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过程应打破对源语字字对应的束缚,以忠实源语信息为原则、满足译文委托人为导向、准确将信息传达给译文接受者为核心目的。应用文本翻译的特点恰恰与功能翻译理论不谋而合。因此,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信息型""诱导型"和"表达型"应用文本在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中的差异,并通过合理的翻译策略,得到信息更为准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市场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汉英翻译需求激增,对其译文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因此研究其汉英翻译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就以部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某些段落译文为例,在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来研究其汉英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英语翻译技巧研究,有利于英语翻译研究学者有效利用功能翻译理论,通过多种翻译技巧的使用,提升翻译译文质量,满足自身翻译能力发展需求。研究功能翻译理论下的英语翻译技巧,需要研究学者正确认识功能翻译理论基础,清楚其基本原则,以此为基础,结合口译技巧、意译技巧、综合翻译技巧以及关系处理技巧,实现英语翻译技巧在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的有效研究。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翻译忠实观已经无法解释诸多的翻译现象,翻译的"伦理转向"是翻译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对翻译忠实观作出合理的阐释。它认为译文忠实的对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局限于忠实于原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不忠实"是具有矛盾性和相对性,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外,"忠实"与"不忠实"都具有一定的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工作一直存在争议,一部分学者坚持认为翻译应重视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对等性。确保两种读者所产生的反应大致相同。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文学翻译,应以异化为主,要突出文学翻译的特色。第一种观点坚持归化,第二种坚持异化,如何才能既保证文学翻译的质量又可以突显其特色,是当下翻译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接受美学理论将读者放在了首位,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即重视译文读者的感受,同时也考虑到了文学作品原读者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汉学家HerbertA .Giles的译文《醉翁亭记》 ,给了我们把美学思想运用于翻译之中的信心。在他的译文里 ,Giles发挥其母语娴熟的优势 ,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充分体现了原文所表现出来的美 ,使原文与译文“美善相乐” ,达到翻译的三个标准即信、达、雅 ,从而准确而传神地体现出原文的神与形、风骨和意境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把翻译视为一种跨文化和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这三个交际者。为了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交际,译者在译文中往往会采用显化或隐化的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语境和意义,从而获得最佳关联,提高翻译的效度,顺利完成翻译这一言语交际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论证基础的语言学知识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语言学和翻译的发展、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流浪者》译文进一步阐明语言学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文本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取决于读者的反应。接受美学强调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对旅游文本翻译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旅游文本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避免以文本为中心,而应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等因素,实现译文和译文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从而提高译文质量,达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嘉莉妹妹》的两个译本作为蓝本,基于顺应论视角,从译文准确性、译文表现力和译文艺术性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顺应论视角下文学译本如何将原作意境再现,帮助读者加深对这部小说作品的理解,也可为翻译教学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提出:①一个出色的译者和译文应"把握原作的意图,再现原作的意境";②文学翻译应重视语言交互的顺应过程,不仅需要顺应交际意图,而且需要顺应交际环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利用谷歌在线翻译的具体实例总结分析出机器翻译的得与失,虽然机器翻译目前无法满足人们准确翻译的要求,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但在为人工翻译做准备,提供参考方面,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应对机器翻译的未来发展抱有极大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2.
鸠摩罗什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享有极高的盛誉,被梁启超称为"译界第一流宗匠"的鸠摩罗什在众多佛经译者中赫赫有名,他所翻译的佛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他的佛经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古代翻译理论及汉语言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深入研究了鸠摩罗什的生平、翻译思想、翻译的特色及其对中国翻译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我国的翻译学理论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始终未能形成有影响的学术流派。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其一,中西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中国文化特有的综合性思维与悟性思维使中国的翻译学研究缺乏继承性和深入性;其二,我国翻译学研究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其三,我国翻译学学科建设不完备;其四,研究风气欠佳。流派的形成是研究深化的一个表现,要真正促进我国翻译学的发展和流派的形成,不仅要克服主观上的被动,积极营造学术氛围,而且要利用现有客观条件,真正形成在国际学术界有影响的理论体系和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14.
当代青年人生活在一个欧化汉语泛滥的环境里,这直接影响到外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欧化具有两面性,欧化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却不能听之任之;翻译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引入"欧化"的概念,并对其分析讲解,使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有效避免过度"欧化"。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译者在翻译涉及的两种语言上存在语言能力的不对称性,那么译者进行顺向翻译可能要比逆向翻译更容易取得成功。虽然顺向翻译是较为理想的翻译模式,但是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大量的逆向翻译活动。这些逆向翻译活动满足了翻译的实际需求,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翻译界应重视对逆向翻译的理论研究。汉英翻译人才的培养应重视顺向英汉翻译和逆向汉英翻译之间的差异,使逆向汉英翻译学习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双语水平,加强双文化意识,拓展百科知识,有意识地努力减少这种差异,从而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大量的影视作品被不断翻译和介绍进我国,不断满足着人们对娱乐和文化的需求.字幕翻译受到了更多关注,相关的翻译策略研究也在增加,注释法则在字幕翻译中起到了传播文化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译学研究中译论脱离实践的倾向及对策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一流翻译理论家的实际翻译能力的观察 ,探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涉及逻辑性、模糊性、衔接、重复与重叠、平衡、文体等领域。笔者认为 ,对翻译微技巧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揭示出比较富于规律性的翻译原理。  相似文献   

18.
戏剧翻译应该侧重于其文学性还是可表演性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德国功能翻译派主张翻译策略和方法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这给戏剧翻译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该论文将从目的论角度对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不同翻译目的对戏剧翻译及其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5年我国笔译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中也存在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翻译教学的研究不均衡,二是翻译教学研究的方法仍停留在原地。从对研究现状分析的结论看,实证研究是未来翻译教学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20.
艺术和科学一直是学术界对于翻译性质界定的争议。本文在翻译美学理论的基础上,浅谈文学翻译的艺术魅力,以期发掘文学翻译中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