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謇基于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时代需要,主张教育救国、视教育为国家富强的根本,表现了清末以来鲜明的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张謇强调师范生人格的培养和教学实习的重要性,倡导"师范先行"的师范教育独立系统;主张"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凡事必求其适"、"德行必兼艺而重"、"学必期于用,用必适其地"等,形成了以求实业之实用为目的的近代职业教育理论。张謇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中国近代民办职业教育、民办师范教育的先河,对中国教育,尤其对江苏地方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教育史,尤其是江苏地方教育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家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他在追求实业救国理想的过程中,提出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职业教育主张,并身体力行,创设了办学层级齐全且专业门类广泛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社会教育事业,堪称教育史上的翘楚式人物。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为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謇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在江苏南通的教育实践成就卓,极富特色。他较早地提出了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创造了“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促进实业”的成功模式,反映了教育从边缘走向经济中心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张謇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目前我国走职业教育与经济良性互动之路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是“国泰民安”。以及为实现“国泰民安”所从事的实业和教育活动。其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謇是清末状元、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及政治家。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张謇能够坚持"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理念,创办诸多职业院校,并成为国内早期的职业教育奠基人与开创者。在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历程中,张謇的企业家精神已深度地融入职业教育理念中,并为后世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带来启示。对此,本文结合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和职业教育思想,探究其对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謇一身兼有儒生、状元、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领袖、地方自治实践家、政府高级官员和资本主义企业创始者的身份与经历. 后半生, 他投身实业, 热心教育, 坚持不懈地提倡、试验、推广实业教育. 1917年5月6日, 还参与知名人士48人在上海签名发起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 张謇以"实业兴教育", "实业与教育相互依存", 为近代实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财富, 在实业教育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程绍珍张謇字季直(1853—1926年),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开拓者之一;亦是中华民族为雪国耻,百年奋斗中的杰出人士之一。一、以实业振兴经济,以教育促进实业1888年至1893年张謇掌教于江苏赣榆选青书院和崇...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与西化激烈碰撞的大变革时期,郑孝胥和张謇作为跨越了清末、民初两个时代的士人代表,在近代史上均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虽然二人因政治选择不同而分道扬镳,但他们的交谊活动为中国近代实业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梳理张謇和郑孝胥之间的实业活动,分析双方在实业思想上的创新和对近代中国实业前进发展的深刻影响,可以阐释在近代化大潮下中国实业的创新与突破,窥探中国近代实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作为清末状元,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面对晚清朝政的腐败,毅然决定辞官返乡,满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热血,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中。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对实业救国的主张,张謇也有其自己独特的观点,无论是前期"实业救国"思想的提出,还是后期兴办实业的实践,都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清末状元张謇是一位活跃于晚清的实业家、教育家.他所创办的实业学校注重德育,其教育目的、办学范式、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和教育对象都与传统封建教育有着根本不同,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主编的《世界教育大事典》,曾收录一目"张謇兴办通州师范学校"。清末状元张謇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大家知道他不仅兴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即通州师范学校)、第一所盲哑学校、第一所文博教育机构——南通博物苑等等,还兴办了不少中小学。  相似文献   

13.
清末状元张謇在家乡南通"办实业、兴教育、举公益",成就卓越,惠泽时人与后代。张謇本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深受中国传统教育弊端之累,因此他的教育价值观更多从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中得到启发,"人文以化成天下"为其核心主张。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先驱,张謇开风气之先,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他将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教育与实业迭相为用,打破了中国传统人文教育的一统性,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新纪元。张謇的教育价值观,结合现代教育观念和传统文化精神于一体,不仅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且对于解决当今中国教育领域的一些问题,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师范教育是张謇创办教育事业的起点和基点,在长期的师范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在通州师范学校创办过程中,张謇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师范教育思想。他的师范教育思想不仅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对当今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给先贤张謇一个概略的白描,几根线条不可或缺:一根时代的线,一根实业的线和一根教育的线。张謇深厚的儒学根基接联着教育线,不惮险境的果敢勇毅牵联着实业线,而救亡图存的高远志向又关联着时代线。张謇因有志而拓兴实业,因实业而衍生教育,因教育而滋育人才。张謇实业教育思想实践的丰厚遗存,值得记取与弘扬。  相似文献   

16.
<正>早在20世纪初,江苏职业教育就与救亡图存、发展实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张謇先生提出"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黄炎培先生深感中国旧教育的弊端在于学校与社会脱节,创建了中华职教社;陶行知先生说"左手拿着科学,右手开着机器生产、建设、创造,必定能开辟出一个新天地"。江苏职教人继承先贤志业,始终在应对挑战中前行,初心不移、接续奋斗,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7.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政治活动家.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张謇:"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其实,讲到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中国近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更不能忘记张謇.  相似文献   

18.
张謇的文化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张謇的视角触及到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化面临的时代主题、品位价值、中西会通、知行结合、地方资源诸方面问题,形成了独特的较为系统的化观。得益于张謇化观的指导,江苏南通近代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得到全面发展,国民素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城市因知名度空前提高而被誉为“模范城”与“理想的化城市”,化事业的成就在国内极为罕见。近代中国,在实业、教育以及化事业上有杰出建树不乏其人,但如张謇将三集于一身,并世无双。故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张謇的化观这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9.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晚清状元,生长在中国内忧外患的特殊历史环境之中,忧患意识推动着他把后半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实业、教育。他所规划的国民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特殊教育等,大多开我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先河,而且所创学校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可谓前无古人。仅就职业教育而言,他所创办的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就  相似文献   

20.
张謇的大教育思想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教育思想的最大特色是以实业为依托,以国民教育为中心,通盘考虑,整体规划,不断创新,全面发展,他自始至终高举“教育救国”的大旗,大力创办近代教育,促使南通建成了以师范教育为本的普通教育体系,以生计教育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大众教育为目的社会化教育和救助弱势群体为主的慈善教育,这种具有近代意义的大教育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