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政策执行的制度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教育政策执行的低效源于教育政策制度保障框架的残缺,而这种保障框架也是进行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时所必须建构的。而制度分类理论为教育政策执行提供了分析工具和分析框架,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则构成了教育政策执行制度分析框架的两个范畴。其中正式制度中的教育法律制度、教育组织制度和教育运行机制与非正式制度中的非权力影响力、人际关系及潜规则和教育信念构成了这个框架下的6个维度。  相似文献   

2.
教育政策执行偏离不仅是教育政策执行复杂性的一个"侧影",而且是我国社会转型期教育领域的一个"特征"。究其原因,制度是影响和导致教育政策执行偏离诸因素之中具有关键的和深层次的因素。在探讨制度对教育政策执行重要性的基础上,将制度分析这一新范式引入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研究中,并把以"刚性强制"为特征的正式制度和以"柔性规范"为特征的非正式制度相结合,深刻揭示导致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制度原因,进而为矫正教育政策执行偏离和实现教育公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独立学院转设政策的执行不仅受到正式制度的约束,同时还受到非正式制度的规约。传统社会观念滞后与执行者习惯性认知偏差、沟通不畅与利益投机、伦理失范和价值偏离等非正式制度因素,阻碍着独立学院转设政策的有效执行。建议改良教育政策执行的环境、加强信息沟通,拓宽利益表达渠道、规约教育政策执行主体的行为与意识,并建构合理的义利观,以应对独立学院转设政策的非正式制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教育制度是对教育系统中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与约束作用的规则。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经常会产生非正式教育制度与正式教育制度的冲突,其形成具有周期不确定性、潜在性与影响广泛性等特点。当前我国非正式教育制度与正式教育制度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应试教育传统与素质教育改革政策的冲突、学科中心论的课程传统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冲突、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功利主义理念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冲突。导致非正式教育制度与正式教育制度之间冲突的原因包括传统观念的固守与坚持、正式组织教育改革推进方式的简化与激进、正式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对话机制的缺乏、政策反应的迟缓与冷漠四个方面。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冲突协调的基本律令与价值准则,积极培育两种制度系统中自主创新性的文化,合理安排正式教育制度变革的节律与进程,构建灵活多元的民主协商与对话机制,是协调正式教育制度与非正式教育制度的重要方略。协调非正式教育制度与正式教育制度冲突的过程是一个重构正当性、合理性价值与秩序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独立学院转设政策的执行不仅受到正式制度的约束,同时还受到非正式制度的规约。传统社会观念滞后与执行者习惯性认知偏差、沟通不畅与利益投机、伦理失范和价值偏离等非正式制度因素阻碍着独立学院转设政策的有效执行,建议改良教育政策执行的环境、加强信息沟通,拓宽利益表达渠道、优化教育政策执行主体和建构合理义利观。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为教育政策执行提出背景要求。其中,"地位新"为教育政策执行提出方向要求;"体制机制新"为教育政策执行提出框架要求;"矛盾新"为教育政策执行提出路径要求。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政策执行遭遇"自上而下"行政驱动执行路径、"自下而上"民间执行路径、"由内及外"专家智库执行路径、"由外及内"民意表达执行路径的新问题。从制度选择的视角产生了对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的新思考:教育政策执行受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双重规约;在这个制度规约框架下,既要有对教育政策执行合法性与合理性相统一的遵循,也要有对教育政策执行民意表达的考量。  相似文献   

7.
制度界定存在着内涵与外延的分歧。内涵分歧主要体现为组织性与规范性是否合一,外延分歧主要体现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是否合一。不同的理解会产生不同的制度分析范式和分析路径。而制度作为分析方法和行为框架对教育政策分析都会产生影响,教育政策执行是教育政策过程分析的重要构成,制度规约下的教育政策执行深受正式制度确立的合法性和非正式制度确立的合理性的双重制约。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统一从来就是教育政策执行过程最基本的要求和重要的质量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8.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由非正式约束和正式的法规组成.我国农村妇女参政的制度环境,既有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也有正式制度的创新,这为农村妇女参政提供了比较有利的制度支撑.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正式制度执行的现实局限性,难免"失效".因此,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优化各项制度因素,为农村妇女参政提供一个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当前我国政策执行出现偏差、不到位的现象,致使政策效果偏离、预期目标难以顺利实现。其原因主要是政策本身、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正式制度机制、非正式制度机制以及环境资源等方便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宏观制度创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引入经济学中的几个概念后,分析了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正式宏观制度障碍和非正式宏观制度障碍,提出了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法律制度、评估制度、招生就业制度和竞争制度等方面的正式宏观制度创新思路和相应的非正式宏观制度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在执行中面临诸多掣肘因素。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政策本身、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的执行过程,发现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面临着政策本身的模糊性与"逐级发包制"的政策执行梗阻、执行机构及执行人员的执行能力与行动能力不足、目标群体的政策认同度与满意度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因素的支持力度不够等四重困境。在建设新时代教师队伍的进程中,需要从优化制度设计,完善政策内容;优化政策执行人员素养,改进政策执行方式;优化目标群体利益,增强政策认同感;优化舆论环境,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等方面破解困境,以全面提升绩效工资政策的执行力,推动政策目标更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以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理论为视角,对30个省区市的高职分类考试改革展开分析,发现:政策本身方面,政策对齐现象严重,政策制定的技术规范有待提升;执行主体存在功能性和基本能力建设的缺失;目标群体对政策认同度与满意度仍有上升空间;政策环境上,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因素的支持力度不够。对此建议:优化制度设计,完善政策内容;统一开发管理系统、规范业务流程,提升政策执行人员素养;改善内外部环境,增强目标群体的政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政策绩效评估的低效能很大程度是因为其过程缺少制度性保障框架,建构合理的保障框架是进行教育政策绩效评估的制度分析的重要手段.制度分类理论为教育政策绩效评估提供了分析工具和框架,教育政策绩效评估制度分析框架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范畴组成,其中包含六个维度,教育法律制度、教育组织制度和教育运行机制是其正式制度;非权力影响、人际关系和教育信念是其非正式制度.应用此分析框架研究教育政策活动,才能形成完善的教育政策绩效评估的制度规约体系,保障教育政策绩效评估的效能.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教育政策绩效评估的低效能很大程度是因为其过程缺少制度性保障框架,建构合理的保障框架是进行教育政策绩效评估的制度分析的重要手段。制度分类理论为教育政策绩效评估提供了分析工具和框架,教育政策绩效评估制度分析框架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范畴组成,其中包含六个维度。教育法律制度、教育组织制度和教育运行机制是其正式制度;非权力影响、人际关系和教育信念是其非正式制度。应用此分析框架研究教育政策活动,才能形成完善的教育政策绩效评估的制度规约体系。保障教育政策绩效评估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充斥着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博弈,不同的利益主体由于自身特定的利益偏好而采取不同的行动策略。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来看,地方政府在教育政策执行中兼具"政治人"与"经济人"的双重特质。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追求效率而牺牲公平、注重布局调整速度而忽视公共利益、关注任期内政绩而忽视长远利益、追逐部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等情况普遍存在。这使得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农村学校、普通教师、家庭以及学生的负担,一些农村地区的辍学率回升。以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审视教育政策执行,地方政府应从正式制度建设与非正式制度建设两个方面入手,促进教育政策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内在耦合,确保教育政策执行效能与教育公平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一个班级中总是存在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一般情况下,如果正式组织的效能大于非正式组织,班级就会呈现有效有序的管理状态。如果正式组织不敌非正式组织,或因为非正式组织的影响而使正式组织的效能失控,班级就会人心涣散。班主任在管理非正式组织时,要考虑到非正式组织的无意识性特点,既要重视它的存在,又不要过分强调它是有预谋的破坏性组织。班主任作为组织的管理者,需要对组织内存在的诸多非正式组织有一个清楚的界定,充分利用其成员组合无意识性的特点,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处置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组织。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其根本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制度出现偏差,表现为正式制度安排的缺失和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惯性,以及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冲突。高职院校在实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尽量避免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失衡,促使两者的有效融合,从而大大降低制度执行的成本,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保证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赵玉江 《华章》2007,(1):6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发挥"两课"教育渠道的同时,应不断地加大创新力度.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作为正式组织的伴生物,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双重影响.本文试图从分析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成因、类型以及对正式组织目标实现的双重影响入手展开分析,提出了针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学校是一个充满冲突的组织,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与创新。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人们在进行学校正式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时.要考虑学校非正式制度对学校变革与发展的惯性作用.只有与学校非正式制度兼容的正式制度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在学校这个特殊的场域里.非正式制度是广泛而潜在的.包括学校传统习俗、习惯、道德规范及价值信仰等未成文的规则体系。虽然它存在于无形,但却内化于组织成员的意识之中,反映的是学校组织的本体面貌。由此,学校非正式制度有着其特定的袁征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张锋 《考试周刊》2008,(15):207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交错,同时并存于一个班级之中,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有些场合下,利用"非正式组织"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有些情况下"非正式组织"则有可能会对正式组织的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