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能一味地“教教材”,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仔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努力做到“用教材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享受到一些“用教材教”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建设和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实现从单一的课程“执行者”向课程的实施者、建设者、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等多重角色的转变.在此背景下,针对过去教师教学中存在的“迷信教材、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等现象,有人提出了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口号,这对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理念并没有被教师真正领会和把握:一方面是多数教师依然故我,不折不扣地“教教材”;一方面是少数教师脱离教材,任意地拓展和生发。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提倡教师对现成的教材进行再加工.自主开发教材.开发教材习题。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对教材习题进行深层的研究.使教材习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学生发展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是教学的凭借和资源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许多教师改变了将教材视为圭臬的教书匠心态.不断努力地实施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深刻转变.这与新课标“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的理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但“教材只能是授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应用”(叶圣陶语)。《数学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认知发展水平和规律.以及地区差异情况.创造性使用教材,使之最大限度地符合学生实际。一句话,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只有活用教材,才能教活教材.  相似文献   

7.
牟敏 《甘肃教育》2011,(21):71-71
1.《新目标》与传统教材的区别。传统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即规范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都拘泥于教材,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新目标》提倡“材料式”的教学观,即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要求教师“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8.
数独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索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改的深入,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内涵的理解以及对教材作用的认识日益成熟.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灵活、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数学.刘默耕教授曾指出:“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可谓高屋建瓴.”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科学而高效地使用教材,恰当处理好“用”与“教”的关系,已成为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主要媒介。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新的教材观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一批例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材料。如果视教材为“圣经”,一味死搬教材,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呈现方式把知识内容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就背离了新课程的方向,削弱了教材的功能,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潜心“走进教材”,又要善于“走出教材”,为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素养创设路径。所谓“走进教材”,就是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体会教材编…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通俗地说就是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在日常的新授课教学中,往往由于不能正确领会、把握教材,致使课堂教学总有“教不到位”、“目标达成率不理想”等缺憾.这种贻误最佳新授课教学时机的做法,势必造成要用课后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弥补课堂45分钟的损失.在这里,笔者以自己一节新授课的主要教学过程为例,与大家探讨对这一节课的领会与超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由许多细节共同组成的,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得到落实和体现。 1 细节之处体现着对教材的科学认识 传统的教材大多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逻辑主线,再辅以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这就促成了教师“教教材”的习惯和定势。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即“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掌握和领悟其精神实质,根据学生实际:教学环境以及教师教学特色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必要的取舍、调整、补充和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课程标准对教材的使用有明确的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也就是说,我们应机动灵活地“用”教材,而非机械、教条地“教”教材。这里的“用”教材,主要是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之相反的“教”教材,主要是指不根据教学需要而呆板地“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14.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凭借,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以及各个地区学生实际情况和生活背景的差异,教材不容易做到尽善尽美。因此,我们在研究教材,制订教学计划时,需要将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知识基础整合起来,使教材的内容“活”起来,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要用好新教材,教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深入分析研究教材,用好教材资源新教材(北师大版)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体现教材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和方法,需要教师深入地理解、分析、研究教材,充分…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着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对教材的改革已全面展开并逐渐地深入,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这是教材改革的一个宗旨。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教?学生应该怎样学?就成为每个教师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相似文献   

18.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准备活动,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是备课活动中要完成的中心工作之一.传统观念下,许多教师把教材视为金科玉律,认为:教学就是传授教材上的知识.因而备课中迷信教材,拘泥教材,照本宣科,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意识,指出: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求教师树立“教学活动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发挥教材的最大功能”.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备课中对教材的分析、把握和处理(俗称“备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备教材呢…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提倡所有学科都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一个媒介,只是教师教学的参照物,是教师教学的启示物,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载体.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作,对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和重新组合.笔者认为,要较好地对教材进行处理,必须要重视“探究与接受”、“补充与舍弃”、“分散与整合”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