水,于是永州的山水便成为他的情感载体。因此,如果要梳理柳宗元情感变化的脉络,就必须走进他笔下的永州山水。通过对山水的欣赏,我们就可以走进其内心世界。一.被贬永州,惴惴战栗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  相似文献   

16.
李亚 《现代语文》2014,(8):60-61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研究者甚众,教师在鉴赏本词的主题思想时,往往会将本词与苏轼被贬黄州时的其他诗词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苏轼被贬后的心境,这种比较分析本身无可厚非,但这是不是对本词主题思想唯一或是最合理的解读呢?笔者认为,这是有待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
第七册第29课三首古诗,前两首是五言绝句,后一首是七言绝句。各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冬天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江雪》这首诗是作者柳宗元被贬在柳州时  相似文献   

18.
刘衍 《海外英语》2012,(1):207-208
《失乐园》是英国17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弥尔顿笔下的经典史诗。全诗共12卷,记录的是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该诗第一卷气势浑宏地展现了魔王撒旦被贬入地狱后联合其他被贬诸神一同准备向上帝宣战的全过程。弥尔顿对形形色色的人物描写可谓入木三分。该研究探索第一卷中撒旦和上帝两个性格迥异的主要角色,从不同的视角试图证明诗人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文本分析,该研究揭示有助于更好理解文本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陋室铭》是刘禹锡在被贬和州时所作,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作者借其所居陋室,来表现自己的节操和情趣。  相似文献   

20.
那是一个清爽的夏日,我充满激情地上完了8年级最后一节语文课.离下课还有8分钟,我布置学生们利用余下的时间讨论一下这本语文书中存在的疑问. 突然,几个学生捧着语文书跑到我面前,神秘地对我说:"老师,我发现这本书里的诗人大多是被贬的人,为什么被贬的人都会写诗呢?"我翻开课本一看,可不是吗?不由心里惊叹:好细心的学生啊! 细细品味这些被贬的诗人,我心中竞有一种久违的激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