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唐诗歌的繁荣得益于中唐贬谪诗人的人才辈出,同时受当时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贬谪诗歌勃然兴起.中文诗歌离不开意象,贬谪诗中的意象处理关系着诗歌解读的成功与否,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但凡优秀的贬谪诗,都凝聚着译者在意象处理中的匠心独运,精思巧构.诗歌通过相关的意象在读者的头脑中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从而实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本...  相似文献   

2.
“杨柳”是我国古代送别题材诗词的主要意象之一,这一现象源于中国古代自汉朝以来形成的“折柳赠别”的社会习俗。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有着多姿多彩的表现和生动感人的特点,为历代诗人所沿用不衰。“折柳”习俗与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的频繁出现,反映了中国古人的诗意性情及其万物有灵的哲学观念,同时也是“诗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语篇衔接方面探讨《虞美人》及其英译文。语篇衔接的手段包括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结合诗词的特点,本文主要从音韵,词汇和句子衔接角度分析《虞美人》英译文是怎样再现原文的连贯之美的。在我们的诗词翻译中也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意象图式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产生于我们与世界的接触与互动过程中,具有体验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活动和组织的抽象概念。利用意象图式分析中国的诗词歌赋目前少见,因而有较大研究空间。又因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以本文将意象图式对李煜后期词作进行认知解读,以期让读者深刻理解其诗词的意象内涵,为我们寻找语言的现实理据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诗人在创作时会将丰富的意象融入作品中,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象征,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的象征也有所不同,在诸多意象当中,飞鸟是诗人比较喜欢的一种。诗人可以利用飞鸟言志,利用飞鸟衬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诗人的情怀充分展现出来。在诗词中利用飞鸟意象可以衬托诗词的美,表达诗人的情怀。本文将对唐诗宋词中的飞鸟意象进行解读,通过飞鸟意象的解读辅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唐诗宋词的意境,从而感受唐诗宋词中的美。  相似文献   

6.
孙楠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7):116-117,120
诗歌本身就是隐喻的,诗性隐喻借助隐喻意象来传情达意,使中英古典诗词具有了无限的张力与美感。而对于中英古典诗词中所运用的各种隐喻感官意象和时空意象的解析与品读,更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认知视角去解读诗词的灵性与精髓。  相似文献   

7.
衔接主要通过各种衔接手段来实现,是进行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对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法学院网页宣传材料的衔接手段的分析发现,该语篇中各个衔接项通过相互之间的预设关系将不同的句子构成意义整体进而实现语篇的上下衔接,这其中,词汇衔接项以重复和搭配两种方式在语篇衔接的实现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意象图式、语言与世界观等多重关系的分析,来阐明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制约语言篇情景。语言与语篇情景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并得出结论:语言要放在特定的语篇情景中去理解,才能有效地避免言语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9.
精心构筑意象,是毛泽东诗词的一大特色.本文运用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理论和意义不确定性理论,研究不同译者翻译毛泽东诗词中意象所采用的不同策略.由于诗词作品中的诸多未定性的点和意义空白召唤读者展开联想,而读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性又使这些联想各不相同,译者首先作为读者,亦不例外.本文以《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意象的处理为例,说明同一...  相似文献   

10.
韩礼德的语篇衔接连贯理论为语篇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存在不足,当代认知语用学理论给我们提供了语篇衔接连贯理论的研究视角。形式上的衔接只是语篇连贯的一个方面,我们还需要借助隐含在显性表述之内的含意,补足语义上的空缺,实现语义的连贯,最终实现语篇的连贯衔接。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以语篇衔接理论为框架 ,结合俄语教学实践 ,从分析中国学生不规范的言语现象入手 ,探讨俄语语篇衔接的特点。通过对存在于俄语语篇中的一些语法及词汇衔接手段的分析后认为 ,俄语语篇衔接理论拓宽了传统语法及词汇学的研究范围 ,对语言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必须具备的两个重要特征。Halliday和Hasan曾指出衔接是连贯的基础,衔接在语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连贯是形成语篇的最重要前提。本文从英语语篇的角度,对衔接的概念、功能以及衔接与连贯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同时也探讨了衔接与连贯理论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衔接手段是语篇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韩礼德( Halliday)和哈桑( Hasan)在1976年首次建立衔接理论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试探讨衔接手段在高校综合英语语篇分析中的运用及语篇中的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语篇分析的诸多理论中,韩礼德与哈桑提出的衔接理论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较易理解和掌握的最基本的语篇分析理论。本文试图探索将衔接理论应用于语篇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对二语学习者语篇衔接意识的调查以及对衔接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后产生的效果进行前后测成绩的数据分析,进一步证明韩礼德的衔接论应用于语篇阅读教学有着重要且实际的意义,能够有效地提高语篇阅读理解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贬谪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贬谪使贬谪士人身心俱创,使他们的生存、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另一角度来说却促成了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刘长卿一生两度被贬,长期谪居,有着更为深刻的生命沉沦的体验。本文着重从贬谪文化角度探究刘长卿诗歌创作类型、使用的诗歌意象、诗歌风格,以及他特有的贬谪文化心态,从而了解封建专制制度下贬谪士人生命成长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为视角,比较分析李清照词《声声慢》的三种英译,论述诗歌翻译不仅是语言层面上的转换,更是源语诗人情感的传递和心绪的宣泄,在诗词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首先在大脑中形成格式塔意象模式,然后对译文进行合理的整体性翻译。  相似文献   

17.
词汇衔接作为英语语篇衔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一些相互之间存在意义关联的词语,建立贯穿语篇的语义链条,从而保证语篇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本文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几种常见的词汇衔接手段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词中的应用及其对语篇连贯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诗经》以来,“香”就已经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典型的意象,人们运用这一意象来暗喻美好的情感,象征美好的事物和高洁的品格,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宋词中的“香”这一意象出现频率很高,宋人在自己词作中大量运用“香”意象来表情达意,其实与宋人习俗有很大的关系.宋人普遍有焚香的习俗和追求高雅的享乐情趣,这是香这一名物能够得到宋人青睐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意象层出已经成为此小说构建经典的特征之一,然而谩骂语的意象使用使《红楼梦》又增添了不同于其它经典的独特个性化特征。"蹄子"在谩骂语中是使用频率最高且很具代表性的一个词语。原作者对它寄予了构建人物性格特征的厚望,其双重性特征为译者的策略适应增添了障碍。通过对三个英译本的分析,笔者发现,意译是译者适应"蹄子"意象翻译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秦观的贬谪词中,大量运用了“水”意象,这首先是他自觉承袭了“水”意象作为言愁工具的创作心理定势,又与他巨大的身世之变和脆弱多情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