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戴彩红 《文教资料》2010,(15):26-28
本文研究探讨“不要太+名词”构式中句法与语义接口的问题。本文从语言系统内外寻找名词进入此构式的动因和理据:语言系统内部的缺省特征,尤其是不确定性让明确表达的语言词汇的意义只是提供语言交际中的激活语言开放百科知识系统的通道:而同时构式压制和认知过程中的转喻机制让名词结构顺利进入此构式。通过对此个案的研究,本文发现语言的变化和创新是由于语言的内部的理据和语言外部的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机制所推动的。  相似文献   

2.
语言信息缺省类型及其交际功能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信息缺省现象。语言信息缺省可分两种类型:句法空位和语义空位。信息缺省类型不同,其交际功能实现的途径也不同:句法空位主要依靠语法知识,语义空位主要依靠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由于语言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大脑如何处理信息的机制尚未完全揭示开来,使我们对很多语言现象难以作出较科学的解释。事实上,人脑中语义的储存的方式是网络式的,人们总是借助语言组合或其他手段来激活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越强,越易于激活;特征越弱,越不易激活。对于语言片段/A→B/而言,语义的提取方式则是在语言组合过程中激活,激活的动因可以是语段内的成分。也可以是语段外的成分。“A→B”中B激活A,A激活B。A(或B)被B(或A)激活的同时就删减了A(或B)的语义网络中的其他信息。语义输出方式是基于知识的缺省推理,如果“A→B”的组合中,A(或B)的语义网络中有几个特征可与B(或A)的语义网络的某一语义组合,就要看A的这几个特征的强弱,特征越强,缺省量越多,语言片段越短;反之,特征越弱,需要增加的激活内容就越多,语言片段就越长。  相似文献   

4.
基于形式语义学、语用学理论从底层的逻辑语义开始,分析"别以为……就……"的逻辑语义结构进而归纳其语言化意义,这一意义是以底层的逻辑语义为基础在表达层面被激活的,是逻辑语义和语言化共同促动的结果。文章还用形式化手段描写了该结构式的语义生成规则,结合话语意义的建构及形式语用学理论提出"别以为……就……"语义的逻辑识解及深度关联假设,并建立了语义理解的缺省逻辑方案。  相似文献   

5.
冯巧妮 《海外英语》2011,(5):164-165,167
该文从跨文化信息转换的视角入手,阐述在电影翻译中如何处理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差异,主张在进行电影翻译时应在保持语义对等的前提下调整源语的形式以解决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语义缺省和语义冲突,达到语言文化"功能对等"信息转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从旅游材料汉英翻译的特殊性出发,讨论了如何对待原语与目标语不同文化背景对旅游材料汉英翻译的影响,提出了最大限度的解决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语义缺省和冲突,只有采用科学的、可操作的翻译手段,完成语言文化内涵功能意义上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论文首先介绍复合词的定义和分类;其次逐步分析汉语复合词和英语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最后通过对比英汉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得出结论:汉语复合词的内部关系除了语义特征,还有逻辑因素;英语复合词的内部关系除了语义特征,更多的是句法关系。究其原因,汉语是语义型语言,造词形式凸显意合原则;而英语则是形态型语言,更多地采用形合的造词方式。  相似文献   

8.
情景缺省的存在是跨语言、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障碍,翻译者作为不同语言和文化交流的使者有责任在翻译中对之进行重构,以帮助译语接受者建立语义连贯,从而更好理解源语内涵,消除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9.
语义泛化就是词语在保持基本意义特征的基础上,在现实、心理、文化压力及语言内部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向新的领域、新的语义场扩张,将更多的意义纳入自己的指称范围内的具有动态变化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将对流行语及专用语语义泛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肯尼斯·伯克的"同一"理论视角,以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短片字幕的英译文为语料,从弥补文化缺省、使语义清晰和寻找中外语言的公约数三个方面,探讨译文是如何与海外受众达成"同一"的。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深度语义分析”中“语义”的含义,强调了深度语义分析对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的必要性,接着以动词为例,具体举出了三种分析的方法,即:对词语的多个义项进行详细的语义描写;弄清动词的格框,抓住动核的必有论元,补出与自然语言理解有关的省略成分;弄清词语之间的强式语义组配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宁可、宁愿、宁肯”的语法化(词汇化)开始于魏晋南北朝,以后经过历代的发展,到元、明、清以后完全取代“宁”的地位。“宁可、宁愿、宁肯”的语法化主要受汉语双音化类推的影响,同时受句法位置和语义侧重的影响,在语法化过程中,“可、愿、肯”的语义受到很大磨损,但它们的语义仍有一定残留,这是造成“宁可、宁愿、宁肯”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很多词语获得新的意义和用法。对一些词语进行创新使用是网络用语比较明显的特点之一,"给力"在网络语言中就被赋予新的意义和用法。"给力"新用,不仅受网络语言环境、语言使用者的影响,同时与其内部语义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4.
同义关系是词义聚合的重要表现.同义词是英汉语共有的现象.以英语同义词为基础,对比英汉同义词的来源,类型以及它们在语义的轻重和侧重点、感情意义、语体色彩、搭配意义、位置分布以及词性句法功能,揭示其异同,对提高同义词辨别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汉、英语言在不同语域中词汇的转义是灵活、生动的,有十分广而深的内涵,特别是在一些特殊背景语域中,它们的实际语义较原义相差甚远。当然,由于汉、英语言独有的特点,这两种语言的转义现象就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中文词性比较固定,而英语则较灵活,英语词义范围更宽。因此,语言学习者除掌握语言的音、形及普通意义外,还必须认真地学习和掌握其特殊语域下的意义变化,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种语言。  相似文献   

16.
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具有语音、语法、构词和词汇—语义等多方面的特征。现代语言学把语言看做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Добро与"善"在俄、汉语中的词性、词义进行对比分析,可探寻出两词的差异及中、俄两国不同的文化差异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乃至生存于两种文化中的人对事物的不同认知。  相似文献   

17.
认知视角下的多义词是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语的语义网络。每一个多义词都是一个意义范畴。有的意义接近原型,有的意义则通过概念隐喻、意象图式转换等认知机制,从原型意义中分离出来,成为引申的意义。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词的所有意义都可以通过表示与意义临近的关系的节点向外辐射,形成辐射状语义网络。多义词的语义网络不仅可以揭示多义词由原型义向边缘义引申的脉络,而且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理解多义词意义的发展轨迹。多义词语义网络的构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门”字义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化及语言使用的发展,语义问题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对其做进一步深化分析。不断改进对语义的整合程度:本文从认知角度,对“门”字各义项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并考察了其构词能力。指出当前“门”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思想的表达工具,而修辞是语言的使用,是言语表达的艺术,修辞手段被看作是"语言的装饰"。修辞格在英汉语言中均有相当普遍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词义、句子结构和音韵。文章主要对句子结构类修辞格,英语Antithesis与汉语对偶进行比较,主要从定义、语义关系和句法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词汇在发展历程中的新旧词语更迭消长、词义引申演化等现象引起同义关系不断地变化与重组,由于人们的语言使用习惯、方言差异等影响因素引起同义词组内部各个词在同义义项上有常用与非常用之别,这都是形成不同的语义关系的缘由,不同的语义关系都会在专书文献语言中体现出来。文章从词义发展、相同义项的对应方式、共同义项的使用情况等角度分析了今文《周书》同义词之间体现出来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