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策     
《宁夏教育》2005,(1):4-4
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工程全面启动人事部颁布人事部令对考试中违纪违规者给予严肃处理 政府要切实担起义务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胡新文 《教育》2007,(4S):40-40
湖北省枣阳市在2007年的新农村建设中,本级财政支出新增大量教育投入,用于改善农村寄宿学校办学条件,已为农村学校新建沼气池103口、饭厅和简易饭棚42个、改扩建厕所9个,使寄宿学生的饮水、就餐、如厕三大难题得到有效改善,受到当地寄宿学生和农民的称赞。湖北省政府召开现场交流会,推广了枣阳市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北京晨报》报道:"中国每年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超一成三年没见到父母,孩子的教育、监护落到隔代抚养或学校全寄宿管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曾一度受到热议。笔者在农村从事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多年,亲历了西部地区边远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孩子教育问题,如教师队伍不达标,工勤服务人员不合格,学生行为习惯差,父母关爱缺  相似文献   

4.
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寄宿学生的增多,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及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学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做到“五结合”,即与学校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的特点相结合,与日常德育工作相结合,与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与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5.
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寄宿学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最终实现学生自主成长,促进寄宿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有利于学校文化氛围与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十年走势与政策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中国农村经历了历史上力度最大的学校布局调整。从宏观背景上看,教育管理体制变革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制度空间,教育由普及向提高转型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政策语境,农村城镇化发展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战略预期,农村生源总量减少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客观依据。从演进趋势上看,学校数与在校生数减少不同步,学校减幅远远大于在校生减幅;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同步扩大,县镇大规模学校和大班额问题突出;教育城镇化发展与村庄学校消失并行,学生上学距离变远且寄宿低龄化。农村学校的撤并引发了程序正义、学校规模与机会公平等政策议题。  相似文献   

7.
让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远离校园欺凌伤害,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学校要引导寄宿学生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远离不良的社会文化,增强自控力;作为家长要关心生活在寄宿学校的孩子,成为孩子的榜样;作为学校要重视寄宿学生人身安全管理,重视寄宿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相似文献   

8.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工作繁忙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也有部分家长是冲着民办寄宿制学校一流的硬件设施以及良好的师资而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享受优质教育的,也有的家长是由于现在多是独生子女,想让孩子在寄宿学校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并让孩子在集体中学会生活,养成合作共事、善于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龙南县思源实验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来自全国14个省 份的务工子弟和本县的农村留守儿童构成了学校的主要生源。 大多学生缺失一种亲情的陪伴,加上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增 强,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亲情观念淡薄。因此,在农村 寄宿制学校对学生开展亲情教育十分必要。近年来,为了搞好 寄宿制管理,更好地促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寄宿 制管理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我校在寄宿生亲情教育 与培养工作中,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余军奇 《教育》2013,(12):23-24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农村“撤点并校”在所难免。而且,撤销那些不具备办学资质的农村学校,集中力量办好少部分基础较好的学校,有利于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和中小学教育水平的提高,是一件好事。然而,这样做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在交通不便地区,“撤点并校”带来了不少问题:学生上学路程普遍变远,交通安全隐患增多;交通、寄宿等教育支出相应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加大。低年龄的小学生寄宿在学校,他们既不能很好地自理生活,又产生大量的心理问题。这些都导致了辍学人数的增多。  相似文献   

11.
刘瑞东 《教师》2021,(9):9-10
随着我團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农村留守寄宿学生的管理工作成了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相比其他走读学校,农村寄窗学校具备独特性,承担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和生活管理的责任,如何提高农村留守寄宿学生养成教育的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寄宿学校管理的重点。农村寄宿学校要想使每个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金方位发展的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就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8常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日常实践、校圈生活中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文章将对农村留守寄宿学生行为习慣的现状以及农村留守寄窗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出农村留守寄窗学生养成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一、乐清市公办寄宿学校诞生的背景和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人员的流动剧增,大量外出打工、经商人员的子女成为留守儿童。为了解决这部分人员的后顾之忧,乐清市开始出现“全托”式学校,后来又迅速发展为办学质量和收费都较高的寄宿学校。现乐清市各大集镇均有寄宿学校,包括一些山区。据统计,乐清市共有寄宿学校35所,其中集镇9所,农村26所;另外,还有12所学校办有寄宿班。由于国家政策没有跟上,寄宿学校在管理、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正确选择。为此,2004年国家规划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资金。2005年2月召开的省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兴建一批高标准的寄宿学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吕梁市也提出了“双百工程”(建设100所寄宿制小学、100所寄宿制中学),以此来推动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2003年,方山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从本县教育实际出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科学决策:用3-5年时间,将全县209所小学撤并到100所以内。这项工作在2004年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功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很多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以及一部分家长追求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于是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成为农村学生上学的主要选择。在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教育资源较集中,师资配备较全面,把同一乡镇的学生集中到寄宿制学校入学(小学中高年级、初中七至九年级),有利于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统一管理,能最大限度营造良好的农村寄宿学校育人环境,提高寄宿生的生活能力,使寄宿生具备健康心理。笔者立足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出发点,以“宿舍+班级制度”一体化建设为抓手,以宿舍才艺展示活动等为载体,将爱心教育和教育惩戒相结合,实现了农村学校不同学段寄宿生的良性互动,让学校成为他们学习、成长的乐园,让宿舍成为他们温暖的精神港湾,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智育水平,有效保障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正班主任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寄宿制学校管理中班主任的作用尤为突出。实行寄宿制后学生和教师接触的机会更多,学生时时关注着教师,教师的言行就更显得重要。本文就如何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工作,谈谈自己的意见,以求教于方家。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由于农村寄宿式学校的学生远离亲人,作为班主任要体贴和关心学生,要善于接近学  相似文献   

16.
涂皓 《教育》2013,(12):26-26
随着全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深入,寄宿制学校渐成农村义务教育主流。然而,为了达到教育的规模效应,在没有认真比较撤并节约成本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成本情况下的盲目撤并,导致农村寄宿生大量增加,办学条件与寄宿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同样在城市,越来越多的家长或因工作太忙,或担心老人带不好孩子,选择让孩子上寄宿幼儿园和寄宿小学。  相似文献   

17.
中央30亿元专项资金建设农村寄宿学校:2004年中央决定用于建设农村寄宿学校的专项资金30亿元,目前已经全部拨付到各省。这个项目完成后.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校舍面积将达到454.9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8.
翟忠国 《甘肃教育》2012,(24):20-21
农村中心小学寄宿学习模式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与中学、大学寄宿制学校相比,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年龄更小、自理能力更低、自我约束能力更差。因此,如何让小学生在父母的视线外独立的生活,对寄宿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培育学生健康品格,使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最大限度地体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创建于2012年,是由9所农村学校合并成立的;总面积76.5亩,建有教学楼、四栋学生宿舍楼、一栋教师宿舍楼、艺术室及图书馆。此外,还有运动场等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学校实行全封闭寄宿式管理,拥有30个教学班,教职工133人。学校从建校就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引领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管理、教育方法发生变革的灵魂。学校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  相似文献   

20.
农村寄宿制小学已经成为农村办学的主流,在"集中生源,解决学生上学距离远""优化管理,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许多研究显示,寄宿制对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寄宿学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提上议事议程。一、外在因素对寄宿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于目前多数寄宿制学校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目的仅停留在"抓成绩、保平安"的低要求上,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