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入理解“立德树人”基本任务中的三个关键要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角色,是理解课程思政“道”与“术”的基础。其中,思政课程是实施“立德树人”任务的核心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该任务的关键步骤;教师是成功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力军。这三个要素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各有重要性,并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共同完成“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为了推动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在理论上理解这三个关键的关系和大思政课的实质,还需要教师追求育人之“道”,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之“术”。课程思政的“道”与“术”不仅是建立新时代大思政课框架的必经之路,也是对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意识的必然要求。只有掌握了课程思政的“道”与“术”,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教书育人的“道”与“术”;只有“道术相济”才能系统培养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继人才。  相似文献   

2.
推动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内涵,以厘清其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从政治引领、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三个层面,剖析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内在逻辑关系。探讨“同向同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根源,力图从内在导向契合互融、育人理念相辅相成、育人队伍着力点解释解决相关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探索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路径,以实践促进改革,用改革完善育人。  相似文献   

3.
医学专业教育现状与人才培养需求对接中的问题推动了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以“诊断学”课程思政改革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改革的原因,明确了育人目标。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提出“强化教师团队课程思政意识是前提、重视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为基础、创设多元化隐性育人课程教学过程做平台”的“三课育人”模式教学改革,将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实践落脚点定位为注重知与行、师与生、教与学三种关系的平衡与处理,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能不能掌握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规律,有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大思政课”建设,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熵增原理的视角,探寻高校“大思政课”课程建设的内在逻辑,厘清完善体系的路径,以期实现精准控制思政课的“熵增”,有效实现“熵减”,切实发挥思政课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星 《上海教育》2024,(10):12-15
<正>持续打造100门中小学“中国系列”课程,中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人数显著增长,建设上海“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重点试验区……“3·18”座谈会召开以来,上海充分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深化思政课一体化与“大思政课”综合改革,深入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与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利用思政课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既是思政课教学的内在任务,也是“二十大”精神宣讲之需。为了更好地宣讲好“二十大”精神,需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利用“二十大”精神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契机,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任务。本文尝试从加强思政教师精神品质磨砺和优化思政育人方式两个维度,对“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和策略进行论述,以期破解融合难题,提升思政育人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阐释了“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内涵,探析了高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构建是专业人才的培养、思政课程的改革、大学生就业择业的现实诉求,辨析了高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构建的阻滞因素是全员育人环境不理想、教师和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并探索提出高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构建的多维路径:重构“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实现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深度融合;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效应;建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职数学课程作为理工科必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丰富,对学生后续课程及终身学习影响深远,故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高职数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实施现状及困境,提出了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模式,并探索了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包括四个方面:建设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促进职教“教师、课程、课堂”协同发展;加强“三师”课内外联动,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目标;依托数学建模和专业服务,赋能“数学素养、职业素养”同步提升;数字化辅助增值画像形成,增强高职学生学习“获得感”。  相似文献   

9.
幼教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培育未来幼儿教师高尚师德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各专业课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重要讲话精神采取的主要举措。幼教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旨在实现“立德”“树人”“铸魂”的教育目标。调研发现,幼教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缺乏制度保障、未与思政课程实现完全融通、目标制定狭隘化、内容单一且缺乏特色、教学方式生硬化、评价片面化、教学体系缺乏科学性、课程思政建设形式化、教师深度挖掘课程思政资源的意识不强、对课程思政内隐价值提炼不深、缺乏对“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正确认识等问题。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幼教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教学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已在全国高校全面铺开。要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发挥合力作用,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理论素养、坚定其政治信仰,就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点,明确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统一的课程思政建设原则,严格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标准,切实做到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中,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逻辑体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教师、教材、教法”改革重要载体三方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进行统筹规范、系统设计,体系融合、平台支撑,聚焦课程、深化改革,思想认同、能力提升等路径选择。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一核三进三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探索“三层次三结合”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法,打造了“一核五化”的“常工金课”,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内在需要。思政课开展“四史”教育,必须把握政治性、理论性、时代性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有鉴于此,应从整合课程资源、提升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社会实践等方面着手,四位一体,实现“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专业文学类“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高端英语人才。为了评价英语专业文学类“课程思政”建设效果,提高英语专业文学类“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对某省一所地方高校20级英语专业1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总体认同度较高,其中的“家庭美德”和“马哲辩证”教育还需强化;对“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普遍认同,但独立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有待提升;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认同度较高;对“课程思政”评价方式基本认同。建议:一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二是加强文学课教师“课程思政”的主动意识和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也是教书与育人的有机会结合,更是立德树人的完美诠释。《焊接方法与设备》在智能焊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被誉为专业核心课中的“核心课”。以该课程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为例,从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建设团队、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建设目标,课程思政以及课程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了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的课程建设,提出了“12345”精品在线开放课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内在本质和性质功能的重要论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意涵,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提供了方向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论断,可以从何以要讲道理、要讲何种道理及要以何讲道理三个维度进行深层思考,掌握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建设好思政课这一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相似文献   

16.
伟大“抗疫精神”有机融入小学思政课可以更加丰富、更加鲜活、更加有趣。课程内容上要进行系统优化,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生长性课程有机整合。思政课呼唤更有价值、更有温度、更有情感的教学形式。办好思政课的关鍵在教师。打造思政课“三支队伍”,才能确保思政课高质量开设。  相似文献   

17.
“高等概率论”是概率统计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其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分析“高等概率论”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教师团队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修订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模式,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优化考核方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实干兴国的精神三个方面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研究,以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民族自豪感和科研工匠精神的数学人才。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艺术院校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存在对课程思政本质认识不清、对课程思政主体把握不明、课程思政场域狭隘等问题。艺术院校要立足自身实际,从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管理相结合等方面不断创新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地方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以“大思政课”理念为导向,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深层融入思政元素,完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构建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评价指标,完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从三个维度系统阐释了“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内容、路径。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及价值意蕴,明晰为什么要建好“大思政课”,要着眼于大,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大思政课”是思政课的延伸与拓展,是“国之大者”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厘清什么是“大思政课”,要遵循与现实结合根本要求,充分立足国情、及时融入教材、有机贯穿课程、坚定教师信仰,运用好新时代伟大实践的育人富矿,发挥好亿万中国人民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的育人功能。探析怎样建好“大思政课”,要把握“善用”这个关键,从认识、方法、载体、规律四个方面全面发力,打造因事而化的“大思政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