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国家为推动农村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由于特殊的办学方式和环境,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存在亲情缺失、心理困扰、生活枯燥、社会化困难、易受诱惑等问题。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学校个案工作、学校小组工作、学校社区工作的介入,有助于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提供预防和治疗、加强社会支持,从而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儿童孤独量表》调查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孤独感,发现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孤独感高于非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男生体验到的孤独感要高于女生;低年级的小学生比高年级的小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即建立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亲情补偿机制;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构建充满亲情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员日益增多,留守儿童数量逐步增加,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也愈发突出,如何对留守学生进行亲情补偿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沭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通过课题研究,从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亲情缺失的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入手,研究探讨出亲情补偿的策略和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员日益增多,留守儿童数量逐步增加,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也愈发突出,如何对留守学生进行亲情补偿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沭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通过课题研究,从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亲情缺失的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入手,研究探讨出亲情补偿的策略和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赵睿 《考试周刊》2014,(6):178-178
随着农村适龄儿童的逐渐减少和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越发渴望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这个大背景下,为促进农村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在各地广泛开展农村学校撤并、寄宿学生大量增多的情况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利弊凸显了来。本文以酒泉市肃州区为个案研究,通过对该区多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教师、众多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的问卷调查与访谈,系统客观地分析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适应状况,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改善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学校适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调查结果显示,布局调整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配置,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过度撤并带来消极影响,巨型学校和大班额问题突出;学生上学路程远,交通安全欠保障;寄宿制学校条件差,配套设施薄弱;寄宿学生课外生活单调,睡眠不足,亲情教育缺失;教师工作负担重,身心压力大。今后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中小学校的撤并;切实解决学生上学路程远和交通安全问题;加大经费的投入,推进寄宿制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丰富寄宿学生课内外生活,强化亲情交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减轻教师负担,注重心理的疏导。  相似文献   

7.
农村寄宿制的运行,优化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也暴露出学生亲情缺失的突出问题。文中从亲情缺失的成因及其解决的对策进行剖析。呼吁各方肩负起共同承担的责任,增进家校沟通,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使寄宿制学校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杨登明 《教育》2007,(5S):1-1
前不久,教育《旬刊》记者就“农村寄宿制学校”一题专程到江苏省洪泽县进行了采访,所到之处,当地农村新的办学理念令记者耳目一新,特别是正在兴起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以及这种办学方式所透出的亲情化服务。展现了如今农村中小学教育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其实,寄宿制学校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给当代农村中小学生铸就良好的养成教育,在今天,已经成为它的根本所在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全国许多地区都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了调整,大力推行寄宿制教育。特别是我县,学校布局调整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全县各农村乡镇都实现了一乡一校、寄宿制办学。这些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大多数来自撤并前规模较小的学校,实行寄宿制前其课余日常生活多由父母家人照顾,实行寄宿制后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过早地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家庭亲情氛围的缺失和对学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必定给其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农村出现了很多的寄宿制中学,一些学生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在初中教育阶段就将他们送入了寄宿制学校学习。农村学生进入寄宿制学校接受教育,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很容易造成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病态的心理很容易给言语和行动上的一些错误的指引,更甚者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学校和家长要重视寄宿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寄宿制办学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为寄宿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借鉴,对做好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虽说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由于较长时间离开父母的缘故,他们还是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利用心理学积极因素做好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疏导、转化工作,是我们寄宿制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视障教育学校大多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只在寒暑假和法定的节日才能放假回家,因为长期住在学校,造成了视障学生亲情的缺失及一些能力的低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充分利用假期让视障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习生活技能,能有效弥补寄宿制学校的不足,使他们增长学识,开阔视野,调适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主要是因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而引人瞩目。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质量不高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农村寄宿制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笔者从教以来一直在农村寄宿制初中任教并担任班主任工作,深深地感觉到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亟须进行"换药",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想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才能让农村  相似文献   

14.
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寄宿学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最终实现学生自主成长,促进寄宿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有利于学校文化氛围与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西北民族农村地区建立寄宿制学校既符合民族地区特点,也是现实的需要。它可以整合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提升农村学校综合办学能力,提高教育质量。但是在寄宿制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安全和心理健康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分析,作者提出了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合理布局、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管理、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家校合作水平等措施,用以促进提高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质量,逐步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边远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留守儿童创造了一个群体交流的环境,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弥补儿童留守亲情缺失的有效途径。然而,寄宿制学校内部设备的落后,配套设备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复杂的,存在不利因素。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创新寄宿制学校管理,是发挥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引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部分地区学校也已实行寄宿制管理,然而通过对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调研发现,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学习状况的调研与应对策略的研究,能够引起家庭、学校的高度关注,从而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寄宿制学校学生适应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学生适应与寄宿的关系;二是寄宿制学校中的家庭与社会教育;三是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适应与发展。农村社会与教育发展的现实,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寄宿制学校在学生适应问题上的劣势,也为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9.
潘占明 《甘肃教育》2014,(24):21-21
正随着教育布局调整的实施,农村学校面临着寄宿制学生中留守儿童比列的增加。寄宿学生周一晚至周五都在学校一起学习、生活,与家长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时间显然少于走读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即使是星期六、星期日也见不到父母,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容易造成心理问题。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情感教育,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关爱和尊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亲人的关心和爱护,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他们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  相似文献   

20.
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实现教育公平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由于地区经济、教育意识等差异,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矛盾与问题。在实现农村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均衡发展、保证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资金需要、加大寄宿生的经济补助力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