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的教育史上,理想人格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所在和思想核心之一,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备受推崇。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除受传统历史文化价值的影响外,更与当前的社会现实环境密不可分,研究中国历史上理想人格的发展,对于构建当前我国理想人格,引导国人良好的精神追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学提出了一种缜密而系统的反映其人性观点的理想人格模式,几千年来一直作为中国人的楷模被尊崇与效法,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且备受争议。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重新解析这一对国人性格影响至深的理想人格模式,分析其形成的深层原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构现代化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变的深刻变化中,旧的体制还没有完全破除,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磨擦,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这就决定了现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模式也处于一种转变、整合状态之中,而现代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继续,建构现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不可能割断与传统的联系。那么,追溯在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儒家理想人格之源——孔子理想人格,并对它进行现代的诠释就成为了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还特别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这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也饱含着历史的重托,并启迪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一番思考。 一、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看理想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对理想人格多有己见,但最具有普遍性、科学性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人格观。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人格概括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揭示出在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5.
"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一种理想人格,产生和形成于先秦时期,有着现实的社会政治背景。孔子是内圣外王思想的奠基者,孟子与荀子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孟子强调在仁且智的内在道德修养方面铸造"圣人"理想人格,而荀子则强调"圣人"理想人格的外在的社会事功。继先秦之后,内圣外王思想在以后的历史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这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汉唐、宋元明清、近代和现代。  相似文献   

6.
论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的当代教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思想史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都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人格形象的理想追求。著名哲学家冯契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出发,主张当代中国亟须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塑造理想的人格形象不仅是既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之一,而且也是严峻的教育发展现实的迫切需要。以平民化自由人格作为中国当代人的理想人格形象,能够充分展示教育的人文关怀,有益于主体性教育的确立,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教育目的,具有重要的当代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格是一种历史范畴,个体人格的完善必须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相一致。现代编辑的理想人格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的德行人格、文化人格、审美人格的和谐统一与完美结合,“和谐人格”是现代编辑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现代编辑理想人格的塑造必须通过编辑自身人格的提升与社会文化环境的正面影响这种双重路径共同达成。  相似文献   

8.
理想人格的成功塑造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党建理论有新的突破的一个基点.我们需要塑造和谐、全面、三位一体递进发展的理想人格.我国在理想人格的塑造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哲人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对理想人格的探寻,正是为了使我们拥有自觉的人生,找到心灵的支点。当我们审视历史、考察现实之后,可以发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真正科学地解答了理想人格问题,共产主义理想人格是当代人们唯一应该追求的理想人格。因为这种理想人格,它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利于社会进步与人类解放。共产主义理想人格的内容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理想人格是一定历史和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是人们行为表现的标杆。从古至今,人们对理想人格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我国古代儒家追求的是"内圣外王"的通达人格,道家追求的是顺遂自然,与道合一的洒脱人格;西方古代柏拉图对理想人格的描述着重点在于理性的实现,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又认为达到自我实现的人格才是最理想的人格。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树立起我国的现代理想人格有助于培养文化自信。应当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结合我国国情树立起我国现代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过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常把传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树立爱国爱民的理想作为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然而,殊不知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其人格树立和健全的过程。在社会和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健全的人格越发引起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下面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谈谈历史教学中对人格培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是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动力。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面临着价值取向多样化等挑战。加强理想教育要加强理论教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发挥党员干部和教育者的人格示范力量;积极开拓理想教育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人格,理想人格的培育是理想社会的一种价值目标。冯契的人格思想立足于对中国古典人格理论的批判继承,对近代“新人”理论的总结提升和对马克思主义人格思想的弘扬,他倡导的“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实质上就是马克思提倡的共产主义新人,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格时期。  相似文献   

14.
理想人格是人们追求自身本质力量而对美好人生形象的预设,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中最推崇和向往的人格模式。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社会健康进步和人健康发展的表现。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建构基础理想人格的建构必须体现现代化建设对人的新要求,体现社...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之际文学中的自由人格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理想,是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人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最高境界和要求,是人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做人的最高标准。理想人格的设计,总和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有关。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两种理想人格,一种是依赖型的人格,一种是自尊型的自由人格。依赖型人格把个人受制,于封建的伦理道德,唯封建伦理是从,把承担历史的、道德的责任,“作为个体存在的至高无上的目标和义务”,唯唯诺诺,无开拓、少进取。自尊型人格重视人的主体意识,强调人的个性独立和自尊,有反传统的开放精神。前者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联系,后者则是道家思想在人格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能体现一种文化的人格理想的行为模式,就是理想人格.在中西方的人格理论中,尽管各自文化传统所赋予的理想人格之内容各有不同,但认为理想人格是文化传统中能够经受时间检验的道德至境和行为典范,是一种人生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共同追求,则别无二致.西方的理想人格理论,是在医治和研究人的精神疾病的临床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标示着人格成(?)与完善的未来走向,看到了理想人格的实现与社会文化条件具有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但其理(?)逻辑又直接否定了理想人格实现的现实可能性.中国的传统思想理论,却没有陷入理想人格(?)(?)(?)路上的逻辑窘境.  相似文献   

17.
儒家理想人格设计与当代德育庞学光如果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理想人格设计的嬗变进行一番较为深入地考察,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儒家的理想人格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理想人格设计的主流,它不仅贯之始终,而且日见昌达。由此足可见其生命力之旺盛。在儒学日益受到世人青...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家的理想人格思想在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可以用"内圣外王"来概括。文章主要分析了儒家"内圣外王"这一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一思想开创于孔子,发展于孟子,完善于荀子。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 ,儒家最先提出了“成人”思想 ,并将其描写为真善美的统一体 ,后来道家又从相反的角度阐发了自己的“成人”理想。历史发展到近代 ,鲁迅总结了诸多启蒙思想家的有关思想 ,提出了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理想。从历史源流与当前现实看 ,当代的理想人格应从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关系中 ,体现出真善美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0.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且颇具风采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玄学盛行,崇尚精神解放,它以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以及崇尚自然、超然物外为风尚,形成了魏晋士人独有的哲学、自由的美学精神,形成了魏晋士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自然”人格。理想人格的确立,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风范,其影响是甚为深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