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指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了学习者的主题性和能动性。它是实施各种学习方式、达成学习目标、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培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对自主学习价值内涵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使学生的学习从原来比较被动、机械、单一向“自主、探究与合作”转变,其实并非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它首先是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其次是课程实施手段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研究学生学习方式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调节水平,使学生的学习从他主向自主转变,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3.
邵丽新 《考试周刊》2014,(60):38-39
<正>新《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并提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余年,我深切感到: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今教育发展和教学  相似文献   

4.
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它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挖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具有以下…  相似文献   

5.
自主课程是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和学校教育框架内,学生个体自主学习与自由发展的课程。它是学生依据个人的状况,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行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学习进程与方式、自我评价与管理,以实现自我发展的个性化课程。自主课程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自主课程的构建向度体现在:价值向度是对自由、解放与人权的诉求;目标与功能向度是个性发展与个人化;内容向度是以个体发展为圆心;实施向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管理向度是自主决策、设计与评价。它是实现人类充分、自由发展和全面、个性发展的教育理想与社会理想的一种设想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自主学习是指不听命,不过分依赖他人的积极、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宗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效的学会学习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7.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能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创新发展。这种学习是基于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生的责任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它是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础。为此,在英语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我是这样实施的。一、激发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教育部《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小学英语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性人才的基础.它不只强调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更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并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促进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第三个基本理念 ,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我们必须彻底改变学生一味地接受性学习的状况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积极地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培养他们团结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自主、合作、探究”是融为一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为便于解读 ,现分述如下。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一种高质量的学习方式 ,它的基本特征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它对发展学生的各种潜在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呢?下面以《半截蜡烛》的教学为例,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高中文言文自主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自主钻研为形式.以实践体验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为辅助的学习方式。它是在新课标下变革原有的学习方式,具有自主性、主体性、合作性、创新性的特点。学生学习文言文.采用四步行。  相似文献   

12.
一、学情背景分析"新课标"提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明显,它强调的是学生个体的发展,自主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陈鸿江 《中学文科》2009,(9):112-112
新课程的理念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它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组织学生多看、多做、多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的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探索、实践以实现学习目标。它是语文学习的一种转变,适应社会的发展。从四个方面进行探析: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创设情境,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授之以渔,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展活动,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学情背景分析 “新课标”提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明显,它强调的是学生个体的发展,自主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善于合作交流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实现课堂自主学习,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自主课程是学生个体自主学习与自由发展的课程,它是学生依据个人的状况,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行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学习进程与方式、自我评价与管理,以实现自我发展的个性化课程。自主课程的特征表现为:目标的个性发展与个人化、内容的个体发展为核心和主体、决策与管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课程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采取多级主体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促进自主学习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自主学习是支持远距离教育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根据维特迈.彼得斯的观点,本文将自主学习的内涵归纳为是基于学生自学的由学生自我组织、自我评价、自我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具有下列几个特点:1.自学为主性。自主学习的根本是自学,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它是一种传统的”以教促学”的学习方式代之以由学习者通过自身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得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新型学习方式。也就是说,传统教育中的学习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的最优化组合来传递教学信息的;而自主学习则是通…  相似文献   

19.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自主"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多媒体融声音、图像、动画为一体,它可以利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实践,自主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主动、自主、独立的学习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也要十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标强调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它反映了"高中地理教育为今天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