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化媒体的持续发展开启了全民公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关注或参与公益活动。通过对"免费午餐"、"老兵回家"等典型公益项目的观察发现,在公益行动中社会化媒体不仅在社会动员和凝聚共识方面作用日益凸显,而且促进了公益行动中行动者主体性的生成。公益实践活动中多元的行动主体通过行动关联和共同参与,逐渐形成了具有规范性和秩序性的共有意义。这种共有意义是公益行动行为主体展开行动的合法性依据,也是促进我国公益实践和改革创新的社会动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化媒体改变了公益传播的模式,为整个社会营造出一个"人人可传播、人人可公益"的大环境,推动公益在全社会的普及.但是,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公益传播也存在明显的伦理困境,各种传播伦理失范现象层出不穷.本文分析我国社会化媒体公益传播伦理失范的表现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推动我国公益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剑 《青年记者》2012,(23):45-46
随着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四大媒体竞争的加剧,新闻公益行动逐渐成为媒体的"主打项目".尤其是电视媒体的新闻公益行动,以连续报道的形式,长时间连续播出,以强劲效果,冲击观众的视听感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彰显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媒体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4.
史亚东 《传媒》2021,(7):33-35
为拉动消费、恢复经济,主流媒体开始在其客户端尝试利用媒体主持人+网络主播的跨界合作方式进行公益直播带货.央视主动与网红同框共同践行社会公益,显示出主流媒体的诚意和自信,而从另一层面来说,充分利用"公益带货"这个契机,主流媒体成功切入了第二舆论场,在媒体融合之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公益传播置于公民社会逐渐形成的现实环境之中,以传播主体为切入点,形成"媒体公益传播"、"企业公益营销"、"政府公益管理"、"民众公益参与"四个考量维度,称之为"公益传播的四维框架".探讨我国公民社会构建中四个维度如何统筹,为公益传播提供符合现实的功能性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6.
公益报道,是媒体对包括慈善新闻在内的,关于救助弱势群体,动员社会大众参与公益事业、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报道的总称.媒体参与公益报道,是媒体担当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我国媒体历来非常重视公益报道,也有不少优良的传统,如媒体主持募捐、刊登公益广告、关注弱势群体等.媒体参与公益报道,倡导积极向上的公益理念,有助于我国公益事业的完善与健康发展.然而,随着媒体越来越深地卷入市场经济,偏重经济效益,及公民的公益意识尚未成熟等因素,当下我国媒体的公益报道在报道理念、方式等方面仍有不少困惑,使其在担当媒体公益责任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乃至造成对公益事业的某种伤害或“妖魔化”.对此,本文作些初探,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项飞 《东南传播》2020,(5):84-86
罕见病是小众,关注罕见病的公益基金也是慈善领域的小众。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突破信息茧房,让大众对罕见病、罕见病公益基金有认知、认同,是本文试图探讨的方向。以科普传播为切入点,用媒体运营思维运维公益基金,以罕见病公益基金华基金为例,阐述了"公益+科普"的创新传播模式。传统媒体背书、新媒体广泛传播,通过科普知识传播带动罕见病公益事业发展。让人们深入了解疾病知识的同时,给罕见病患者更多包容和关爱。  相似文献   

8.
2012年10月31日,由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山东商报》、齐鲁网三家媒体牵头,多家媒体和公益组织参与的"齐鲁公益"联盟正式成立。大家纷纷表示,以前大家各自做好事,今后我们一起做公益,积小善而成大爱,汇细流而成江河。成立公益联盟是齐鲁频道利用媒体的引领作用,整合社会力量,将公益做深做透的一个举措,也是齐鲁频道把公益作为品牌打造  相似文献   

9.
《声屏世界》2011,(6):32-33
作为保险行业的领军者,中国人寿一直以来都认为保险品牌的核心诉求就是责任、信任、关爱。因此,中国人寿在公益事业上不遗余力、持续回馈社会,并通过不断深化将这种行为从浅层次的物质帮助走向深层次的精神关怀,并利用创新的媒体平台传播"企业公民"理念,从而树立了自己良好的公益  相似文献   

10.
公益总是以善为源,怀善心、行善举,行小善为大德,从而积善成德.《京江晚报》是镇江市唯一的都市报,创刊17载,善行不断.《京江晚报》始终秉承公益之心,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大型公益活动,并在近两年整合推出“京晚公益”品牌. 播撒爱、传递爱,这是有良知的媒体应有的担当.当媒体介入公益,从业者的爱心和正义被激发,媒体的社会责任被强化,受众所在群体的公益氛围得以营造.《京江晚报》通过做公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群众口碑,从而提升了自身的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转型,随着时代进步,公益报道日益成为主流媒体引人注目的一个新闻品种。公共性是"公益传播"的核心价值,新闻媒体长期以来被称为社会公器,发挥公信力,维护公众利益,这点与公益行业相互契合。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大潮中,在社会公益求助空间拓展的背景下,媒体从被动到主动,在公益传播中实现角色转化,让公益成为全民参与的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12.
公益是文明的象征,社会进步的标尺,它体现着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真情帮助和人道关怀.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党和政府的喉舌在传播资讯的同时,更应承担起社会服务的义务,为公益精神的传播、为公益活动的践行责无旁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漳州电视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托品牌栏目广泛传播社会公益,传递社会的温暖,促进社会和谐.本文试对漳州电视台品牌栏目《记者在线》践行公益的现状、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地方电视台办公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媒体与公益天然相连,密不可分。媒体在传播现代公益理念和资讯、报道公益慈善事业进展的同时,亦是借助媒体的特殊职能,关注和守护社会大众的利益。在当下的中国时代发展背景,媒体要成为社会开放、平等、理性表达的平台,使社会公共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守护和体现,此乃媒体的大公益。媒体作为社会文化事业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4.
讨论媒体应坚持的最高公共利益是什么?有观点认为,媒体所应该坚持的最高公益,就是国家利益.任何国家的媒体,都不可能去做违背自己国家的利益去做新闻报道.但实际上,作为第四权力的媒体,其所应该坚持的最高公共利益,应当是符合整个人类文明和进步趋势的、传达普世价值观的"公益".唯有如此,才能让传媒自身与社会发展相协调,进而推动人类进步.下面就试以美国媒体对HINI流感的报道态度和中国媒体对打假新闻的处理为例,说明上述论点.  相似文献   

15.
《共同关注》创办于2003年5月1日,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以公益慈善为品牌特色的日播专题栏目。以"关注弱势群体,搭建互助平台,讲述新闻故事,彰显和谐关怀"为栏目定位,以打造中国百姓的精神家园为栏目核心理念。节目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弱势群体为主要关注对象,呼唤社会真情,展现互助关爱。同时发挥央视作为国家媒体的社会功能和责任,用一个个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新闻故事诠释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节目引起了温家宝、李长春、吴仪、王兆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共同关注》用激情和创新,做高质量节目,提升社会影响力,打造出了央视自己的公益品牌。栏目的综合排名跃居新闻频道第一,单期节目收视率在新闻频道周排名中位居前列,成功实践了"三贴近"的报道原则,体现出了媒体的影响力,也诠释了绿色收视率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新华网北京10月9日电(记者孙承斌,张宗堂)峰会执行主席、新华社社长李从军9日在世界媒体峰会上发表题为<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公益使命>的演讲,强调媒体应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完成公益使命.  相似文献   

17.
高盛楠 《新闻窗》2013,(5):51-53
大爱清尘公益组织是由记者王克勤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发起的救助农民工尘肺病患者的民间公益组织。该公益组织对尘肺病患者的救助形式包括患者救治、生活救治、医疗器械捐赠、子女助学等。自2011年6月15日启动以来,截至2013年6月底,大爱清尘已累计救治患者700多人。本文将在健康传播的视域下,研究公益组织和媒体的互动关系,进一步探讨大爱清尘公益组织的媒体策略,寻找一种公益组织和媒体共赢的协同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8.
媒体承担着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理应表达社会公益需求,特别是给予社会弱势群体更多关怀和帮助。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活动可以为媒体声誉加分,却常常让经济效益减分,因此,无论是常态的公益栏目,还是特别的公益活动,在电视媒体中通常处于"必要补充"地位,绝非发展主导。换言之,在激烈的  相似文献   

19.
公共新闻理念下媒体公益的身份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荔 《新闻爱好者》2012,(23):31-32
当下中国的公益事业进入活跃期,2011年"郭美美事件"将中国的公益组织推到了风口浪尖,也为媒体参与并推动公益创造了条件。公益新闻接过民生新闻的接力棒,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各大报纸开辟了公益版面或是发行公益周刊,媒体圈的记者也开始投入到各项公益事业当中。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可以参与公益活动吗?它自身的优势又在什么地方呢?本文主要以《南方都市报》为例,通过分析媒体参与引导公益的学理之争,分析媒体公益的主要表现形态,总结目前媒体尝试公益的主要优势等。  相似文献   

20.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十堰晚报成功组织策划了一次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爱心公益活动。整个活动持续一周,十堰晚报先后从学校里征集到284名农民工子女的微心愿,并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全部实现。一时间,整个车城爱心如潮。实现孩子们的微小心愿,凸显的是社会的大温暖、大关爱,传递的是社会的正能量。十堰晚报从点滴小事中践行着一个新闻建设者的责任与担当。一、遵循媒体公益原则十堰晚报开展的这次"点亮微心愿"爱心公益活动,帮助的对象和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