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燕京 《传媒》2023,(5):55-57
近年来,传统文化纪录片不断发展创新,将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中医药文化、文物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以立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推动了国家正面形象的树立和文化自信的建立。本文从叙事和传播两个角度,对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影像叙事和创新传播进行分析,提出在叙事层面要倾向于微观视角和多元化叙事;在传播层面要以微传播和数字化传播为载体,不断与新媒体、新技术结合,从而为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巩杰 《东南传播》2011,(7):82-84
影像技术已经成为纪录、保护和传播陇右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最有成效的影像纪录方式就是摄制了大量关于陇右文化的甘肃地域文化纪录片,完成了对陇右文化生动鲜明的影像传播和形象逼真的视听再现。影像对陇右文化的表达和传播主要涉及到陇右远古文化遗存、中华人文始祖文化、陇右石窟文化艺术、陇右民族民俗文化和陇右三国古战场文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非遗微纪录片,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化事象、传承主体在微纪录片的形式下进行叙事建构的文化影像志。借助于影像人类学对特定社群文化的研究与表述能力,表达出具有丰富文化描述和理论阐释价值的影像文本。从叙事策略、传播逻辑、文化传承三个不同侧面出发,以影像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微时代下非遗微纪录片生产、传播、延续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转文化传播是对跨文化传播的发展和超越,以多元、平等、间性、对话、融合为特征,是适用于我国国际传播的一种新兴理念。中外合拍纪录片《通向共同富裕之路》具有典型的转文化传播特征,由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担任撰稿和主持,并作为首届“中国影像节”重点节目在全球进行了展映。本文从议程设置、对话叙事和共情修辞三方面分析该片的创新之处,总结当前运用转文化传播范式的中外合拍纪录片在国际传播效能提升方面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作为彰显中国力量、展现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沟通的重要载体,已然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沟通世界的重要桥梁.文章通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面临的困境,解构其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寻其在新时代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黄克猛 《东南传播》2012,(12):151-153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地位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的不断加深,国家形象的确立和宣传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民的重视,以客观真实为特性的纪录片传播媒介,具有着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传播优势,同时作为影像记录的载体,在纵向历史文化传承上面承担着一种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本文以纪录片《西藏一年》为文本,分析其在横向对外传播中就我国涉藏问题的有效传播,在纵向历史传播层面,如何做到纪录片的历史文化档案的功能。以期通过对本片的案例分析,探讨纪录片的历史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7.
方堃  陈卓 《声屏世界》2016,(10):43-45
中国本土第一部以中医文化为主题的电视纪录片《本草中国》在江苏卫视播出,为观众制造了一场关于中医文化的感官体验,并由此开启了呈现传播中医文化的新范式.本文以传播学视角切入,从视觉影像呈现、选题聚焦本草、 内容凸显人情及传播方式多样等方面对该纪录片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新媒介生态下如何呈现传播以中医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化形式的变迁和经济步伐的加快为全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助力,日益丰富的文化形式为记录片的传播带来更多的机遇,使微纪录片以一种更加自由的形式呈现出来。本文围绕全媒体时代微纪录片的文化传播价值、实施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强化策略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9.
手机传媒有生动、便捷、全面的优势,利用手机媒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有良好的传承和发展,而且在传媒目益国际化的背景下,也更利于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5,(23):10-17
少数民族曲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新媒体时代下的曲艺文化传播与传承逐渐受到以网络文化、娱乐文化为代表的多元文化的消解;以广西少数民族曲艺文化为个案,传播效果"环境认知——价值形成和维护——社会行为示范"三层次为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数据分析等实证研究,探索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曲艺文化传播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曲艺文化的有效传播是一个必须经过大众传媒长期"涵化"的过程,受众的民族成分、学历、年龄三个要素与其传播效果呈显著相关;要推动曲艺文化的传播,需要大众传媒聚合新闻资源、主动设置议程,致力于开发娱乐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传媒产业,充分开发影像资源,政府文化部门、曲艺协会则要利用新媒体开展多平台的宣传、塑造文化产业的典型。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绿色传播策略的提出无疑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播思维。将绿色传播策略与传统文化传播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将促进传统文化传播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陆敏  陈燕 《现代传播》2022,(12):65-69
历史文化纪录片是“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重要视觉影像载体。在全球社交媒体平台的文化混杂空间中,海外观众如何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传递的文化内涵?《如果国宝会说话》《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舌尖上的中国》的YouTube海外观众评论呈现出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共享、文化折扣与解读偏移三种样态。而若要强化文化共享的可能,降低文化折扣与解读偏移的程度,则需要提升纪录片审美意趣、呈现细腻的日常生活、提供清晰的背景知识,这将有助于海外观众超越柏格森所言的“习惯记忆”,唤起人类共同的“纯粹记忆”,促进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13.
唐春梅  高月 《传媒》2023,(8):61-6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瑰宝。纪录片以纪实加视听传播为主要特色,对于传播中国非遗文化具备天然优势。本文聚焦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出品的非遗纪录片《四季中国》,对其内容制作和国际传播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提升非遗纪录片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效度,助力中国非遗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4.
赵鑫  黄兵 《今传媒》2011,(12):79-80
在影像传播时代,DV以其个性传播的特征,日渐成为个人进行影像表达的重要工具。DV影像传播不仅是一种技术的进步,更是传播媒介与社会文化的进步,实现了影像表达与文化传播的个性化、自由化、平等化,成为一种理想的话语表达空间,具有深远的传播意义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影像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小屏微影像、电影电视节目等大屏影像、VR影像等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女书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与现代影像传播手段相结合,为女书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活力,它对提升受众对女书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女书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的传播应采取多种方式,积极进行渠道拓展,构建更多的推广平台,建筑庞大、坚固的推广阵营,以获取更好的传播效果.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出现,以纪录片和短视频技术为核心的影视媒体也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土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完善、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乡土文化纪录片和短视频技术实现了乡土文化的多渠道传播.  相似文献   

17.
程妍  贺倩 《采.写.编》2021,(11):111-112
特色是农村文化礼堂实现"一村一品、一堂一韵"的重要保障,而凸显特色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文化传播面临的具体问题.本文以浙江省安吉县荆湾村为例,从铸造、发展、鲜活三个方面展现农村文化礼堂的特色,通过传承地域特色文化、传统优秀文化、创新传播形式来实施农村特色文化礼堂建设中的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的《一个记者的责任与成功》一文,将记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分为传播责任、政治责任、文化责任三大项:"由于文化责任不像传播责任、政治责任那样,因事实的对错、导向的好坏立见效果,在新闻责任方面常被忽视。它是一种潜在的、间接的责任,更显示出记者的知识、思想、业务等综合功力。"①就记者和传媒的职责而言,梁衡的所谓文化责任,应当是指记者和传媒关于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文化认同和情感认知是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中的两个核心概念,而城市宣传片、城市纪录片、城市微电影等影像化传播方式能够在不同维度、不同层面构建起不同的情感认知和文化认同,为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提供有力支撑。如何通过影像化传播构建城市品牌的文化认同并提升情感认知,是本文探讨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李莉  周晨 《现代视听》2013,(3):52-56
以大量经典纪录片影像资料分析入手,分析总结了纪录片当中的动画部分,即纪录片动画的概念、分类和深入的传播效果分析以及传播影响,希望对纪录片运用动画研究发挥一点筚路蓝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